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文 | 唐令

最近,有一部特別經典的電影改編成了中文版。

我知道說到改編成中文版這個事情,大家多少都會持懷疑態度,因為這背後有著文化、主創團隊水準等方方面面的障礙。

但這個中文版不存在這些問題,因為它不僅有原版電影的導演擔任監製全程把控,還運用了最適合這個故事的方式,音樂劇。

而音樂本身是可以超越國界、語言乃至是文化的。

這部電影經典到你只需要看一眼這個舞台場景,就立馬會知道是哪部——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沒錯,就是《放牛班的春天》!

作為最經典的音樂電影之一,《放牛班的春天》在豆瓣高達9.3分、Top 250中排名第14,好於97%的音樂片,也曾經在2017年改編成法語音樂劇,當然也是大獲好評。

音樂劇和電影之間,經常會相互改編,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和早年間好萊塢歌舞片的風潮有一定關聯,有聲電影《爵士歌王》的誕生,本來就是和歌舞片或者說音樂片同根同源的。

有人可能會喜歡去比較音樂劇和電影版之間誰更好,但其實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互通的改編並不是為了一較高下,而是探尋一個經典故事的更多可能,比如本來是百老匯音樂劇的《西區故事》在被改編成電影之後,就具有了更豐富的社會指向。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爵士歌王》

《放牛班的春天》音樂劇改編的成功,和原版電影本身的特點有關,它作為音樂電影最不同的一點在於,它裡面對於音樂的呈現,並不是早期好萊塢歌舞片或者我們熟知的寶萊塢歌舞片那種邊跳邊唱的形式,而是把音樂真正內化在劇情中

教孩子們唱歌的馬修老師、一點點成型的合唱團、跟音樂一起從壓抑到釋放的天性,使得音樂並不僅僅成為一種類型元素,而更多是全片的精神內核。

這樣的設定,為《放牛班的春天》從電影改編成音樂劇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合唱團這種現場感很強的設定,也非常適合劇院的表達形式。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在看過它的北京首演之後,我們也確認了,這個中文版的《放牛班的春天》,不僅絲毫不遜色於原版,反而還因為這種在地化改編更加打動人。

豆瓣上的短評都在肯定孩子們的歌聲——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你絲毫不用擔心它不夠「原汁原味」,因為原版電影導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親自擔任了監製,授權製作中文版的七幕人生音樂劇,也曾經成功打造過《我,堂吉訶德》《音樂之聲》《灰姑娘》等經典音樂劇的首個中文版製作,對西方經典音樂劇作品的「本土化」可以說是非常有經驗了。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音樂劇對電影中的很多經典場景,都進行了還原,比如馬修老師在剛到學校的時候,看見佩皮諾在校門口等「星期六」的樣子,小演員簡直太可愛了——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再像是學生們大鬧課堂,馬修手足無措,孩子們扔書的搗亂樣子簡直都和電影中一模一樣——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還有馬修老師教合唱團唱歌的時候,合唱團的站位、服裝,孩子們有點緊張又很期待的表情,深得電影版本中的神髓——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不過當你仔細看,又會發現,音樂版和電影版還是有微妙的區別的,因為沒有景別的變化,所以小演員們的位置、表演也都會跟電影中有細微的不同,更適合舞台的表現。

比如在初見馬修老師的時候,電影版的佩皮諾是站在校門最右側的角落裡,但是在音樂劇版本中,如果安排這樣的位置就有點偏離舞台了,所以小演員站在了校門中央,扒拉校門的感覺也更急切。

再比如在馬修老師教孩子們合唱的時候,電影是讓孩子們面對鏡頭,馬修老師背對鏡頭,然後用正反打來切換人物,但是舞台上沒有這種電影語言,所以在音樂劇中,我們看到的馬修老師和孩子們是一個側對舞台的姿勢,這樣我們就能同時看到老師和孩子們臉上的表情,以及他們沉浸在音樂中的那種感動。

電影圈裡有個共識,有兩種東西是最難拍的:小孩和動物,因為他們是最難溝通和把控的兩種「生物」。

在音樂劇中也是一樣,而《放牛班的春天》毫無疑問是個「孩子劇」。

為了讓劇目呈現出最完美的狀態,主創班底也花了近6個月時間從全國3000名小朋友中甄選出了24位優秀小演員,這也使得《放牛班的春天》成為了目前國內音樂劇舞台上專業兒童演員最多的劇目。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不得不說,劇中最經典的那些曲目,像是《望望你的路》《夜之頌歌》《風箏》的中文改編,都非常地貼切。

毫不誇張地說,當你坐在劇院里,孩子們開始唱歌的時候,你確實能真實地感覺到劇院的木地板隨著孩子們的歌聲和動作微微共振。

那是一種動感和消除了距離的震撼力。

簡單地總結,這個故事最靈魂的部分——音樂,能通過劇場這種最臨場、最接近觀眾的形式,直接地抵達、衝擊我們的感官。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放牛班的春天》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恰恰跟它改成了中文,有很大的關係。

用中文形式來呈現這些歌曲的最大不同就在於,我們終於能聽懂歌曲的內容,更加理解這些音樂中想要表達的情感,也更讓人對這些孩子們的故事、他們的內心世界有代入感和沉浸感。

這種同時進入到音樂和內涵中的共情,是只有中文音樂劇版本的《放牛班的春天》,才能讓你感受到的。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中文改編的難度其實非常之高,因為原版是法文歌詞,而法文因為具有連誦的特點,在歌詞和音樂之間,還保留了一種內在的邏輯,使得它和音樂之間構成了一種優美的聯繫和節韻。

而這次的中文改編,也專門保留了這種連誦的特點和格律,只要你真正現場聽了,就會明白這種不同。

必須要強調的是,《放牛班的春天》並不僅僅是一個電影「改編」的音樂劇,它所使用的舞台語言,和電影的鏡頭語言有著本質區別。

現場帶給我最大驚喜的部分,同時也是電影中最讓人落淚的情節,也來自於此。

馬修老師離開學校的時候,孩子們用自己折好的紙飛機歡送他。音樂劇里的這部分處理,甚至比電影中還要震撼。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因為那些紙飛機,不再是屏幕上的影像,而是真實的、裡面寫了字的紙飛機,越過舞台上學校的高牆,飛到了馬修老師腳下,甚至還直接飛到了觀眾席上。

在謝幕的時候,演員們也都從身上掏出了紙飛機,把它們扔給了觀眾。

這種切實可觸摸的真實感,演員、故事中的人物、精神內核和觀眾們的互動,只屬於劇場。

又比如,當馬修老師在夜晚教孩子們偷偷唱歌,孩子們坐在床上,舞台上的窗外變成月光的藍色,劇場里的燈光也更暗了,你就會覺得和孩子們一起進入了音樂的深夜。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再比如,孩子們一開始唱歌根本唱不齊,對於合唱團慢慢進步的表現,涉及到一個如何在舞台的時間線度里展現、處理更長時間流逝的問題。

《放牛班的春天》就採用了一種特別巧妙的手法,具體是什麼在這裡就不劇透了,只簡單說一下兩者的區別。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放牛班的春天》音樂劇展現的是一種連續的、動態的變化,和電影通過蒙太奇來呈現時間的流逝是完全不一樣的手法。

電影可以通過剪輯來縮短時間,但舞台不能「被剪輯」,而是只能通過這樣的場面調度來「壓縮時間」,對導演能力、場景設計和孩子們的表演、聲音控制,都有很高的要求。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而《放牛班的春天》這個故事的核心,恰恰好就是這種動態的成長與變化,這種核心貫穿在任何一個版本之中,都是馬修老師和孩子們,如何通過音樂慢慢找到自己。

它和合唱團唱歌的進步對應了起來,一個是內化一個是外化,並非只屬於孩子,同樣也屬於劇中的那些成年人,更屬於觀看這部劇的我們。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這種成長散落在整部音樂劇的各個角落,唱歌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已,那些孩子們之間的爭吵、他們和校長之間的角力,他們的魯莽、犯錯、悔恨和揪心,也和音樂之間彼此成就。

作為把原版電影看過好幾遍,熟悉到情節和台詞都能記得的「粉絲」來說,在看這個中文版音樂劇的時候,我根本無暇去拿它和電影版比較,因為這就是一次全新的體驗,那些小演員們的表現,細微的小動作里透露出來的萌感,歌聲里的生命力,以及中文歌詞里微妙的意蘊,都讓人應接不暇。

如果你看過電影,它會讓你的記憶煥然一新;如果你沒看過,它會勾起你去看的慾望。這其實就是好的改編的意義所在,並不較高下,而是讓經典被更多人看到。

這部豆瓣9.3的經典電影,最近出了一個不遜原版的中文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