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AMD基於7nm的RDNA顯卡架構解析:歷時四年 修成正果

AMD基於7nm的RDNA顯卡架構解析:歷時四年 修成正果

雖然GCN架構已經在AMD的顯卡產品中,已經經受住了市場的歷練與考驗,加之長時間的不斷優化積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相當成功。但畢竟時代在發展,舊架構遲早也是要被淘汰在歷史的長河中的,所以既然GCN逐漸開始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那麼AMD也是時候推出全新的架構了。

在凝結了研發團隊4年的心血後,AMD也正是開啟了第五代架構的革新之路,也就是最近發布的Radeon RX 5700系列所採用的Radeon DNA架構,即RDNA架構。從結果看來,RDNA架構的性能、功耗、能效比等多方面,均要全面領先於老式的GCN架構。RDNA也並非是GCN的修改版或是升級版,而是AMD徹頭徹尾經過全方位重新設計的全新架構,完全兼容GCN架構的指令。

RDNA架構也是構成Radeon RX 5700系列顯卡「Navi 10」GPU核心的重要組成之一,而其其它要素則分別是7nm工藝、GDDR6顯存、PCI-e 4.0匯流排。

「Navi 10」GPU核心集成103億晶體管,雖然比於自家Vega 64的125億晶體管少了18%,但核心面積卻比484mm2的Vega 64小了接近一半,大小僅251mm2,單位面積性能提升超過130%。而「Navi 10」GPU核心的性能相比於Vega 64提升14%,功耗降低23%,能效比提升超過50%。

RDNA架構在設計上的三大重點,分別是全新的CU計算單元設計、多級緩存一致性的結構、精簡化的圖形管道優化。

全新的CU計算單元一共分為40組,共計2560個流處理器、80個標量單元,以及160個64位雙線性過濾單元。同時,RDNA架構中SIMD單元的組合方式不同,GCN擁有4組SIMD16單元、1個共享標量單元、1個共享向量單元。而RDNA則擁有2個SIMD32單元、2個共享標量單元、2個共享向量單元,整體的執行效率更高。

以Wave64指令為例,GCN架構僅支持Wave16長度的指令,因為僅有1個共享標量單元,所以Wave64指令會被分給4組SIMD單元中去,但每個時鐘周期只能運行1組,所以需要4個周期才能完成一個Wave64指令。

但擁有2個SIMD32單元和2個共享標量單元的RDNA架構,卻可以在一個時鐘周期內同時由2個SIMD單元運行完成,整體效率提升4倍。

也正是如此,RDNA架構可以同時運行兩個不同的Wave32指令或是一個Wave64指令,即Wave32/Wave64模式。除此之外,RDNA架構還能將2個CU計算單元組合成為一個工作組處理器,比如達到2倍與GCN架構的ALU單元與4倍於GCN架構的緩存帶寬。

緩存方面,RDNA架構設計的多級一致性結構,讓每對由CU計算單元所組成的工作組處理器都擁有屬於自己的零級緩存,在增加4組新的一級緩存同時,降低了二級緩存的擁堵,大幅降低了整體的延遲與功耗。

圖形管道方面也進行了精簡的優化,包括4個增強的ACE非同步計算引擎、地位更加中心化的結合處理器、64個像素單元。

RDNA架構在設計過程中,也借鑒過「Zen」架構設計的先進理念,比如在時鐘門控方面,效率與能效極高,並且進一步減少了到達更高頻率時需要的邏輯層級。

最後,Radeon的媒體引擎大幅改善了視頻編碼,增加了H.265 HDR/WCG編碼器。全面支持H.264格式的4K 90FPS、1080P 360FPS編碼和4K 150FPS、1080P 600FPS解碼,H.265格式的4K 60FPS、1080P 360FPS編碼和8K 24FPS、4K 90FPS、1080P 360FPS解碼,VP9格式的8K 24FPS、4K 90FPS解碼,同時整體編碼速度提升40%。

精彩資訊報道,專業視頻評測,盡在聚牛科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聚牛科技 的精彩文章:

耳目一新的高顏值?神舟精盾U45A1評測 超薄本中的佼佼者
不放棄對非異型全面屏的雕琢 魅族16Xs真機圖賞

TAG:聚牛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