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請不要殺死設計師

請不要殺死設計師

請不要

殺 死

設 計 師

——巧合還是抄襲?

JEWEL XING與OOPS抄襲事件引發得思考

藝術的事情大都始於模仿,終於獨創。

——葉聖陶

UcIc君今天與大家分享的些許關於原創和抄襲問題的思考也正是基於此次事件。

沒有時間看原文的小夥伴,UcIc君給大家簡單捋一下此次事件的大致時間線:

來自JEWEL XING的2018AW的主打款:活動皓石戒指

截圖於OOPS JEWELRY的推文

本次事件的中心點就是:OOPS JEWELRY的ONE 系列是否抄襲了JEWEL XING的活動鋯石戒指。

UcIc君看完雙方設計師的立場表達之後,也想要藉此談談自己對此類事件的一些想法。

申明:本文不對本次事件做任何定性判斷。兩方設計師的對話錄音附於本文末,已經過授權。

UcIc君有關注一個叫做「抄襲的藝術的」公眾號,每次看完這個公眾號的po文都想摔手機。

羞恥心呢?

設計圈時尚圈,抄襲事件比比皆是,大家似乎都早已見怪不怪了。對於一年要出幾個系列的品牌,對於銷量要求高於質量要求的流水線成品,借鑒式的抄襲似乎是圈內默認的一個工作方式:

「你總結下上個季度市場上流行的款式,稍作修改加些元素,做一個新系列出來。」

「你看看圖庫,綜合一下,出個新系列。」

「你把那個元素換成這個,就交給工廠吧。」

……

我們都深惡痛絕抄襲,因為這是違法的,違背道德的,但是如果對於借鑒呢?我們對借鑒的容忍度在哪裡呢?

我們

能證明

抄襲嗎?

在法律層面上來說,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藝術設計,要真正地區分抄襲和借鑒是很困難的,不過有一條比較簡單容易的基本區分方式:抄襲是依葫蘆畫瓢,把東西照搬過來,而借鑒是一種創作,在原型(或部分)上進行二次藝術加工。

藝術作品的靈魂是思想,也就是說抄襲沒並有誕生新的靈魂,而真正只是借鑒的作品留下的只是原型的碎片,作品的主體是新興的,自主創造出的思想靈魂。

有一點要特別注意,雖然借鑒能誕生新的靈魂,從法律的角度而言創作者享受著作權,但是如果被借鑒的作者有異議,如不同意別人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二次創作,那麼借鑒的作品仍可能被判定為侵權。

法律相信的是證據,抄襲和借鑒之間,違法和合法之間,唯一的判斷標準就是證據。但是只有可被證明之物才會有證據,靈魂,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思想靈魂是無法被證偽之物,也就是並不存在法律意義上的證據能夠證明「靈魂「。

即使法律上目前還沒有健全的手段能夠證明思想靈魂的存在,但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靈魂,無論創作者,還是受眾都是有靈魂的,我們也能辨別其他人的靈魂是否劣質,是否有光芒。

這種辨別的過程可能是一眼之間的事情,也可能需要花上數年。

正如當年郭敬明抄襲CLAMP,剽竊三毛,證據一出立馬就能蓋棺定論,因為法律上的鐵證無可動搖,抄襲者自己的文化涵養不堪入目。

又如1928年肖洛霍夫發表的《靜靜的頓河》被質疑是剽竊白軍軍官的手稿,這漫長的爭辯直到2005年才落下帷幕,因為靈魂無法被偷竊,原創性無法被更改,因為手稿被發現,肖洛霍夫終得昭雪。

實例

真實的故事

其一

常見素材的使用怎麼才不算是抄襲?

UcIc君想與大家分享四件實例,它們是抄襲,是巧合還是合理合法的借鑒?

這件事切實地發生在UcIc藝術首飾平台後台的Uc君身上,2014年2月Uc在德國某校交換時期,有一個項目是要求以時尚為主題,談談你對時尚看法來製作一個系列的作品。起初Uc也不知道自己想表達什麼,經過整整一本寫生簿的塗塗畫畫、剪剪貼貼、頭腦風暴,研究調查和嘗試篩選之後,Uc君當時作品的核心思想是Fashion Kills Kids』 Innocence.

表達這個想法的作品長這樣:

Uc的作品

在製作之前,老師曾在每周的談話時問過Uc,「Do you know Lisa Walker?」

當時的Uc搖頭。於是Uc與老師當場一起谷歌了Lisa的作品後,Uc呆住了,「Do I have to change the idea now?」老師說,沒關係,你繼續做吧,你們的出發點和想表達的思想都是不同的。

Lisa Walker 的作品

這個項目完成後,Uc沒有繼續任何與其相關的設計和製作,也就沒有然後了。

幸運的是那只是一次學校範圍內的展出,不然也許會被輿論冠以「抄襲」的說法吧?Uc心裡知道,當時的自己確實不認識Lisa Walker,也沒有看過Lisa Walker的作品,這只是一個巧合,Uc想要表達的是關於時尚界強加的標準逐漸侵蝕了孩童天真爛漫的天性這一現象,而Lisa Walker的作品帶來的意義則深遠深刻多了,Walker的首飾一直在向在20世紀70年代朋克運動確立的DIY風潮傳統致敬。事實上,Walker對消費社會抱有著朋克式的態度,這個態度貫穿了她的全部作品;她將具有個人歷史和淵源的物品組裝起來,並以新的、反文化的含義將它們投入公共的視野。(詳情可閱讀UcIc君曾經翻譯過的一篇關於Lisa Walker作品的文字:

Uc君的作品和Walker的作品之所以在第一印象上讓人感到驚人的相似是因為兩個人使用的原材料一模一樣,而且原材料十分單一,在沒有其他原材料共同烘托主題的情況下,作品的顏色基調的確沒有差別。但正如UcIc君一直強調的一樣:首飾是媒介,美才是靈魂。Walker與Uc君的創作理念大相徑庭,兩人是完全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材料的,所以整體作品的本質,尤其在藝術角度領域毫無相似之處,而且是高下立判。

Walker的作品在造型和工藝上其實並無過人之處,Walker之所以能被尊稱為大師是因為思想境界和審美造詣的深刻,更重要的是,根據Walker的造詣和專業背景,她有著極強的工藝基礎,只是她選擇不用傳統的工藝製作來表達作品。如果Uc君真的刻意地去借鑒,甚至抄襲Walker的作品,結果只留下了最表層的軀殼造型的話,那可謂是極其愚蠢和可笑的拙劣模仿了。

換句話說,如果Walker作品的特點在於其獨特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藝,而Uc君的作品在外觀和技術上又那麼恰巧地與其相似的話,那關於Uc君是否是copycat,我們就要打個問號了。

實例

真實的故事

其二

基本造型的抄襲界限

以上作品分別來自Yutaka Minegishi, Daniel Dicaprio

和Hind ElHafez

以上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它們的外形都是極其相似的戒指,但材料多有不同:有木頭,石頭和金屬。這樣造型的戒指可以說是基本款,許多手工藝者在學習一種新的工藝時都可能會經歷的一種形狀。曾有小夥伴向UcIc君反映說她多年年前的獲獎作品和埃及藝術家Hind的戒指一樣(Hind這個系列製作與2018年),UcIc君拿出Yutaka和Daniel的作品給她看,這樣的造型是工藝學習製作工程中大多數人都會經歷,無論是木頭的雕刻,石頭的打磨,抑或是金屬的敲打造型,幾何狀、水滴狀、線性狀等等都是每個人在研習所學工藝時都有可能會使用的基本形狀到的,這些較為直觀的形狀也可以是有些藝術家追求的完美造型。即使是基本形狀,盡善盡美也都絕非易事。當某一個形狀在製作者的手中逐漸成型後,製作者對此大抵都有個解釋。就水滴狀戒指而言,不同藝術家有不同的理解:

「我喜歡雨天,它是我靈感迸發的時候,因而水滴代表了我心中的那片淅淅瀝瀝的情感。」

「渾圓的戒托上逐漸凸起,看起來有那麼點攻擊性。」

「戒指戴上手,那向上指出的一點,是對我自己的一個告誡。」

……

這些解釋可大可小,基本形狀本身並無含義,只是人人唾手可得的一個母版,作品的造型因而止步於此又或者會再進一步去發展。換句話來說,如果作品有自己獨特的外形,或者說在基本造型上做出較為複雜和特別的改變,這種情況下還有設計撞車的話……我們就不得不深究到底是靈感的碰撞,還是……

實例

真實的故事

其三

致敬就肯定不算抄襲?No!

英國藝術家Damien Hirst有一個有名的圓點系列作品,如下圖:

Damien Hirst, 2-Amino-5-Bromobenzotrifluoride, 2011

ARKEN Museum of Modern Art

Photo: Prudence Cuminos Associates

排列的圓點猶如藥丸,Damien說過:「 Art is like medicine – it can heal you. I』ve never understood how some people believe completely in medicine and not in art, without questioning either.」「藝術就像藥物——它能治癒你。我一直都不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毫無懷疑地完全相信醫學而不相信藝術。」

以下是另一位來自英國的首飾藝術家Lucie Davis,她在自己的instagram上發表出最新的作品:

截圖於Lucie Davis的instagram

這些用瓶蓋拼湊出的圓點牆飾,致敬了Damien Hirst的畫作,不僅僅顏色形狀相似,作品也起名為「Damien Thrist」。緊接著@了原藝術家Damien Hirst。作品名中的Thrist即單字Thirsty和Hirst的結合,Thirsty也呼應了作品的主要材料,即各種塑料瓶的瓶蓋。顯而易見,這件作品的立意也是大大不同,Lucie關注的是環保回收利用的問題,兩件作品的中心思想完全不同。

就Lucie這件重新演繹Damien的作品來說,是在原創作上的二次創作,雖然Lucie在instagram上@了Damien Hirst的賬號,以這樣一種形式告知了原創者本人,也在作品的敘述中毫無保留的袒露了是受Damien Hirst作品的啟發,UcIc君並未聯繫Lucie本人,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如果Damien回了Lucie表示不介意她的再創作,那Lucie就是合理合法的再創作,是對Damien的致敬;如果Damien本人並不同意或是不知情,這在某一程度上,也是一種侵權。Damien完全有權利可以追究Lucie的法律責任。

實例

真實的故事

其四

大膽又無腦的賊

這是2017年雅典首飾節的宣傳海報。

這是2019年伊朗某個首飾節的海報,除了文字內容的修改,這張海報還真是赤裸裸坦蕩蕩的100%」借用」了雅典首飾節的海報,連圖片的顏色和文字的位置都沒有做修改。這顏色的搭配,造型的相似度……已經不是抄襲了,而是剽竊,就是做賊!

實例

真實的故事

其五

藥丸?要完!

2016年Damien Hirst被加拿大首飾設計師Colleen Wolstenholme控告抄襲。

Colleen Wolstenholme的藥丸元素手鏈設計發表於1996年

照片來源於:Art Mur Gallery, Montreal

Damien Hirst版本的藥丸手鏈,自2004年起出售

照片來自於他的線上店鋪Other Criteria

Wolstenholme的設計,標價介於$1,000和$3,500之間,在許多個藝廊展都曾出售過,也曾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報紙、雜誌和網站上做過宣傳。

Damien Hirst版本的藥丸手鏈價格在$15,000和$35,000之間。

UcIc君仔細做了對比,這兩款手鏈藥丸的擺放位置,藥丸的大小選擇都是不同的,顏色也不同,所以它算抄襲嗎?

是!

藥丸這個元素是Wolstenholme作品的主角,即使抄襲者改變了細節,但是作為中心思想存在的藥丸是整件作品的靈魂。而且可以說這次抄襲是低級抄襲,抄襲者只是改變了最容易做出變化的顏色和配飾的長短、排列,但是卻完全不能對核心元素做出任何一點點有原創性的改動,基本就是照搬而已。

實例

真實的故事

其六

再高級的抄襲也是抄襲

2015年7月,東京公布的2020年奧運會標誌後一周,其Logo被指與比利時一間劇場兩年前開始使用的標誌非常相似。

左為日本設計師佐野研二郎為奧運會創作的logo

右為比利時設計師為劇院創作的logo

起初廣告設計名人佐野研二郎狡辯說,他的設計想法和理念與比利時設計師Olivier Debie完全不同,從整體來看也並不相同。

對於Olivier來說,她從2011年參與列日劇場(Theatre de Liege)的劇場標誌設計,所以設計的概念是以T和L為主。

對於佐野研二郎而言,T字代表「Tokyo, Team和Tomorrow」三重含義,紅色圓點不僅是日本國旗的象徵,也代表了每顆鼓動的心,以此展現日本文化下的「和的力量」。

雙方一度爭執不下時,在佐野即將被推上法庭之際,他不得已發表聲明,他的設計團隊有一部分創意借鑒了第三方。

在這件看似是無意撞車的logo抄襲事件中,佐野似乎有著對自己設計非常完美的解釋,但是讓人疑惑的是,T和L這兩個字母分明有無數種造型方式,經驗豐富的設計師佐野怎麼就能和Olivier撞車了呢?

實例

真實的故事

其七

小人物偷東西是偷,大人物偷東西就是竊?

大致事件如下:

在電影《我不是葯神》火了之後,自稱是被官方授權飾品周邊的愛麗絲珠寶找到了Sia Karati,希望與其合作。雙方洽談的過程中,愛麗絲珠寶提出了一系列不合理的要求和條款,未經達成共識之際,愛麗絲珠寶就迫不及待的進一步行動了,用Sia的話說「明搶不成,暗度陳倉」。從作品的設計,品牌的拍攝再到系列的文字介紹都無一例外的「借鑒」了Sia Karati過往的成品,一番造型模仿、概念嫁接之後便公然開售了。

年輕的設計師們抄襲就被口誅筆伐,當然這是無可厚非的,不過原因不是因為年輕人好欺負,而是因為抄襲是原則性的大問題。所以UcIc君很好奇愛麗絲珠寶是哪裡來的勇氣那麼正大光明地進行抄襲呢?難道是覺得自己有點資質就可以跳脫於原則之外?Emmmm......

請讓

原創

活下去

借鑒與抄襲的界限實在是太過模糊,巧合的帽子伸縮可變

站在設計師,藝術家的角度來思考,我們有什麼可以從自身出發來儘力避免自己的心血付諸東流的呢?

在這裡UcIc君提出幾點小小的薄見,即使無法改變國內的現狀,但是作為設計師的我們總還是要儘力保護我們自己的作品:

1.在製作的過程中,不要過早的在社交媒體分享過程,你記錄的或許是過程,但是在某些觀者來說是更多更好的可能性。

2. 平日多看閱讀,多看多想,充實自己、開拓自己的眼界,古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說法依然有用啊,你只有知道了哪些已經存在,你才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亦或是「避過巨人」。

3.潛心專註於自己的作品,要相信你日復一日年一復一年的傾注,不是一張照片就可以讓別人抄走的。作品裡蘊含的時間和精力是無法複製的。精進自己的作品,讓別人抄無可抄。

4.為自己的作品申請版權、專利。

5.作品完成後,儘力參加比賽、展覽,盡所能的曝光,讓更多的人知道你的作品,認識到作品背後優秀的你。

E N D

「尋找設計匠人」

手工藝匠人非遺傳人

獨立設計師品牌藝術家

或者在某個領域有著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經驗,那麼,歡迎你加入我們。

我們為你提供免費線上商城入駐

提供多元化的主題市集

提供匠人工坊安靜舒適的文創空間,

以及覆蓋全國的匠人交流社群

2019,第二自然,

讓匠心遇見匠人,等你們遇見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二自然 的精彩文章: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儘管結果不盡如人意

TAG:第二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