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葯企研發投入進一步下滑,中歐生物醫藥合作日益頻繁

全球葯企研發投入進一步下滑,中歐生物醫藥合作日益頻繁

歐洲是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的集中區域,聚集了如默克、拜耳、羅氏在內的一批跨國葯企。隨著全球原研藥物相繼過專利期,歐洲生物藥物企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

IQVIA此前發布的報告稱,從2019~2030年,因獨佔權失效,預計全球藥品支出將下降1210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將下降950億美元,佔比近80%。而在歐洲市場,由於整體資金投入減少,研發預算下降,葯企研發形勢將更嚴峻。

「預計2020年整個仿製葯市場價值將會達到1500億美元,佔到整個藥品市場40%的份額。」 歐洲生物醫藥協會主席Ahmed Bouzidi?在6月10日博鰲全球健康論壇上表示,「未來,仿製葯和大型企業之間將會有大的競爭。因此,我們要加強對研髮型葯企的知識產權保護。」

與此同時,中國與歐洲市場間生物醫藥合作日益頻繁。因而,探討如何在中國投資者、歐洲葯企間建立良好的知識產權規則尤為重要。

英國G-MED是一家投資諮詢公司,為中國投資人參與歐洲生命科學領域合作提供建議。公司創始人高榮輝表示:「中國保護企業知識產權的環境變好了,如國家和地方政府都有新的政策和措施且給到一定補貼。但中國企業仍需加強知識產權的自我保護意識。」

華大基因生命科學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心則認為,以華大基因的基因組學為例,中國、美國和歐洲可以一起合作與分享來推動知識產權商用化;前提是,很多研究和診斷需要不斷開放,並且中美歐的合作要遵循一套統一規則。

研發企業則有不同觀點。「知識產權持續產生和更新,其背後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浙江省健康產品安全研究會委員、杭州拜善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王喆明說,「我們考慮的是,如何建立合作,需要投入多少資金實現雙贏。」

德國Medical Valley管理團隊執行負責人Martin Reimer也表示,以德國為例,很多初創公司在早期面臨的問題是資金,知識產權是後面才考慮的。目前,歐洲更關注中國投資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會將資金投給德國的初創企業。

中國投資者青睞哪些歐洲項目?「多數中國投資者關注的是技術本身,當該技術可以和市場相吻合的時候,會受到中國投資者的歡迎。」 瑞典皇家科學院青年院士吳耀文說,「中歐在生物醫藥投融資合作領域擁有巨大的互補潛力。」

王喆明也認為,中國和歐洲間生物醫藥企業的投融資合作,具有互補性。「2017年以後,歐洲能拿到400萬~500萬人民幣初期投資的企業已經佔到10%~20%。」

近年來,國內公司出海收購歐洲葯企的案例不在少數,多在於補充研發管線。根據晨哨醫藥研究部數據統計,2018年中資醫藥領域跨境併購總計實現確定性交易54筆,確定性交易披露的金額為150億美元(約合103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和33%。

Ahmed Bouzidi?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中歐之間的合作非常重要,生物醫藥方面領域更是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而技術創新是一種相互影響的價值體現,也是我們未來共同的挑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高喊「活下去」的萬科5個月銷售金額超2600億元
十二年前人民日報的一篇思考文章——什麼是創新之本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