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00個點位,直接聽眾16萬餘人次!閔行2127場「修齊講堂」都講了些什麼?

200個點位,直接聽眾16萬餘人次!閔行2127場「修齊講堂」都講了些什麼?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6月11日下午,在上海市七寶中學西階梯教室內,上師大音樂學院學生們從觀眾席中走出,以「快閃」的方式與觀眾共同唱響《我和我的祖國》,現場400餘位七寶中學在校師生以及市民群眾用歌聲唱出對祖國的熱愛與祝福,同時也拉開了閔行區「修齊講堂之祖國頌」音樂主題系列講座的序幕。

據悉,到目前為止,閔行已在全區200個點位舉辦「修齊講堂」2127場,其中名家專場161場,直接聽眾16餘萬人次。

今天的講座開場,在小提琴和鋼琴的現場伴奏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上海音樂學院於麗紅教授作為系列講座首場講座主講嘉賓,攜手上師大音樂學院的學生和市民代表們共同獻藝,引來了全場的熱烈掌聲。接著,於麗紅教授以《祖國之戀——鄉音鄉情篇》為題,以時代發展為主線,講述了《打起手鼓唱起歌》、《茉莉花》、《敖包相會》、《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多首頌揚美好生活的經典歌曲的創作背景與詞曲特點,並傾情演唱了歌曲的部分段落,與現場觀眾一同分享聲樂知識、感受藝術魅力、體悟家國情懷。

據介紹,自2017年1月開講以來,閔行「修齊講堂」始終堅持「修身養德 齊家守道」的創辦理念。講堂先後邀請趙麗宏講述《中國人如何堅定文化自信》、周志強、朱鴻召講述《新書品讀:》、朱亮高講述《初心黨課:鍛造新長征路上的「鐵軍」》等,倡導市民明大道、行大道,堅定市民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

2019年,閔行區緊緊圍繞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以「修齊講堂」為載體,以「我的祖國,我的家園」為精神內核,策劃並推出「修齊講堂之祖國頌」音樂主題系列講座10講,邀請於麗紅、劉慶江、汝藝、李瑋捷、餘震、張春良、周進華、胡璇、黃藝鷗、黃豆豆等聲樂、戲曲和舞蹈界名家、學者,廣泛選取古今中外頌揚家國情懷的名詩名曲,通過文本解讀、詩歌朗誦、現場演奏等多種途徑,立體展現詩歌、戲曲、舞蹈等多種與音樂相關的藝術形式的別樣魅力,讓聽眾不僅能現場聆聽名家的傾情講述,還能近距離地欣賞到專業的藝術表演,並在美妙的藝術享受中升華熱愛祖國、熱愛土地、熱愛家園、熱愛人民和生活的美好情懷。

這兩年,閔行區以「修齊講堂」為載體,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自「修齊講堂」開講以來,在社會公德方面,邀請瞿世鏡講述《傳統文化的孝與仁》、鮑鵬山講述《青少年為什麼要讀經典,青少年如何學經典》等;在職業道德方面,邀請尚長榮講述《弘揚戲曲藝術繁榮國粹京劇》、吳爾愉講述《做更好的自己》等;在家庭美德方面,邀請敬一丹講述《記憶?記錄?紀念——敬一丹的家風家訓分享會》、熊月之講述《拾憶家事家史,傳承家訓家風》等;在個人品德方面,邀請葉辛講述《文人情懷與不朽之作》、吳頤人講述《不求第一 但求唯一》等。文化名人、專家學者走進社區、面向市民,講述修齊故事、闡明修齊道理、分享修齊經驗,著力營造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引導公眾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道德規範修身養德,齊家守道,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自覺遵守和維護社會秩序。

作為閔行區新時期著力打造的市民道德文化新空間,兩年多來,「修齊講堂」已先後攜手城區文明文化建設力量,在全區51個村居、36個鄰里中心、19個園區企業、25個文化空間、20所學校、14黨政機關、10個街鎮文體中心、7個文化客堂間、8個大型商業廣場、6個黨建服務中心、4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睦鄰空間開設講堂,實現區域內「修齊講堂」講者共聚、講堂共建、講本共編的共建共享格局,攜手推動城區公共精神的塑造和公共社會的構造,有效打通先進思想和道德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實現「里仁為美」的良好城區人文生態。

6月11日首講活動後,男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餘震的《合唱藝術在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經典〈黃河大合唱〉鑒賞與分析》,上海京劇院老旦、國家一級演員胡璇的《家國情懷話京劇》,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黃藝鷗的《中國詩詞音樂中的「家國情懷」》,國家一級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黃豆豆的《舞蹈中的家國情懷》等10場「修齊講堂之祖國頌」音樂主題系列講座,將陸續走進閔行的鄰里中心、社區村居、學校、企業、園區等。

據悉,「修齊講堂之祖國頌」音樂主題系列10講,是繼2019年3月推出「修齊講堂之文憶江南」系列15講後,中共閔行區委宣傳部推出的又一大型系列專題講座。「文憶江南」系列講座圍繞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總體部署以及閔行作為江南文化重鎮的地域實際,邀請劉士林、陳燮君、周聖偉、仲富蘭、管繼平等專家學者,從地域文脈、風物人情等角度梳理江南文化歷史肌理,傳承地區江南文脈,譜寫江南文化新韻,形成江南文化傳播高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尷尬,這次是老師沒帶監考證!
褚遂良的一封信,給他帶來了……上觀朝花,伍斌組稿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