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科學家開發全新基因編輯工具,有望更安全應用於臨床

中國科學家開發全新基因編輯工具,有望更安全應用於臨床

基因編輯技術進入罕見病的臨床治療又有了新的研究突破。

6月11日,《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DNA單鹼基編輯技術引起RNA脫靶及其通過突變消除RNA活性》的研究論文。

研究團隊通過全轉錄組RNA測序,首次證明了BE3、BE3-hA3A和ABE7.10等多個單鹼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的RNA脫靶,並且ABE7.10還會導致大量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具有較強的致癌風險。

基於此,該研究團隊通過點突變的方式對三種單鹼基編輯工具進行突變優化,使其完全消除RNA脫靶的活性,首次獲得三種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單鹼基編輯基礎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該研究團隊負責人之一、中科院腦智中心研究員楊輝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目前90%的罕見病無葯可治,而單鹼基編輯技術能夠實現非常高精度的目標打靶。因此,單鹼基編輯技術相繼成為脊髓性肌營養不良、地中海貧血、血友病、視網膜黃斑變性、遺傳性耳聾等罕見病基因治療的熱門工具之一。

「我們主要是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建立動物模型,再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治療這些模型,最終推它走向臨床。」楊輝說,基因編輯最大的瓶頸是它的安全性問題,在這次研究中,證明了常用的三種單鹼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的RNA脫靶,也就是存在安全風險。

但值得慶幸的是,楊輝研究組團隊對單鹼基編輯的胞嘧啶脫氨酶和腺嘌呤脫氨酶分別進行了突變優化,最終獲得能夠完全消除RNA脫靶並且維持DNA編輯活性的高精度單鹼基編輯工具。

此次研究開發的ABE(F148A)突變體還能夠縮小編輯窗口,實現了更加精準的DNA編輯。該技術在特異性和精確性上超越了ABE7.10,有望在未來成為一種更加安全、更加精準的基因編輯工具,應用於臨床治療中。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植物吸收凈化PM2.5的主要途徑
基礎生物學揭「秘」:生物鐘與脂肪代謝之間的聯繫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