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脾虛分五級!你到哪一級?

脾虛分五級!你到哪一級?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診斷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藏象生理學》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

今天這篇文說,咱們來和您聊聊關於脾虛的話題。

脾虛,這個耳熟能詳的詞兒,到底意味著什麼呢?什麼樣才算是脾虛呢?為了您便於理解和記憶,本訂閱號將「脾虛」劃分為五級。我們不妨自己對照一下。

需要說明的是,接下來要談的這「五級」,其實是關於脾臟病變的五種癥候。它們可能同時並見,發病也可能沒有明顯的先後次序 。只不過,我們依其對人體的傷害程度不同,形象地劃分為五個等級。這便於廣大中醫愛好者,以及對健康十分關注的讀者,建立起感性的認識。

第一級:脾氣虛弱。

說脾虛,這個應該是最基本、最簡單,也是最常見的癥候了。其對人的傷害往往是慢性、緩進的。我們因此將它歸納為「第一級」。

這個時候的人,往往大便稀薄,排便不定時,肢體比較倦怠乏力,精神萎靡,說話沒有力氣,飯後感覺腹脹。身形看上去比較消瘦,臉色也不太好。這些,都是脾的運化功能失常,氣血生化不足,不能榮養身體所致。

這樣的人,往往過於勞神,或者過於思慮,亦或者長期的飲食不規律,造成脾臟的受傷。老年人女性多見一些。一些慢性的消化系統疾病患者,往往容易這樣。

這個時候怎麼辦啊?醫家一般用藥人蔘、白朮、茯苓、甘草,以健脾益氣。

第二級:脾氣下陷。

脾氣虛弱繼續向前發展,往往會出現一個狀態,這就是脾氣下陷。脾,我們知道,主氣的生成。脾氣虛的人,一般氣不足。而氣不足,則身體的固攝能力不強。這樣一來,我們的臟器就容易下垂。所以脾氣下陷的主要表現,就是升舉無力、內臟下垂。具體數說,就是胃下垂,或子宮下垂,或肛門墜重,抑或小便渾濁等。由於脾氣虛在先,所以這類人往往伴隨氣短乏力、食欲不振、懶言懶語,頭暈目眩,便溏而面白無華,

除了脾氣虛弱的人容易發展成這個狀態外,一些久瀉久利、過勞傷身的人,一些婦女孕產過多而失於養護的人,一些老人等,也容易出現這樣的狀態。

這個時候調節,醫家往往藥用黃芪、人蔘、當歸、白朮、甘草、陳皮、升麻、柴胡。

第三級:脾不統血。

脾氣虛證再往下發展,還容易出現脾不統血。這個癥候,雖然可以和脾氣下陷之證並見,但是由於患者內傷動血,看上去更為要緊,故而我們將其暫且歸納為第三級。

脾,主氣。氣,有固攝血液的作用。就是說,血液在脈道里流通,之所以不外溢出來,靠脾的統攝。所以說,中醫講「脾能統血」。如果脾虛到一定程度,其統血的機能不足了,就必然導致出血。患者的主要表現,就是女子月經過多,甚至崩漏,抑或男女並見的便血、鼻子出血、吐血、皮下出血等等。有些女性患者,月經一來就不幹凈,而且量特別大,整個人虛弱乏力,面色萎黃,這就多考慮脾不統血了。

與此同時,這類人也必然見到食少便溏、神疲乏力、氣短懶言等脾虛癥狀。

第四級:脾陽虛弱。

脾陽虛弱,往往也是有脾氣虛發展而來,可以和脾氣下陷等癥候並見。但是,脾陽虛對人體的危害,則要相對來說大很多。故而,我們將其歸納為脾虛的第四級。

這類人,常常在便溏、乏力、食欲不振等基礎上,有了明顯的寒象,就是腹部冷痛、喜溫喜按,四肢不溫,一天不喝水都不知道渴,身體有浮腫現象。舌質淡胖而且還有齒痕。

這樣的狀態,之所以說對人體傷害猶大,是因為人體失去了後天之本的溫煦之能。而且,脾陽虛,常常和腎陽虛並見。整個人的身體機能處於遲緩、衰退之中。人體的免疫力,由此進入快速削弱階段。這都是我們難以承受的。現代醫學所說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腸炎、慢性腎炎等疾病患者,發展到一定程度,很可能出現這樣的狀態。調治起來,醫家往往藥用附子、人蔘、乾薑、炙甘草、白朮。

第五級:脾營虛弱。

這個癥候,可以說是最可怕的一種了。它常常見於惡性腫瘤、慢性消耗性疾病中晚期等患者。它的意思是,脾化生水谷精微的能力貧弱到很嚴重的程度,身體的營養欠缺明顯。患者主要表現,就是形體特別消瘦,肌肉痿弱不堪,身體大肉盡脫,頭暈、四肢乏力、精神倦怠。從外觀上來看,就是身體特別瘦弱。癌症晚期患者常常有這樣的狀態出現。醫家調治,往往藥用太子參、白朮、山藥、蓮肉、茯苓、薏苡仁、扁豆、大棗、雞內金,陳皮,山楂。

上面,就是較為常見的,由於脾臟虛弱導致的五種癥候。希望我們的解說,能給您帶來一點幫助和啟迪。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一味葯,引火下行,收住口腔潰瘍!到底什麼原理?
親人去世前,我們為何預感到心慌不安?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