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管道昇《秋深帖》及趙孟頫一家三代人書畫

管道昇《秋深帖》及趙孟頫一家三代人書畫

《秋深帖》,縱26.9厘米、橫53.3厘米,字共計十八行,全帖為行書,其筆力紮實、體態修長,秀媚圓潤,暢朗勁健。整篇文字斷句、起筆不拘一格,結構錯落有致,研讀觀賞之下,每一處的起筆、停頓、運勢,都有其章法,卻又化章法於無形,體現出書法家的藝術技巧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此貼為趙孟頫之妻管道升所書,管道升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頫,冊封魏國夫人。元延襠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東衡里戲台山(今洛舍鄉東衡村)。擅畫墨竹,筆意清絕。又工山水、佛像、詩文書法。著《墨竹譜》1卷。傳世作品有《水竹圖卷》、《秋深帖》、《山樓綉佛圖》、《長明庵圖》等。

一日,趙孟頫忙中偷閑和夫人管道升登上院中假山,在涼亭內欣賞秋日美景,突然管家送來一封書信,夫人接過信札一看,原來是娘家來的,她看完後對夫君笑道:「久未回鄉,家人甚為惦念,嬸嬸盼我們能回鄉一見呢!」趙孟頫不禁無奈地搖搖頭:「我何嘗不想回鄉共享天倫之樂,只是如今身在官場,俗務纏身,身不由已啊!」他的夫人當然深知夫君的志向與心思,而趙孟頫也甚為體諒夫人思親之苦。於是二人商量著給家人送去果脯蜜餞點心等當地特產,而趙孟頫知道夫人全家篤信佛教,於是他還為夫人的嬸嬸專門準備了一百條香燭作為禮物,東西準備妥當後,夫妻二人興緻很高,命人展紙研墨,回復一封家書。雖然只是一封給嬸嬸問安、饋贈的家信,但我們可以看到,這封家書一氣呵成,氣韻流動。

這封家書以趙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口吻寫道:「道升跪復嬸嬸夫人妝前,道升久不奉字,不勝馳想,秋深漸寒,計惟淑履請安。」 當時季節漸入深秋,書信表達了他們對長輩的思念。信中還向嬸嬸講述了家裡的親戚往來,「近尊堂太夫人與令侄吉師父,皆在此一再相會,想嬸嬸亦已知之」。

只是在這帖頁末尾的落款,字跡模糊,雖然署了夫人管道升的名字,卻一眼看得出是經過塗改的。趙孟頫與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專家認為,《秋深帖》應該是趙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寫。從字跡上看,《秋深帖》筆體溫和、典雅,正與趙孟頫的行書特點相契合。專家推測,可能是趙孟頫代夫人回復家信,而他信筆寫來一時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發覺之後,深愛妻子的趙孟頫覺得屬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連忙又改了過來。

下面我們看看趙孟頫三代:妻——管道升,子——趙雍、趙奕 ,女兒——趙由皙 ,孫——趙麟的書畫造詣。

一、趙孟頫

二、趙孟頫之妻——管道升

管道升,元趙孟頫之妻,字仲姬,生於南宋景定三年,卒於元延佑六年,享年57歲。一般說她是浙江德清人,但上海地方志又謂她是上海青浦人。元延佑四年(1317年)封魏國夫人,世稱管夫人。擅詩、文、書、畫及刺繡。她的楷書和行書,「秀潤天成」,董其昌說與趙孟頫「殆不可辨同異,衛夫人後無儔」。

管道升28歲嫁與趙孟頫。傳世的管道升的作品中,有些明顯有趙孟頫的痕迹,而《竹石圖》則以其獨特的娟秀嫻淑洋溢出女畫家才有的靈氣。圖縱87.1厘米,橫28.7厘米,紙本,墨筆。土坡上立一奇石,左邊是一高一低,一濃一淡兩竿修竹,右下是一叢竹葉。竹葉上挺,謂之「晴竹」,畫時下筆須略帶逆勢藏鋒,然後以中鋒重按掠去,至葉尖處疾挑而出。梢頭結頂,挑出時尤須注意左右顧盼,姿態生動。學過書法的人有體會:書法中的「撇」,用筆多是自右上而向左下,而畫中「撇葉」則須自下而上、向左右兩向撇出,筆力用不上,有一定的難度。管道升的撇葉,雖抵不上趙孟頫的厚重,但是筆力尚強,竹葉的粗細變化也恰到好處,獨具丰采。奇石先以淡墨勾廓,由淡而濃皴出結構,然後用淡墨渲染,濃墨點苔,顯得清新濕潤。畫上的詩塘,有董其昌識云:「管魏國寫竹,自文湖州一派,勁挺有骨,與宋廣平作賦正相反。」

趙孟頫晚年晉陞為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貴傾朝野,但趙孟頫以宋室後裔而入元為官,依然受擺布而不得施展抱負,常因自慚而心情鬱悶,故潛心於書畫以自遣。管道升曾填《漁父詞》數首,勸其歸去。其一曰:「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吟風弄月歸去休!」延佑五年,管道升腳氣病複發,經趙孟頫多次上書請求,次年四月,方得准送夫人南歸。五月中旬,途經山東臨清,管道升病逝於舟中。三年後,趙也去世。兩人合葬於湖州德清縣東衡山南麓。

三、子——趙雍

趙雍字仲穆,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趙孟頫次子。官至集賢待制,同知湖州路總管府事,晚年隱居在家,往來於湖、杭間。承家學詩文書畫皆精,善鑒賞,人物、山水、界畫、花鳥、鞍馬無所不能。幼即勤奮,得母指教,稍懈母即嚴責之。稍長,「所畫濃淡淺深皆至理」。山水宗父法,參學董、巨、李、郭、蕭散清遠,筆力勁健,有個人面貌。蘭竹師其母,腴潤洒脫,頗有風致,尤精人物鞍馬,法唐人,有古意,行走滾卧,馳驟奔跳,浴水嚙草,各式姿容神態皆生動,深得文人學士甚至皇帝好評。書善正、行、草,亦長篆書,體勢清勁。

趙雍,傳世作品有至正二年(1342)作《采菱圖》軸、至正七年(1347)作《挾彈游騎圖》軸、(1360)作《松溪釣艇圖》卷及《沙苑圖》卷,現藏故宮博物院;《著色蘭竹圖》軸、《青影紅心圖》《長松系馬圖》《清溪垂釣圖》藏上海博物館;溪山漁隱圖》哦張衍舊藏,圖錄於《中國名畫寶鑒》。至正十二年(1352)作《駿馬圖》軸,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至正十九年(1359)作《人馬圖》卷,藏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澄江寒月圖》紈扇藏遼寧省博物館,另有《墨竹圖》等。著有《趙待制遺稿》一卷。子鳳,字元文;子麟,字彥徵,俱擅書畫。

四、女兒——趙由皙

五、子——趙奕

趙奕字仲光,湖州(今浙江吳興)人。雍弟。隱居不仕,日以詩酒自娛。亦以書、畫知名。工真、行、草書,雖不脫孟頫家法,而行墨結字,微有不同。皇慶二年(一三一三)作大士像。

六、孫——趙麟

趙麟字彥徵,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系趙雍子,趙孟頫孫,以國子生登第,官承事郎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檢校。善畫人物、鞍馬,亦能山水,繼承家學,書法亦佳,可造父域。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元至正(1341-1368)年間。

傳世作品有至正二年(1342)作《春山圖》,著錄於《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二十五年(1365)作《人馬圖》軸,自題詩云:「苜蓿花開霜葉濃,竹批兩耳氣何雄,承平閑卻金路,留作觀風御史總。至正甘又五年秋暮,學龍瞑白描法並題。趙麟。」圖錄於《浙江古代畫家作品集》;至正十九年(1359)作《人馬圖》卷(此為《趙氏三世人馬圖》之一。松江同知謝伯理藏有其祖父趙孟頫《人馬圖》,至正十九年秋八月,韓介石攜其祖父《人馬圖》到杭州,求趙雍、趙麟各補一《人馬圖》,父子均有題跋記事,由此,遂成趙氏《三世人馬圖》卷),現藏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七、趙孟頫外甥——王蒙

王蒙(1308 -1385),字叔明,號香光居土、黃鶴山樵,浙江吳興人。洪武十八年,受胡案累,死獄中。善詩文、書法,工人物,尤擅山水,得外祖趙孟頫法,後采唐宋名家之長,縱逸多姿,自立門戶。王蒙的畫風與黃、吳、倪相比,明顯的區別是三家簡遠,王蒙繁茂。黃公望畫空靈蕭散,倪雲林畫簡淡荒疏,吳鎮沉鬱濕潤,而王蒙畫則蒼茫渾厚。三家多重水墨,王蒙除重水墨外,亦擅長用色。王蒙創解索皴,筆鋒旋轉頓挫而下,加強了皴法的表現力。在構圖上,布局盈滿,結構複雜,重巒疊峰,山回水復,境界幽深,氣象恢宏,將元代畫風引向豐實和飽滿。

(聲明:傳播收藏知識為宗旨,本文來源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之刪除。)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五代山水大家——巨然
陳師曾:中國現代美術第一人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