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南征七擒七縱到底是真是假?孟獲:原諒哥,哥只是個傳說

諸葛亮南征七擒七縱到底是真是假?孟獲:原諒哥,哥只是個傳說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重新和東吳締結同盟、穩定蜀中後,便率軍南下平定南中叛亂。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七擒七縱、收服孟獲的故事。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傳承千年,一直為人民津津樂道。諸葛亮的瀟洒和運籌帷幄、馬謖的收心之計、孟獲的憨厚和勇猛……一部平定南中的歷史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和藝術文化,一般關於諸葛亮的戲曲中,必有七擒七縱的橋段,如京劇里就有《七擒孟獲》的唱段。

但是重翻史冊,對於七擒七縱的真實性,筆者產生了深深的懷疑。七擒孟獲到底是不是真的,孟獲這個人難道也是虛構的?畢竟《三國演義》不是正史,虛構這樣一個經典橋段,也正是老羅的拿手好戲啊。

在《資治通鑒》的第七十卷里可以找到這樣的資料:「漢諸葛亮至南中,所在戰捷……孟獲收闓餘眾以拒亮。獲素為夷、漢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觀於營陳之間,問曰:『此軍何如?』獲曰:『向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營陳,若只如此,即定易勝耳。』亮笑,縱使更戰。七樅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亮遂至滇池。」

在《資治通鑒》中,提到了孟獲,但對於七擒七縱的記載較為模糊。而書寫三國史書時間較為靠近的《三國志》對於七擒七縱並沒提及。《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只有寥寥幾個字的記載:「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之後裴松之作注,引用了《漢晉春秋》中的記載,此後《資治通鑒》在採集史料時必然看見這條資料對於皇帝讀史有極大的借鑒意義,所以不假思索,乾脆就加上吧。就這樣,「七擒七縱」從民間傳到正史,後來經話本、老羅的不斷推廣,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

但是問題來了,究竟信誰的?現在是陳壽《三國志》說沒有,習鑿齒的《漢晉春秋》就說有,然後裴松之、司馬光都站在了《漢晉春秋》這一邊,貌似1:3陳壽輸了,但是事實卻未必掌握在多數人手裡。

第一,時間不夠。諸葛亮南征,春天出發,秋天就平定了。這一路從成都到雲南昆明,全程約870公里,在沒有高鐵、沒有高速的時代,數萬大軍一路南征,而且面對的是原始森林、名山大川的艱難地形,行軍速度是致命傷。地形不熟,給養運輸不利,蜀漢多為步兵,跟當地地頭蛇打架,自然不會佔到什麼便宜。幸虧諸葛亮在治軍方面是高手,加上反叛的只是夷人部落,剽悍有餘戰鬥不足,自然不是正規軍的對手。好不容易走到那裡,幾個月里平定叛軍,丞相已經很厲害了,不能奢求更多了。

第二,速戰速決的戰略訴求。借鑒第一點,行軍艱難、給養運輸壓力大,而且地形也不熟悉,必然要儘快找到叛軍主力儘快殲滅。要不然北方的曹魏有什麼舉動、蜀川的政局如有動蕩,就會釀成無法形象的災禍。這一點,對於剛剛消化掉劉備夷陵慘敗、志在北伐的諸葛亮來說,速戰速決是南征的第一要義。

第三,孟獲這個人物,是否存在確實可疑。不說別的,這個「獲」字不就有「俘獲、得到」的意思嗎?而他的姓氏,孟,顯然是漢族姓氏,如果是少數民族取用漢族姓氏或是音譯,也有這個可能。但是《漢晉春秋》說他「素為夷、漢所服」,就沒法確定他究竟是夷人還是漢人了。正史沒有更多記載,只能任後人想像了。

第四,史料的成書時間上,陳壽的更佔優勢,更有話語權。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雖不是推崇備至,卻也是讚譽有加。而他筆法雖精簡,但敘事也會對重要事件點過。就這樣表現諸葛亮高貴人格、高超的處理少數民族關係的手法,沒有必要刪掉不用。而《漢晉春秋》的作者習鑿齒是東晉人,裴松之是南朝宋人,對於過去將近百年的歷史事件的記載,有可能將別人的事例在加在諸葛亮的身上。至於《資治通鑒》,其成書意義,就是為統治者提供治國借鑒,這樣一個寓仁慈、智慧、計謀、忠誠於一體的故事範本,怎會捨棄?

第五,南中後來的表現與七擒七縱故事的結尾相違背。《三國志?李恢傳》在介紹南徵得勝班師之後說「後軍還,南夷復叛,殺害守將。恢身往撲討,鋤盡惡類,徙其豪帥於成都,賦出叟、濮耕牛戰馬金銀犀革,充繼軍資,於時費用不乏。」「後軍還,南夷復叛,殺害守將。」這幾個字就說明,對南中的軍事勝利以及諸葛亮重用當地渠帥的措施並沒有保他們從此忠心不二,叛亂還會發生。換句話說,南中並沒有因為七擒七縱的孟獲而從此忠心於蜀漢政權。由此便產生了一個矛盾,你們不是都服他嗎,他都服了你們造反還有啥意義呢,這不誠心給人家難看嗎?

其實,真正讓南中不再成為諸葛亮北伐的掣肘之患的不是「七擒七縱」後徹底臣服的孟獲,而是李恢、張嶷之後十數年在南中辛苦經營,才換來西南民族團結的穩定局面。

《三國志?張嶷傳》載:「初,越巂郡自丞相亮討高定之後,叟夷數反……除嶷為越巂太守,嶷將所領往之郡,誘以恩情,蠻夷皆服,頗來降附。北徼捉馬最驍勁,不承節度,嶷乃往討,生縛其帥魏狼。又解縱告喻,使招懷余類。表拜狼為邑侯,種落三千餘戶皆安土供職。諸種聞之,多漸降服。」看看,真正讓南中安定的是張嶷,而且花了十五年的時間,恩威並施,南人皆服。後來張嶷回成都時,「夷民戀慕,扶轂泣涕,過旄牛邑,邑君襁負來迎,及追尋至蜀郡界,其督相率隨嶷朝貢者百餘人。」

民族團結是大事,也是需要時間去融合、去相親相愛的大事,僅靠諸葛丞相幾個月的時間是很難一蹴而就的。但諸葛亮畢竟開了一個好頭,從此李恢、張嶷接力,蜀漢才有一個安定的後院。雖然孟獲並不一定真有其人,但無數的孟獲在與諸葛亮、李恢、張嶷通力合作,在多民族融合、共同創造中華光輝燦爛歷史的過程中,依然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他們值得我們紀念和傳頌。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水木刀 編輯:吃硬碟吧、小二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秘史 的精彩文章:

她曾是一介官妓,也是一名流芳百世的抗金女將
朱元璋之墓,為何它的威懾力能延續600年?

TAG:魚羊秘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