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兩個媽媽的回答,讓孩子的一生截然不同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兩個媽媽的回答,讓孩子的一生截然不同

孩子在幼兒時期對於金錢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但是隨著逐漸長大之後就會開始對金錢有自己的理解,所以也會開始關心家裡的經濟狀況,有的小朋友會直接問他們家裡有沒有錢,有的家長可能會提起警惕,擔心孩子之間會有攀比,害怕孩子有自卑心理,就告訴孩子,家裡很有錢,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會向別人透露家裡的真實情況,如果被別有居心的人聽到了,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危險,所以家長就會告訴孩子,家裡沒有多少錢,所以平常要省吃儉用。

家長的這兩個回答或許乍聽之下並沒有錯,但是細想之後會發現父母的觀點裡存在著很大的隱患。其實對於孩子來說,錢的多少似乎並不重要,他們更加在乎的是父母是不是很誠懇地和他們交流這件事情,換句話說,比起錢孩子更在乎的是父母跟自己討論家裡有沒有錢的時候,那種把自己當成大人的感覺。

我們家有錢嗎?

玉米的孩子在上了幼兒園之後,為了培養孩子的正確金錢觀念,家裡開始嘗試著給孩子一些零花錢,但是有一天孩子放學回來竟然問她:媽媽,我們家有錢嗎?孩子的問題讓玉米楞住了,玉米問孩子為什麼這麼問,孩子回答說:我們班的同學說他爸媽每天都往家裡拿好多錢,可是為什麼我從來沒有見過你們往家裡拿很多錢?

因為從孩子出生玉米就在研究育兒方面的知識,所以對孩子的這個問題,她覺得有必要深思熟慮之後再做回答,玉米跟孩子說:爸媽沒有拿很多錢回來是因為爸媽的錢都在銀行卡里,所以寶寶是看不見的,至於我們家的錢除去正常的生活開銷和必須的儲蓄,剩下的錢大概可以給寶寶買幾個奇趣蛋,帶寶寶去吃幾次肯德基。

聽完玉米的話,孩子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過了一會兒孩子跑過來跟玉米說:媽媽我今後一個月買四個奇趣蛋,吃兩次肯德基就好了。聽著孩子對金錢的規劃,玉米非常慶幸,自己沒有迴避和敷衍孩子的問題。

爸媽的回答很重要

1. 這不是你該操心的事

很多爸媽都會這樣回答孩子,其實這個回答本身就是很傷孩子心的,因為孩子也是家裡的一分子,他想要知道家裡的真實情況是無可厚非的事,雖然錢是爸媽賺的,可是錢的多少與孩子的生活卻是息息相關的。

家長總是跟孩子說:這不是你該操心的事情,那麼孩子就不會建立相對正確的金錢觀,孩子對家庭也不會有參與感,從而更加不會感念父母的付出,也更加不會懂得所有的事物想要得到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2. 家裡沒有錢

很多家長害怕孩子養成亂花錢的毛病所以就直接告訴孩子家裡沒有錢。家長的這種回答會把孩子推向自卑的深淵,因為家裡沒有錢,所以在看到自己很喜歡的東西的時候,也不敢向父母要,即使這件東西會給他帶來很大的快樂,他也不敢去爭取。

時間長了孩子在面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或者人的時候,心裡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我不配。或許不表達自己訴求的孩子會讓家長覺得懂事,可是卻在孩子心裡種下了委屈的種子,將來即使孩子長大了,也不敢去尋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因為他們心裡會覺得:我不配。

3. 你想要錢?

家長覺得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問這種話,所以就會懷疑孩子問這句話的意圖,本來只是隨口問的一句話,卻引來父母的懷疑,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覺得委屈,接下來孩子會因為父母的不信任感覺非常傷心。

孩子的心機並沒有家長想得那麼深,孩子最難能可貴的本質就是天真和率直,家長懷疑孩子,其實也給孩子心裡種下了不信任的種子,孩子在長大以後,總是會帶著警惕的心態與他人接觸,跟任何人交往也都不會交心,這是家長願意看到的嗎?所以在面對孩子的問題的時候,家長要反覆思考,自己說出來的話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

爸媽的不同回答對孩子的影響

1.第一種回答對孩子的影響:爸爸媽媽的這種回答看似不想讓孩子過早地對金錢太熱衷和關心,其實也是家長對於孩子的一種保護,畢竟孩子對金錢即使有概念但也並沒有一個理性的態度,所以害怕孩子會太關心金錢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是很正常的想法。

但是家長的這種回答也有弊端,所有成年人都知道金錢在生活中佔據著很重要的位置,雖然不提倡讓孩子過早地受到金錢的誘惑,但是家長一定要讓孩子知道金錢的重要性,以及合理規劃金錢的必要性。

家長對孩子說錢不是你該操心的事兒,那麼孩子將來長大以後,面對父母的生老病死,以及他孩子的教育生活支出而需要錢的時候,他自己不操心,誰去替他操心呢?縱觀現在社會上的那些啃老族們,哪一個不是因為小的時候過得太安逸,不知道金錢的重要,也不知道獲得金錢的辛苦。

所以在思想上養成惰性,即使已經是成年人了,仍然覺得自己是不需要為金錢操心的小孩子。

金錢,關係的每個人的生活質量,也關係著每個人為社會所創造的價值,這是自己勞動所得的報酬,獲得金錢的多少,是自己所付出的時間精力能看得見的回報。所以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 第二種回答對孩子的影響:很多家長在有錢和沒錢的回答中都偏向於回答沒有錢,這是因為家長知道生活的不易,也知道錢只有計劃著花才能不受窮,所以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養成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比起害怕孩子花錢,家長更加害怕,孩子因為亂花錢而養成愛慕虛榮的毛病,從而容易受到金錢的誘惑走上一條極端的道路。

但是愛慕虛榮的孩子很少出自於家境良好的家庭,反而是那種從小被父母壓抑訴求的孩子,長大以後才會通過不斷的購買來滿足自己童年時沒有被滿足的心。

而且孩子小的時候總是聽父母說家裡沒有錢,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對於別人都擁有的東西,他們不敢去爭取,因為心裡只覺得自己不配,這種被我不配支配的人生,會讓孩子與更加美好的生活擦肩而過。

3. 第三種回答對孩子的影響:家長的這個回答就有些懷疑孩子問問題的動機了,孩子不敢直接跟自己要錢,是不是有不敢或者不能說的理由。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家長想要知道孩子問這個問題的初衷,以避免孩子拿著錢去做一些壞的事情。

但是家長這樣直白的反問孩子,可能會讓孩子敏感的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不信任,從而引發孩子對家長的不信任,因為信任是相互的,這些有可能導致將來孩子受到一些傷害的時候,他們第一個想要尋求幫助的人不會是父母,這也有可能會讓孩子得不到及時的幫助,從而受到更大的傷害。

有的孩子犯了錯之後,他們不相信向父母承認錯誤會得到原諒,所以負罪感促使他們走向極端的道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nee媽咪 的精彩文章:

孩子變成「粘人精」,家長要付出更多耐心,才能建立良好關係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選擇母乳餵養?原因很簡單,媽媽別大意

TAG:Ainee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