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在賣報刊,誰在買報刊?

誰在賣報刊,誰在買報刊?

如果你喜歡和陌生人聊天,只要多聊幾次就會發現幾乎每個人都有故事。尤其是那些司空見慣卻又行將消失的事物里,藏著意料之外的另一面。

比如下午3點《北京晚報》上架,有大爺兩點就會坐在報刊亭外面的椅子上等著了,它幾乎是唯一一份讓老闆有底氣回答「今天賣完了」的報紙。

再比如,我們以為在報刊亭買到水是理所應當的事物,它就應該像個小型便利店一樣提供方便。但其實報刊亭內只能賣固定的報刊雜誌,其它東西都是不允許的,可是如果真的不賣這些「其他東西」,報刊亭必定虧損,會倒閉得更快。

買報紙的人可能看不到這篇文章,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也許只去報刊亭買水。

「不看報紙的老人精氣神差了很多」

彭姐很樂觀且大條,我問她賣多少份報紙,一個月掙多少,巔峰時期報刊亭能賣多少雜誌,她通通都不知道。因為報紙分為經銷和代銷的,經銷的如果賣不掉就等於砸自己手裡了,代銷的賣不出去可以退回給郵局,每天來來往往賬目太多,她懶得算,十幾年來一直如此,「反正我掙的都是零錢,有的進有的出就行了」。

她跟老公王港各看一家報刊亭,兩人相識於王港的第一家報亭,那時候她在報亭旁邊的稻香村工作,一來二去就熟了。結婚後兩人各看一個報亭,相距約4公里。

王港的報刊亭位於一個大醫院旁邊,他遇到不少外國顧客,「日本的客人最懂禮貌,美國的客人最大方,非洲的客人最會還價。」他也評價那些看報紙的老人,「是活的,很精神,很多不看報紙的老人一天到晚都無所事事,精氣神差了很多,簡直就像殭屍。」關於報紙的重要性,他還強調可以防止老人被詐騙,因為報紙有把關人,而手機的信息魚龍混雜,他認識的一個老人就剛被騙去了500萬拆遷款。

王港是江蘇人,彭姐是北方人,但他們兩人的性格很像,隨和又爽朗,站在一起你能立馬認出他倆是一對。他們生了兩個孩子,現在都在老家,寒暑假的時候會來京團聚。上一次全家出去玩是2010年去香山,因為孩子想去看,結果到了那邊關門了。報刊亭最大的特點就是全年無休,如果沒人輪崗一個人就在亭子里呆十幾個小時,從那次未完成的香山之旅後,全家再也沒有一起出遊過。

彭姐的報刊亭和對面一家報刊亭正對著,那一家因為兒媳生二胎且不賺錢已經準備轉讓了,她卻樂呵呵地覺得順其自然就好,也不知道自己賺了多少錢

彭姐報刊亭開了十多年,很多老主顧一來她就能熟練地點出要賣的報紙

每個報刊亭開的口子都不一樣,有的下面開頭,有的推拉窗戶,有的只留一個狹窄的象徵性開口,買賣都通過門口

一位大姐一口氣買了幾十塊錢的報紙厚厚一疊,她是彭姐報刊亭的老主顧,特意開車過來買

報刊亭大多數做的都是熟人生意,這位大叔也是,他買的是雙色球的報紙,我從他皺著的眉頭猜測這期沒有中

零錢是報刊亭的必備,雖然現在每家都貼上了二維碼,但是總有用現金的老人們有需要

來報刊亭買雜誌的屈指可數,我轉了一圈報刊亭,只在三里屯附近看到一個姑娘買了一本時尚雜誌

彭姐不到四十,卻已經在這幹了十多年

這是彭姐老公王港的報刊亭,到這裡的時候他正坐在門口的小椅子上打盹,報刊亭裡面已經幾乎沒有多餘的空間了

在上網給手機充值還不流行的時候,去報刊亭買充值卡充話費是常態

報刊亭一般早上七點開門,晚上九、十點關門,每個亭子門口都有自己的燈

買報紙的主力軍還是老人

兩位老人從下午兩點多就坐在報刊亭門口等著《北京晚報》

雖然雜誌都不暢銷,但《知音》和《故事會》依然比其他的好賣

王港很擅長評價總結,點評全球社會,他藍色衣服上的BK,是報刊的意思

「希望女兒中午有地方吃飯有地方休息」

這對爺爺奶奶快70歲了,北京人,原來是開花店的,前幾年花店被拆了,只留下一個水泥遮蓋的痕迹。後來他們接手了花店舊址兩米外的報刊亭,為了他們得了腦癱的大女兒。

大女兒今年39歲了,出生的時候由於腦損傷變成了腦癱。她是報刊亭附近的愛心家園的學生,以前中午下課她都是回到花店,吃完家裡準備好的飯菜再休息一會。花店拆了後有一天下大雨,爺爺突然生病被二女兒接去了醫院,大女兒下課後走到花店的舊址站著淋雨,報刊亭的老闆叫她進去躲雨都叫不動。

爺爺說到這裡沒忍住眼淚,「我們接下這個報刊亭,就是希望她中午有地方吃飯有地方休息」。他們兩口子奶奶負責帶大女兒看病,爺爺負責掙錢,二女兒從小由親戚幫忙看著。

奶奶告訴我,有一次爺爺身體很不好覺得自己過不去了,跟她說要是走了就把大女兒一起帶走。奶奶說你們都走了我也會一起走的,那二女兒以後可怎麼辦呢。

大女兒因為腦癱智商只有不到40,相當於幾歲孩子的智力。上一周她犯癲癇後突然異常清醒地跟奶奶說:當年你就不應該救我,我就不會這麼痛苦了。那天她像個成年人一樣跟奶奶連續說了兩個多小時的話,實在說不動了才沉沉睡去。奶奶卻感到緊張,她覺得是不是大女兒快要走了。

現在他們的報刊亭里一半是報刊雜誌,一半依然是植物花卉。報紙賣一份只有一兩毛錢,每個月都是有些虧損的狀態,但是為了女兒爺爺還想繼續開下去,哪怕虧本。

我問他如果報刊亭被拆了呢?他說那就在附近租個房子繼續等女兒下課。

這家報刊亭營業基本上都是通過門,窗口被雜誌堵上了

爺爺的花侍弄得很好,奶奶要強地說這都是她教的,但也偷偷告訴我,爺爺曾經差點進了清華大學

小盆的多肉,大一點的白掌和茉莉花,都長得很好

爺爺正在擺弄他剛剛挪到好看盆子里的多肉,都是他自己搭配的

這些植物都是爺爺親戚家的花圃種的,他一直在賣很多年了

腦癱的大女兒,如果不是爺爺奶奶告訴我她的故事,她坐在那裡簡單回答買報的和問路的人時,跟旁人無異

奶奶臉上長的斑紋,醫生告訴她那是心臟病的徵兆

許多經銷的厚雜誌幾十塊一本,但是因為這個報刊亭外面有限制,不能擺放太多,放在裡面沒人知道,基本上都等於砸在了手裡

每個報刊亭都有自己的壓報紙的器具,大部分都用了很多年

這個報刊亭我遇到最多的顧客是買《北京晚報》,其次是《作家》

報刊亭冬天冷,夏天熱,形形色色的風扇是標配

跑了好多個報刊亭,這是遇到的第一個年輕的報紙顧客,他買了《經濟觀察報》,因為覺得這種周報有深度,每天已經呆在電腦前太久了

每關一天,損失的都是自己的錢

這個攤主是我遇到的最年輕的老闆,他是90後,遼寧人,自己的工作是司法拍賣。報刊亭原來是由他老婆看的,老婆懷孕後就讓他媽媽來幫忙看了。媽媽不久前生病了,他到四點多就得去醫院給老人送飯。所以報刊亭最近都沒開門,這是他這個月第二次開門。

比起其他的攤主,他的生活更豐富一些,一台電腦放在報刊亭里連著熱點打遊戲。因為媽媽生病和媳婦懷孕的事情加在一起忙不過來,所以他的攤位前基本上沒有報紙。

報刊亭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會關門的,每關一天,損失的都是自己的錢,因為經銷的報紙雜誌賣不出去都是虧損。

這個報刊亭正前方沒有報紙,老闆還要趕去醫院給媽媽送飯

打氣筒是每個報刊亭的必備,也是它的「功能之一」

攤主是90後,所以跟其他攤主比他更會找樂子,報刊亭裡面放了電腦打遊戲

炎熱的天氣只能靠小風扇排解

他把吃了一半的冰棍遞給狗,但是狗沒理而是在看著我

他來北京9年了,自己的工作是司法拍賣,報刊亭原來是由他老婆開著的

報刊亭窗戶上夾著網路上找來的的寶寶照片,我問他為什麼擺著,他說因為老婆懷孕了,擺一些寶寶照片看著就心情好

才一年多,已經貼上了轉讓的標籤

這個報刊亭開的不長,才一年多,但是已經貼上了轉讓的標籤。因為報刊亭主的兒媳婦要生二胎了,她得回家幫忙照顧兒媳婦。但是「轉讓」已經貼了一段時間了,來問的人卻寥寥無幾。

兩個老人在給手機充值,報刊亭主在幫他們鼓搗手機

不知道現在誰找工作還是像以前一樣,對著報紙畫圈圈

兒童讀物也是目前報刊亭最好賣的東西之一,不是因為內容,而是因為附贈的玩具

窗戶上貼了轉讓的標誌

北京公交的2019年版《換乘通》

這個報刊亭貼著轉讓的標籤,奶奶接手這個報刊亭也僅僅一年而已,但是媳婦要生二胎需要人照顧,但是轉讓幾乎無人問津

「我們年紀大了也不能做別的事情了」

這家報刊亭很快要關了,因為這個奶奶要回家帶孫子,他們開了9年多。夫妻兩個人丈夫負責拉報紙,妻子主要負責買賣,雖然報刊亭掙得不多但是她很知足,「畢竟這份工作還是很輕鬆的,我們年紀大了也不能做別的事情了。」她覺得帶孩子比看報刊亭累多了,但即使回老家了,她也想一邊做個小兼職一邊帶孩子,想擁有自己的生活和收入。

這家報刊亭位於小區門口,所以跟其他家比起來生意並不興隆,即使是賣水

一個騎電瓶車的大爺扔了錢拿了報紙就走

報刊亭裡面的征訂單

舊鬧鐘還在走,它不知道報刊亭下個月末就要關門了

從這個報刊亭裡面看出去的城市

一台落滿灰的點鈔機,以前會有人拿著假鈔來用

奶奶從江蘇過來,和老伴在這邊呆了9年多了,兩個人換著看店,自給自足的生活她覺得很滿意

那些無名的報刊亭……

這些報刊亭的老闆都不願意被拍攝。嚴格意義上,報刊亭內除了規定的報紙和雜誌,任何其他的東西都是不準販賣的。

但是報紙的收入微不足道,如果只賣報刊雜誌,報刊亭無法繼續下去是必然的。有幾年報刊亭收益很好,很多老闆什麼都賣,包括玉米和烤紅薯。

如果報刊亭哪一天經營不下去了,受影響最大的應該就是固定在下午3點買報紙的老人們了。

(所有人物均為化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黑馬 的精彩文章:

趣頭條野蠻生長逐漸降速,後續如何提振股價走勢?
AR光學模組研發商「瓏璟光電」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源星資本領投

TAG:i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