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華人數學家的成績,源自天道酬勤

華人數學家的成績,源自天道酬勤

6月9日,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簡稱ICCM)在清華大學召開。在開幕式上,會議頒發了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的ICCM數學獎。該獎項是世界華人數學界的最高獎項,表彰45歲以下在基礎數學、應用數學等方面有傑出成就的華人數學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惲之瑋、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朱歆文獲得金獎。

惲之瑋是江蘇常州人,在中學時期滿分獲得第四十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在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完成本科教育後,前往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數學發展與數學教育是輿論場上的熱門話題,競技數學、高考數學、中美學術競爭等問題更是屢屢引發爭議。為此,觀察者網就相關問題對惲之瑋教授進行了專訪。

【採訪/觀察者網 吳立群】

觀察者網:近年來,中國人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越來越高。除了綜合國力提升這一宏觀背景外,您覺得從研究者自身的情況分析,主要的優勢有哪些?

惲之瑋:在數學研究領域,我們的華人數學家群體在國際學界已經是一支非常強大的力量了。在中青年數學家群體中,華人的比例很高。也有越來越多比我更年輕的數學家在相關領域中嶄露頭角。所以,在量和質的方面,我們都在往上流走。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國人重視教育、願意吃苦耐勞的傳統使然。

對於西方來說,他們長期以來生活環境比較優越,所以一些學生不太能夠堅持長時期的學習、研究,畢竟做研究還是很清苦的。現在美國大學裡面念基礎學科的研究生是中國人、印度人、韓國人比較多,歐美人比較少。我們中小學的那種學習強度,放在國外來看是不可思議的。這樣一種骨子裡的用功吃苦的精神也是華人能夠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觀察者網:華為曾表示,在自己的研究中心內至少有700名數學家。在外界看來,這展現了華為對於基礎研究的尊重。在您的觀察中,未來數學領域的理論突破更可能誕生在企業的研究中心內,還是高校、科學院這類學術機構中?

惲之瑋:從我在美國見到的情況來說,理論方面的重大突破還是在高校中比較多。當然一些企業也有很好的研究機構,比如微軟的研究院。在這些研究機構裡面,科學家們可以進行純粹的理論研究,而不用和公司的業務產生直接聯繫。這樣的情況存在,但不是很多見。在美國,從前像貝爾實驗室等支持研究的實驗室不少都已經解體了。從企業的角度考慮,可能這樣一種模式很難持續下去。

如果在我們中國可以出現這樣一種不以短期目標為唯一指向的企業研究模式,來支持科學家在其中進行基礎研究,我們這些做理論研究的人肯定是非常支持的。

觀察者網:您曾在第4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滿分。現在關於奧賽作用的爭議很多,在您看來,接受競技數學的訓練是否有益於培養學生在高考應試方面的能力?

惲之瑋:奧數競賽的題目肯定會比高考難得多。如果只是為了準備高考應試的話,沒有必要去訓練這麼難的題目。

觀察者網:那麼對於數學研究來說,您覺得競技數學又能夠起到哪些方面的幫助?

惲之瑋:數學競賽對數學研究肯定是有正面影響的,尤其是在培養思考能力、思考習慣方面。很多數學家在青少年時期都為了參與競賽接受了高於同齡人通常水平的數學技巧和知識,這對他們日後的發展必然是有幫助的。當然也有很多沒有經過競賽訓練的研究者,後來也成為了數學家。所以,奧賽的訓練對於數學研究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過程,但未必是必要的過程。

觀察者網:此前,我國連續四年沒有拿到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第一名了。在年初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上,我國派出的隊伍也無一人拿到金牌。對於這樣的成績下滑,您怎麼看?

惲之瑋:這幾年學生在競賽方面確實沒有從前那種明顯的優勢了。我覺得這可能是個暫時的問題,短期內成績有起伏也是正常現象。目前並不說明太多的問題。

另一個方面,尤其在美國,我們看到近幾年在奧賽上著力較多,訓練系統性更強。很多美國華裔的孩子投身於數學競賽的訓練之中。這些移民的後代水平很高,不亞於在國內接受訓練的學生。這也使得國際奧數競賽的競爭更加激烈。在國際賽場上,我們國內培養出的學生面對的不止是外國學生,還有來自海外華裔的挑戰。

觀察者網:國內參與奧賽訓練的學生很多時候是有升學方面的考慮,美國學生是否也是如此呢?

惲之瑋:是的,大家都是有目的性的。除了奧賽之外,美國學生也會有針對性地訓練別的方面的技能,比如音樂、體育等方面。

觀察者網:關於研究生培養,我們常能聽到這樣的說法:本科可以在國內讀,進一步深造還是去國外更好。將來再回來,也許比留在國內做博士更有收穫。在您的研究領域中,是否也是如此?

惲之瑋:這還是要看個人選擇吧,從我的角度來說,因為我們這個領域最前沿的發展更多還是發生在美國和歐洲,所以我覺得走出去多開拓眼界是有必要的。

觀察者網: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我們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斷增長,您怎麼看中美在科研領域的差距?

惲之瑋:美國在這個領域是長時間積累起來的一種學術氛圍方面的優勢。從二次大戰以來,美國把各地的科學精英集中到了一起。由此形成的學術傳統傳承到了今天,造就了美國的領先水平。

從做學問的角度來說,學者在美國的高校里受外界影響相對比較少。學校給教授提供的工作環境能夠支持研究者與世無爭且專註地完成自己的研究。但是由於現在經費的緊縮,大家在這方面也越來越有壓力。單就數學領域而言,經費壓力存在但不是很大。

從外部條件來說,其實中國國內的高校、研究機構已經做得很好了,在設施、經費這些方面也已經超過了美國一些高校的水平。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又自吹自擂,墨西哥果斷打臉
日媒稱「遼寧」艦穿越宮古海峽赴西太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