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沒那麼大

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沒那麼大

你好啊,這是《Vista看天下》精選陪你的第19天。我們每天都會精選當期雜誌文章免費給你看,希望你能喜歡。

5月底,在英國布里斯托舉行的2019年板球世界盃熱身賽上,阿富汗國家板球隊擊敗了世界勁旅巴基斯坦隊。目前, 阿富汗板球世界排名第八。板球已成為阿富汗最熱門的體育活動之一,圖為阿富汗的孩子們在玩板球。 (@視覺中國 圖)

如果要用三個字來形容當下新媒體、社交媒體風氣,最貼切的應該是:「湊熱鬧」。6月1日那天,公號里、朋友圈裡,鋪天蓋地都是「兒童節」信息。自然,發信息者,幾乎沒有一個是兒童。若是老師、家長祝福孩子們,倒也能理解。可無數成年人,假裝是孩子過這個節日,就令人髮指了。我一個採訪對象,平時玩兒賽車、逛夜店、搭訕撩妹,這一天,在朋友圈裡說自己「還是個孩子」;一位女同事,約了女朋友,跑到北京三里屯,喝酒歡度兒童節;一位來自東北的朋友比較實在,不好意思一把年紀還說自己是個寶寶,於是在朋友圈公開宣布:「我的智商,還是可以做兒童的」;有位研究宋史的學者,從歷史深處為兒童節尋找宗教儀式——拜歐陽修。因為歐陽修是一代文宗,號「六一居士」,是主管六一節的神。好多人說,自己過六一,是因為童心未泯。說這話的人,翻翻自己平時的朋友圈,不覺得慚愧么?承認吧,你們就是蹭熱點、湊熱鬧、打發人生的無聊。

我們家唯一有資格過兒童節的叮噹,前段時間一直在準備幼兒園活動。這是他幼兒園時代的最後一個六一了,從老師到孩子們都非常重視。一個月前,他就開始央求我,表演時,我能否去看。每次,我都斷然拒絕。畢竟,節日是他們的,成年人的世界這天沒有假期。他讓我請假,再次遭拒。幾次三番後,臨近六一,他終於不再談這個問題。長大,就是明白一個道理,工作永遠是比兒子重要。在未來,他會了解並接受越來越多的成年人世界生存法則,逐漸告別單純的年紀。

不得不承認,兒童成長的另一面,其實是我們常說的黑化。每一個孩子,都由單純變得複雜,變成截然不同,甚至是彼此仇視的人。比如有位微博名為「將記憶深埋」的程序員,伴隨著成長,黑化為一個極端保守的鋼鐵直男。前段時間,他在微博公布,自己和幾個朋友寫了一個程序。這個程序採集了大量色情網站視頻,同時對比抖音、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網站信息,成功識別十多萬名曾經拍攝色情視頻的女性信息。這個消息迅速引起巨大爭議。當然,很多人是支持的,畢竟,從古至今,污名化女性就是一種普遍風氣,這次,披上了科技外衣,效率更高了,可以批量對女性公開處刑。那些支持者和程序開發者,大概從未想到,強制給一位女性標記上與色情相關的標籤,是多麼巨大的傷害。有網友說,出於公平考慮,應該也做一個渣男資料庫供查詢。這顯然沒考慮到,社會對「渣男」的道德壓力,顯然並沒有那麼大。

自從弗洛伊德將「童年創傷」理論發揚光大後,「三歲看老」就成為一種公眾普遍接受的觀念了。最近幾年,原生家庭問題尤其流行。掌握了些許理論知識的年輕人,終於可以如弗洛伊德一般做自我分析了,結果就是,都是原生家庭的錯。最近《臨床心理科學》刊登的一篇論文,卻給出了另外的解釋。以美國南密西西比大學專家為首的心理學研究小組研究發現,因為人的記憶會隨時間流逝而模糊,因此評價與父母的關係,很大程度上是依賴當下的狀態。當下和父母關係親密的年輕人,回憶起童年親子關係時,更溫情,更正面;反之,當下與父母關係疏遠或相處很差的人,會有更多關於原生家庭的抱怨和不滿。這樣看來,所謂原生家庭問題,一定程度上是人們澆當下之塊壘的理論工具罷了。

一個人的成長和塑造,是複雜而漫長的過程,無數因素會發生作用,父母希望你成為一個善良的人,與其他人交往時你或許覺得善良容易受辱,看一部小說時你又被一個善良角色感動,決心還是要成為那樣的人……這些經歷相互交織、對抗、撕扯,最終塑造出一個複雜的人。但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童年時的純真總是會逐漸消逝,單純的人生逐漸成為過往。剛剛結束的《權力的遊戲》中,我最喜歡的一幕是第四季最後一集,小惡魔殺死了自己的父親,二丫也拋下重傷的「獵狗」,任其在痛苦中一點點死去。兩個人皆以他人的死亡與自己告別,坐上大船,駛往未知的世界。

好了,文章讀完了。如果覺得不錯,記得分享到朋友圈哦。也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想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二十五年與三百年的相遇—VICUTU創始人蔡昌賢的堅持與堅守
中國哪裡的雞肉美食最好吃?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