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1歲立功的大唐名將,被吐蕃視為心頭大患,死後皇帝為他兩度廢朝

11歲立功的大唐名將,被吐蕃視為心頭大患,死後皇帝為他兩度廢朝

隋唐時期,北方各少數民族部落與中原內地發生過無數次的戰爭,隋大業十三年(617年)唐國公李淵攻克京城長安,隋朝滅亡,次年李淵稱帝,建國號「唐」。之後,北方少數民族紛紛歸順大唐。

11歲立功的大唐名將,被吐蕃視為心頭大患,死後皇帝為他兩度廢朝

貞觀二十年(646年),唐太宗親自到靈州,深入鐵勒部聚居區招降鐵勒諸部落,為安置歸降的鐵勒部落新建了「六府七州」,大唐名將渾瑊就出生在皋蘭州(今寧夏青銅峽)。唐高宗調露元年(679年),唐朝再次在靈州、夏州設羈縻州安置西北各路歸順的少數民族部眾。渾氏家族先後有許多人擔任皋蘭州軍政官員,歸唐朝靈州管轄。

渾瑊的父親渾釋之年輕時就投身朔方軍,擔任軍官,武藝高強,戰功赫赫,一路升遷到開府儀同三司、寧朔郡王,渾瑊就是在這樣的家族中長大的,最終成為一代名將。

天寶五載(746年),渾瑊的父親渾釋之參加例行的冬季邊防,11歲的渾瑊也跟著父親參加了這次活動,因為隊伍里只有渾瑊一個年齡尚屬孩童的人,所以特別招人關注。朔方節度使張齊丘好奇地看了看他一臉稚氣,半開玩笑說:「像這樣小的孩子,不待在家裡玩耍,到這軍人活動的地方幹什麼來啦,帶乳母來了沒有?」

在張齊丘當時看來,他根本就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孩。但是,後來發生的事情很快就讓張齊丘大開眼界。當年渾瑊就立了跳蕩功(為少年兵設置的軍功),兩年後,攻破石堡城,收復龍駒島,渾瑊都參與其中,立下了不小的戰功,他「勇冠諸軍」,很快當上了折衝果毅將軍,並受安思順的派遣,首次帶領偏師深人敵境,憑著機智驍勇,大破阿布思部,參與平息各種內亂,屢立戰功,因此朝廷授予他中郎將的職位。

11歲立功的大唐名將,被吐蕃視為心頭大患,死後皇帝為他兩度廢朝

755年,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河東節度使李光弼率領渾瑊河北平叛,在攻打常山城(今河北唐縣)的戰役中,叛軍驍將李立節被渾瑊一箭射死,立下首功,大大鼓舞了唐軍的士氣。唐肅宗在靈州登基後,渾瑊率領所部趕赴靈州,及時向朝廷報到。郭子儀收復兩京時他英勇善戰,與安慶緒的叛軍奮力搏鬥,被提拔為武鋒軍使,他協同僕固懷恩平定史朝義的時候,大小戰鬥參加了數十次,軍功最多,被封為太常卿,食實封兩百戶。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中央政府內部派系林立,紛爭不斷,皇帝的權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宦官擅權、藩鎮割據、朋黨爭鬥,有功之臣擁兵自重,導致大唐王朝滅亡的三大弊端已無可挽回。像僕固懷恩這些有功的大臣開始養寇自重,故意放著敵人不打,故意留著敵對勢力,用以牽制別人,為了私利而保全自己的地位。

朝廷為了求得苟安,容忍了藩鎮割據的局面,藩鎮賦稅不入中央,法令自成一套,唐憲宗時期的《元和國計簿》里記載,天下方鎮48道,向中央政府登記戶口和納稅的只有南方的一小部分,約為三分之一;天下兵馬83萬,統一由中央政府供給錢糧,而中央政府掌握的納稅戶卻只有140萬戶。

李唐王室再也無法信任武將,此時此刻,被加封為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加太子少師銜,實封1100戶的大寧郡王僕固懷恩鬱鬱寡歡,對朝廷非常不滿。僕固懷恩的功勛確實僅次於郭子儀、李光弼,他是興唐名將,在邀功請賞的時候,他本來應當感到高興和愉快,可是,一種無形的暗流慢慢向自己靠近,讓他隱隱感覺到毛骨驚然。

有人告訴僕固懷恩:「郭子儀、李光弼、渾瑊先後被朝廷明升暗降,剝奪了兵權,來瑱也因擁兵自重被貶賜死,你自己也得多多小心啊!」僕固懷恩當時並沒有太在意,轉而慢慢想來:的確不妙,就說這位來瑱吧,他可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勇將,沒有別的過錯,只因為得罪了宦官,就落得個殺頭之罪。僕固懷恩頓時感到朝廷對大將的猜疑和不信任真是令人不寒而慄!

有人接著對僕固懷恩說:「那些奸賊小人已經把目光盯向了你,背後盡說你的壞話。」僕固懷恩一時氣憤填膺,奮筆疾書,向皇上遞呈。僕固懷恩在書中講道,他家為平息戰亂,46人死於戰爭,與回紇和親,他忍痛將愛女遠嫁邊夷。多年來,他們父子身經百戰,為大唐出生人死……今天,朝廷竟然如此對待他們父子,這怎麼能不讓他委屈萬分?可是,書呈皇上數日,竟然如同石沉大海,杳無音訊,僕固懷恩更加覺得悲憤不已!為此,他決定向朝廷宣戰。

764年八月,僕固懷恩與回絕、吐蕃勾結,向朝廷反戈一擊,在這種情況下,渾瑊率領所部歸附了郭子儀,向朝廷表達了忠貞之心。當時,渾瑊的父親渾釋之擔任朔方節度使留後,鎮守靈州,被僕固懷恩的叛軍殺死,朝廷當即任命渾瑊為朔方行營兵馬使,聽從郭子儀的指揮,前往河北平息僕固懷恩和兒子仆固瑒的謀反,唐代宗派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

朔方將士一聽到郭子儀到了,都離開僕固懷恩,歡迎郭子儀。仆固瑒起兵,被部將殺死。僕固懷恩母親怒罵,提刀追趕僕固懷恩,說:「為吾國殺此賊,取其心以謝三軍!」僕固懷恩率兵200人逃到靈武,收集散兵,招引回紇、吐蕃兵十萬人進攻唐朝。郭子儀率軍抵禦,敵軍敗走。

第二年,僕固懷恩又引回紇、吐蕃、吐谷渾、党項等數十萬人入侵,路上僕固懷恩病死。郭子儀率數騎到回紇軍營,和回紇太師葯葛羅(回紇可汗之弟)講和結盟。吐蕃聞訊,連夜退走,唐朝又度過一次危機。

大曆二年(767年)一月,代宗密詔關內河東副元帥郭子儀和渾瑊率兵討伐周智光,允許郭子儀根據形勢自行處置。因為當時由京兆府通往河東的兩個主要關口—潼關與蒲津關,都在周智光防區之內。所以,傳詔頗費了一番周折。代宗先派郭子儀的女婿工部侍郎趙縱,口授機密。趙縱再將密詔寫在帛上,藏在內衣的蠟丸之中,最後交給家童從小路到河中府,送至郭子儀的手中。

11歲立功的大唐名將,被吐蕃視為心頭大患,死後皇帝為他兩度廢朝

郭子儀接到密令以後,立即命令部將渾瑊、李懷光駐軍於渭水沿岸。華州(今陝西華縣)節度使周智光公開謀反,渾瑊親自率領步兵和騎兵1萬多人前往平叛,很快就安定了當地的局面。周智光軍中將士聽到朝廷派郭子儀的大將渾瑊來討伐他們後,都懷有二心。

二月初八,周智光大將李漢惠率同州部眾向渾瑊投降。渾瑊報告郭子儀,按照朝廷律法貶周智光為澄州刺史,他的其他隨護官員的職務不變,允許100人隨護他,但周智光仍然謾罵朝廷,不願服從。十三日,渾瑊安排華州牙將姚懷、李延俊殺周智光,獻上首級,並將周智光兩個兒子周光耀、周光干一同押解歸案。十六日,於皇城南街,將二子腰斬示眾。同時一起斬殺的還有判官監察御史邵賁、都虞侯蔣羅漢等。至此,周智光禍亂平息。

渾瑊是郭子儀部下最有戰鬥力的將領,無論是唐朝廷還是大將郭子儀都給渾瑊委以重任。他因軍功升為太子賓客,率部長期駐紮在奉天(今陝西乾縣)、鄴州(今陝西彬縣)。當時吐蕃是大唐的敵人,十分猖撅,渾瑊以邠州刺史的身份,嚴守京城的西大門,讓吐蕃人無機可乘。780年,唐德宗繼位,他勵精圖治,力圖改變中央政府的被動局面。

11歲立功的大唐名將,被吐蕃視為心頭大患,死後皇帝為他兩度廢朝

唐德宗解除了郭子儀及其部將的兵權,渾瑊明升暗降,在京城被委以左金吾衛大將軍,過上了一段清閑的日子。唐德宗按照既定的削藩目標,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行動。建中二年(781年),成德節度使李寶臣病死,他的兒子李惟岳向朝廷請求父死子繼,魏博節度使田悅也在一旁幫腔,唐德宗不為所動,堅決拒絕了

李惟岳的要求,李惟岳惱羞成怒,就聯合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起兵反唐。不久,李正己身亡,他的兒子同樣要求承襲父位,遭到了唐德宗的拒絕,從此,戰火熊熊,兵連禍結,整整打了5年。

建中四年(783年),淮西(今河南汝南)節度使李希烈叛亂,把哥舒耀圍困在襄城,朝廷無奈之下,調涇原(今甘肅徑川北)兵前往解圍,沒料到,卻引起了著名的「涇原兵變」,使剛剛遭受安史之災和周智光禍亂的大唐更是雪上加霜。

涇原兵很快打進京城,他們擁立朱泚為皇帝,接管了長安兵權,原來在德宗手下的一批失意政客和藩鎮將領開始擁護他。朱泚有了兵力,就在長安立起新朝廷來,自稱大秦皇帝,並且親自帶兵進攻奉天。

唐德宗逃到奉天,剛剛喘了口氣,朱泚已經打過來了。幸虧禁衛軍將軍渾瑊趕到。渾瑊本來是郭子儀手下大將,是個很有威望的將領,由他來統率將士抵抗朱泚,人心很快安定下來了。

唐德宗拿出千餘張空百委任狀交給渾瑊,讓渾瑊招募不怕死的將士禦敵,授權渾瑊可以按照功勞大小任意填寫,如果委任狀用完了,渾瑊可以直接在將士的身上書寫所授官職,事後朝廷一律認賬。其實唐德宗心裡明白,渾瑊此番上陣,也許就是永別,皇帝淚流滿面,渾瑊也泣不成聲,他們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挨過這一天。

11歲立功的大唐名將,被吐蕃視為心頭大患,死後皇帝為他兩度廢朝

朱泚督率叛軍攻打奉天城。渾瑊帶領將士日日夜夜血戰。朱泚使儘力氣攻打了一個月奉城,還沒有攻下來。他著急了,派人造了特別大的雲梯攻城。渾瑊在城牆邊掘通了地道,地道里堆滿了乾柴,還在城頭準備好大批松脂火把。

叛軍兵士紛紛攀著雲梯往上爬,城外的箭像雨點一樣射到城裡,眼看城快被攻破了。渾瑊派人點燃火把,忽然雲梯一架架都陷進地道,地道里燒著的乾柴冒出煙火,城頭上的唐軍又往下扔火把,把雲梯燒著了,大火熊熊燃燒,雲梯上的兵士被燒得焦頭爛額,掉了下去。渾瑊率領城裡守軍從各城門一起殺出,朱泚叛軍大敗而歸。

這時候,奉天外圍又來了兩支援軍,一支是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率領的,一支是神策軍大將李晟率領的。朱泚一看形勢不妙,趕決撤出對奉天的包圍,退回長安。

唐德宗命令李懷光和渾瑊乘勝收復長安。哪料到李懷光到了咸陽,卻和朱泚暗中勾結,一起反唐。渾瑊到了長安城外,前有朱泚,後有李懷光,內無糧草,外無救兵,處境極其危險。

渾瑊是個有勇有謀的人。他用自己的勇氣和決心激勵將士,唐軍將士士氣始終很旺盛。長安附近的唐軍都自願接受指揮。李懷光想命令自己部下將士背叛渾瑊,將士們都不答應。李懷光害怕起來,先逃到河中去了。李懷光一逃,朱泚就孤立起來。渾瑊一方面守住了奉天,又跟李晟彼此呼應,進逼長安。

11歲立功的大唐名將,被吐蕃視為心頭大患,死後皇帝為他兩度廢朝

唐軍聲勢浩大,嚇得朱泚龜縮在長安城裡不敢出來。渾瑊召集將領商量怎樣攻城。將領們說:「當然是先打下外城,佔領街坊,再進攻皇宮。」渾瑊說:「街坊狹窄,如果我們跟敵人在街頭作戰,就要傷害百姓。聽說敵人重兵在皇宮後面的御苑裡。我們不如從北面打開城牆,集中兵力向御苑進攻。這樣,宮室不會遭到破壞,百姓也不受驚擾。」接著,渾瑊就分派部將出擊,先消滅城外的敵軍。最後,打開了城北城牆,大批步兵騎兵一起猛攻御苑。

朱泚沒法抵抗,不得不丟了長安逃走。來不及逃走的士兵也都繳械投降了。渾瑊向全軍將士下了命令:「長安居民,受夠了叛軍的苦,不能再去驚擾他們。」唐軍進城以後,果然紀律嚴明,秋毫無犯。

784年,渾瑊、李晟、韓游瑰、馬燧聯合發兵收復長安,朱泚被殺。唐德宗回到長安。過了一年,渾瑊又進攻河中,消滅了李懷光。自稱楚帝的李希烈打了幾次敗仗,也被部將殺了。渾瑊為維護唐王朝的統一,立了大功。

唐朝著名詩人盧綸長期在渾瑊的幕府效力,目睹渾瑊的英勇事迹,有感而發,寫下了不少讚美渾瑊的傳世名篇。在當時,渾瑊總是與漢朝的金日磾相提並論,他為人忠謹,恪守漢家的君臣倫理,唐德宗一向猜忌功臣,對他卻是另眼相看,信任有加,正如史書所言,貞元以後,唐德宗常恐藩鎮生事,往往姑息養奸,唯獨對渾瑊的奏論「不盡從可」,渾瑊心裡感到非常滿意,皇帝對自己沒有疑心。

渾瑊在河中16年,他經受了許許多多的猜忌和離間,都沒有改變他對皇帝的一片忠誠,成為歷史上君臣相得的典範,為後世所稱道。

唐德宗最為得意的三位大將,一是李晟,二是馬燧,三就是渾瑊。吐蕃贊普尚結贊對手下說道,「唐朝的名將,唯有李晟、馬燧、渾瑊3人,不除掉他們,終為我們的心腹大患」。因此,渾瑊被吐蕃列為頭號射殺對手。可見他的英偉勇武已經對吐蕃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吐蕃人想盡了一切辦法打算殺掉他,「吐蕃困矣,皆為渾瑊所患!」尚結贊視他為心頭大患,不除掉他,吐蕃國將上下難安。

11歲立功的大唐名將,被吐蕃視為心頭大患,死後皇帝為他兩度廢朝

貞元二年(786年),吐蕃再次向大唐邊境進犯,每次都被李晟、渾瑊挫敗,尚結贊不甘失敗,於是就設計了一個類似項羽為劉邦巧設的鴻門宴,企圖想讓大唐3位名將落入他的圈套。這一年,吐蕃多次要求與大唐會盟,開始,假裝歸還鹽(今寧夏鹽池北)、夏(今陝西橫山西)2州表示誠意,引誘唐廷進入他們的圈套。到了秋天,吐蕃邀請渾瑊等將赴吐蕃會盟,唐德宗考慮再三,決定派渾瑊主持這次唐蕃會盟。

這次唐蕃會盟的地點決定在平涼。應尚結贊的要求,渾瑊和其餘唐朝官員剛剛進入幕府,準備更換禮服。突然間,聽到鼓聲四起,好幾萬吐蕃伏兵蜂擁而上,渾瑊不愧為久經戰陣的老將,此時此刻,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吐蕃背信棄義,有可能要置大唐人員於死地,所以,渾瑊沒有來得及多想,趕緊從幕後逃出,搶到一匹沒有馬鐙的戰馬,突圍而出。渾瑊武功卓絕,又有唐朝軍隊的接應,安全的逃離險境,得以倖免。

11歲立功的大唐名將,被吐蕃視為心頭大患,死後皇帝為他兩度廢朝

其他唐朝官員,自副使崔漢衡以下,全都陷入吐蕃人的手中,只有一小部分被控人員,歷經曲折,才返回唐朝。平涼劫盟,唐軍戰死五百,被俘1000多人,損失慘重。渾瑊回朝後向唐德宗請罪,唐德宗絲毫沒有責怪他,依然讓他帶兵抵抗吐蕃進犯,渾瑊不負所望,為大唐築起了一道鋼鐵長城,吐蕃只能望而興嘆,染指中原的夢想化為了泡影。

渾瑊多年勞苦功高,保境安民,最後升至檢校司徒和,卜書令。貞元九年(793年),渾瑊奉命重修被吐蕃軍隊摧毀的鹽州城,他盡心儘力,帶領6000人,兩旬時間就築城完畢,得到了唐德宗的嘉許,視為臣子的楷模。貞元十五年(799年),他因病去世,享年64歲。唐德宗得知噩耗,極為悲痛,追贈渾瑊為太師,溢號「忠武」,為他兩度廢朝,大哭不已。愛屋及烏,渾瑊的兩個兒子也因為父親的累世榮耀,成為當朝的達官。

渾瑊不僅僅是渾部家族中最為耀眼的人物,也是大唐百名傑出將領之一。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的《渾河中》就留下了描寫渾瑊的最美詩句。「九廟無塵八馬回,奉天城壘長春苔。咸陽原上英雄骨,半向君家養馬來。」渾瑊收復長安後,治河中16年,所以作《渾河中》。渾瑊對國家的貢獻實在是太大了。這首詩就是讚頌渾瑊的,不僅突出了他幫助皇帝重回京城,保衛奉城的大功,並且讚頌了他心如赤日,忠謹謙慎的品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