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有望在人工智慧領域率先實現「彎道超車」

中國有望在人工智慧領域率先實現「彎道超車」

來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2019年,在國內國際多重變化的推動下,中國經濟新經濟發展邁進了歷史的拐點期。而在這一進程中,撬動中國政策、產業、市場等全要素髮生全面轉型升級的關鍵象徵,就是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代表的科創型企業成長壯大,成為了新經濟中新動能的核心推進器。

5月31日,由科技部中國風投委、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指導,金融界主辦、中國母基金聯盟聯合主辦的「金融界2019價值發現嘉年華暨第二屆中國企業價值發展論壇」在深圳召開。在此次論壇中,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對外公布了其「Z3」上市公司量化評價體系下年度重磅產品——《數說高質量II:中資上市公司在戰略新興產業中的比較研究》。該報告是金融界站在科創大潮背景下,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研究核心,推出的第二份以量化評價戰略新興產業中,中資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情況的綜合報告類產品。

該報告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分析章節中,通過梳理產業發展的最新數據,得到了一個核心觀點,那就是中國正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的關鍵核心領域加緊自主研發,其中得益於巨大的市場數據基礎以及先進的數據處理能力,人工智慧領域最有望率先實現「彎道超車」。

「智能 」成為ICT技術發展趨勢

該報告的提出,從技術角度看,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載體的信息技術和以通信網路為載體的通信技術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二者的發展和應用愈發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ICT)。在這種融合趨勢下,新型ICT技術以移動互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為代表,正在醞釀對人類傳統生產和生活模式的徹底顛覆。

該報告從行業發展趨勢性方面分析認為,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以自身極強的粘性不斷融合其他產業,以「智能 」的特性改造傳統行業,打造新業態。

一方面,信息技術自身作為重大技術領域,其關鍵技術,如晶元技術、通信網路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等向沿縱深方向不斷發展的同時,彼此間融合趨勢明顯,例如顯示器終端作為電子核心元器件,逐步與感測器融合打造出物聯網所需要的新型智能埠,5G通信技術使大數據演算法與智能裝備結合,打造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新型產品。

另一方面,信息技術與不同產業間的融合和發展,通過智能化改造傳統產業,實現了降本增效。例如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的充分交互,使製造業自動化、數字化、網路化水平顯著提高,加速走向智能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能源技術的深度融合,使智能電網、太陽能發電、分散式離網發電技術實現突破,未來還將形成能源互聯網;信息技術與材料技術交叉融合,使納米複合材料等領域取得了一批新的重大進展。因此,新一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引領各技術領域創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動力和支撐。

發展人工智慧要有「大數據土壤」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趙方在參與本次報告調研時指出,從人工智慧領域看,美國領跑的差距正在被中國縮小。她表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是機器學習、大數據、高性能計算技術,特別是深度學習演算法融合發展的結晶。由於中國在互聯網發展中積累了海量數據,此外中國「雲計算」、「大數據」技術比較先進,為中國發展人工智慧提供了極好的「土壤」;同時人工智慧在深度學習方面湧現出更多優秀的演算法,從而實現了雲計算、移動互聯網、深度學習智能融合的產物,使得中國人工智慧獲得快速發展。

「2018年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高端國際會議、SCI論文數量上已和美國持平,說明中國在人工智慧方面拚命追趕的努力見到成效。這就是一種『水到渠成』。」趙方說:「這也是中國的社會需求、產業需求以及技術趨勢共同疊加的結果。我們的短板是元器件、晶元。我相信隨著5G打開的數字大門,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繼續發揮優勢,同時加強操作系統等軟肋的強化,未來將進一步完成感知世界,更好地輔助完成智能社會的能力構建。」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戰略新興產業將成為新的增長極,包括電子信息產業在內的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15%。以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市場空間巨大。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信息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5.2萬億元,預計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3.24%,到2022年有望達到8.6萬億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若桑德斯當選總統 美股將下跌30%至40%
華為5G產品線總裁:5G這麼熱主要歸功於特朗普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