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犯錯,父母要趕在這一年齡及時糾正,遲了可就追悔莫及了

孩子犯錯,父母要趕在這一年齡及時糾正,遲了可就追悔莫及了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近幾年,網路上有關問題孩子的報道越來越多,社會大眾的輿論更是愈發激烈,無助的父母,面臨自己親自撫養到大的孩子,突然間變得冷漠、暴戾時,會感到手足無措,父母發現愛子失控時,愛已過,恨不行,說不聽,罵無用……教育專家們通過多維度考量,發現那些問題孩子多半早就有預兆。

本文配圖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12歲是孩子人生的分水嶺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她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問題的深層原因多為心理問題,而這些心理問題大都源自12歲之前,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也就是說,12歲是孩子人生的一道分水嶺,12歲以前他們所接觸到的家庭教育,將會直接決定他們未來的人生走向。

重要的12歲

從生理髮育上看:

12歲正是孩子從幼兒時期過渡到成人時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孩子的機體在發育、代謝、內分泌功能等方面均會發生轉變,尤以生殖系統的發育與功能的日趨成熟更為引人注目。

孩子的生理進入了邁向成熟的「高速公路」上,受內分泌水平、荷爾蒙激素的操控,往往會更加容易衝動、叛逆、情緒也難以穩定下來。

從心理發育上看:

12歲的孩子正站在長大的邊界線上,其語言理解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已經接近成人,但思維以及情感的模式卻依舊摻雜著孩子的單純無知,所以他們在正式成為青少年之前,需要幾年的時間來調整自己、擺正定位。

在這之前的一段時間內,他們往往陷入一種矛盾的情緒中——對即將進入的成年世界感到好奇,可又對成年世界的複雜似懂非懂。

加之,12歲正是孩子對父母依戀現象存在的最後一年,父母對於孩子的引導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李玫瑾教授直言,如果孩子在12歲之前,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例如撒謊、逃課、離家出走、極端暴力等,說明他們的心理已經出現了問題,多半是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夠得當,沒有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

等到12歲之後,孩子各方面基本定性,對父母也不再存有依戀心理,此時想管就已經「為時過晚」了。

父母應該如何做?

1、懂得放手、慢慢退出孩子的生活

有人說,父母與孩子的相遇註定是指向別離。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一點「留白」,作為父母,就應該懂得放手,慢慢退出他們的生活,這樣其實更有助於他們身心的健康發育。

2歲:父母退出餐桌。把吃飯的權利交到孩子自己手上,這樣有助於培養其自信心以及自理能力。

5歲:父母退出卧室。此時孩子已經慢慢顯現出渴望自己私人空間的想法,父母要開始跟孩子分房睡,不僅能夠培養其自主能力,還能預防性早熟。

7歲:父母退出私人空間。這一年齡,孩子對私人空間的要求更加強烈,心理學家認為,私人空間能夠讓人放鬆,調節孩子自己的情緒。而缺少私人空間的人,往往心理素質會比較差,抗壓能力弱,更容易暴躁、崩潰。

12歲:父母退出廚房。能夠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2、明確「情感撫養」的本質

心理撫養的第一步就是情感撫養。然而很多父母對此有些誤解,往往呈現出兩個極端:

一類是「情感飢餓撫養」。既為了鍛煉孩子的自主能力,所以對孩子的行為有些「過於冷漠」,例如不願主動跟孩子表達愛、無視孩子的需求、狠心讓孩子戰勝恐懼、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等。

一類是「情感飽和撫養」。父母對孩子的愛過於泛濫,有求必應。

殊不知,前者會讓孩子變得冷漠、缺愛,後者則會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抗壓能力弱,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情感撫養其實是「理性與感性並存的愛」、「有規矩的愛」。

在原則問題上不讓步,其他問題則留有「緩和」餘地,既要讓孩子認錯,又要在事後及時給他們一點精神撫慰,讓他們明白,自己依舊是被爸爸媽媽愛著的。(lyj)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參考 的精彩文章:

孩子的身高在娘胎里已經決定了?媽媽孕期這樣做,寶寶可能長不高
每六個男孩中會有一個受傷害,家有男寶,這件事父母要重視起來

TAG:母嬰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