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第三野戰軍成立之時,為何多出來了三個軍?原來是這麼回事

第三野戰軍成立之時,為何多出來了三個軍?原來是這麼回事

1949年2月間,隨著淮海戰役的勝利結束,按照各野戰軍部隊進行數字序號改編的要求,華東野戰軍正式改編為了第三野戰軍。當時,原華東野戰軍下轄的十二個步兵縱隊,分別被改編為了十二個軍(按照數字序號排列為,第20軍至第31軍)。但是,第三野戰軍在成立之時卻一共有十五個軍,這是怎麼回事呢?多出來的三個軍是如何而來的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第三野戰軍成立之後,共下轄有第七兵團、第八兵團、第九兵團和第十兵團等四個兵團,除第十兵團下轄有三個軍之外,其他三個兵團均下轄有四個軍,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十五個軍。在這十五個軍之中,除去由原華東野戰軍十二個步兵縱隊改編的十二個軍(第20軍至第31軍),多出來的三個軍分別是第三十三軍、第三十四軍、第三十五軍。

第三十三軍,是由華東野戰軍渤海縱隊和在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張克俠第59軍合編而成的,總兵力約有兩萬餘人,隸屬於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當時,擔任第三十三軍軍長的是張克俠,他是河北獻縣侯陵屯村人,後來率領部隊參加了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立有不少的戰功。到了1950年11月,第三十三軍番號被撤銷,改編為了華東軍區公安部隊。張克俠則先後擔任過林業部副部長、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等職務,於1984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4歲。

第三十四軍,是由華東軍區所屬江淮軍區部分部隊和在淮海戰役中起義的何基灃第77軍合編而成的,總兵力將近兩萬人,隸屬於第三野戰軍第八兵團。當時,擔任第三十四軍軍長的是何基灃,他是河北藁城人,後來率領部隊參加了渡江戰役,擔負南京的警備任務。到了1950年11月,第三十四軍番號被撤銷,改編為了華東軍區公安部隊。何基灃則先後擔任過水利部副部長、農業部副部長等職務,於198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2歲。

第三十五軍,是由魯中南縱隊和濟南戰役中起義的吳化文整編第96軍一部合編而成的,總兵力有兩萬餘人,隸屬於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當時,擔任第三十五軍軍長的是吳化文,他是山東掖縣人,後來率領部隊參加了渡江戰役,最先攻入南京,擔負杭州的警備任務。到了1950年1月,第三十五軍番號被撤銷,所屬部隊劃歸華東軍區海軍。吳化文則先後擔任過浙江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務,於1962年在杭州病逝,享年58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姑娘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抗戰勝利後,新四軍去了哪裡?後來發展成了什麼部隊?
解放戰爭勝利後,四大野戰軍都去了哪裡?發展成了什麼部隊?

TAG:丁姑娘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