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譚元元:現在有人會這樣逼自己嗎?

譚元元:現在有人會這樣逼自己嗎?

大笑或者深吸氣時,胸部會有酸疼的感覺,距離排演《小美人魚》肋骨骨裂已有7個月,譚元元依舊能清晰感受到傷處。每次受傷,她都害怕從此告別舞台,每次她都挺過來了,「這是一種信仰,放棄很容易,最難的是堅持。」

6月12日、13日,上海戲劇學院譚元元國際芭蕾藝術工作室、上海大劇院藝術課堂聯合舉辦現代芭蕾舞劇《小美人魚》導賞、花開上海,舞動今朝——2019上海國際當代舞蹈講堂,譚元元邊講解,邊與同事、舊金山芭蕾舞團首席舞者艾倫·魯賓遜示範動作,與美國《舞蹈雜誌》主編溫迪·佩倫等海內外學者分享創作感受。

譚元元的行程一直環環相扣,每年演出超過80場,加上30場《胡桃夾子》,幾乎每周要跳兩次。6月是她的暑假,她選擇回上海,沒有休息,以另一種方式將舞台延伸。近年來,譚元元把演出之外所有的精力都傾注於家鄉上海。2015年11月,在上海市文教結合項目扶持下,譚元元在上海戲劇學院組建「譚元元國際芭蕾藝術工作室」。工作室成立至今不到4年,在舞蹈編創、理論著作、高峰智庫、交流演出和教學實踐等方面已開展了多項嘗試。

去年11月24日,《譚元元和她的朋友們》在上海大劇院舉行,譚元元邀請舊金山芭蕾舞團優秀舞者演繹眾多經典芭蕾舞劇片段,還以專業的現場講解、生動的舞蹈常識普及,點燃少年兒童對於高雅芭蕾藝術的熱情。一師附小、進才實驗小學和新世界實驗小學的三支學生舞蹈隊,以稚嫩卻不失規範的表演證明,在偶像和明星師資的影響下,孩子們對學習舞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舞技也大有長進。

今年,譚元元選擇圍繞《小美人魚》開展普及教育。《小美人魚》是世界編舞大師約翰·諾伊梅爾代表作。2010年舊金山芭蕾舞團首次演出該劇,由首席舞者譚元元主演,2011年製成全球第一部《小美人魚》芭蕾舞劇DVD。評論家異口同聲:「譚元元像是為這個角色而生的」「該劇中真正的傑作是小美人魚這個角色,從首演之夜起,譚元元賦予了她動人心魄的、鮮活的生命」「她從優雅的海洋生靈變成被痛苦折磨的人類,譚元元閃耀了舞台」。今年4月,譚元元領銜的《小美人魚》重回舊金山戰爭紀念歌劇院劇場,3146個座位座無虛席,甚至出售站票。

談及在上海做工作室初衷,譚元元說,「國內孩子基本功紮實,但很少有非常生動的舞蹈歷史課。比如我,小時候對於藝術本體的了解不夠深,到了國外才有深造機會。現在我希望他們能多知道一些相關知識,力所能及把我自己的舞台經驗灌輸給他們,讓學生有更多新鮮感。」

台上,譚元元是柔情似水的小美人魚;台下,她剛硬、一板一眼,這是三十年最嚴苛訓練的烙印。談起成功,她沒有浪漫的話語,多的是「迎頭一桶冰水」。學舞孩子千千萬萬,「第二個譚元元」卻寥若晨星。她直言不諱,今天的孩子過得太安逸,「首先要有好老師的導引,其次孩子自身有多想要這個藝術?她必須想要爭取。我每天醒來第一件事,想著如何把今天的舞碼做得更完美,不只是無錯,而是要沒有任何瑕疵。做得多好,在於你自己想要付出多少?現在有人會這樣逼自己嗎?」

「『藝術家』算是舞者金字塔尖上的一種追求了。作為一個好的舞者,一定要有夢想和追求,然後不斷嘗試,不斷磨練自己,最終慢慢蛻變。我堅持到現在,才有可能說自己是一個藝術家,對於舞者來說已經是「超齡」了吧。」只有跨過年齡的障礙,才能笑著回憶當初迷茫與痛苦。三十歲時,譚元元一度擔心沒有作品可跳了,「突然之間《小美人魚》來了,飾演『小美人魚』將我的舞蹈水平提升到了新的層面。在職業生涯的那個階段,我原本不相信我可以繼續成長,但是在那之後,我在舞蹈中更多地表達自己,不再焦慮。我達到了理想中的狀態,為跳舞感到純粹的愉悅。」明年她會跳巴蘭欽版《仲夏夜之夢》,「也是我從來沒跳過的。每一次都是一個挑戰,讓我可以『逆齡生長』。」

結束上海行,暑假結束。6月28日,譚元元回到美國繼續登台,「在高海拔地區跳舞,舞台邊上放著氧氣筒。」7月5日、6日是《躍入紫丁香》第五季,13日飛北京,為國家大劇院第五屆北京國際芭蕾舞暨編舞比賽做評委及主持。早幾年譚元元回上海,「退休」常被提起,這幾年,她放鬆了,承受累與痛,更享受舞台的光與熱,從心所欲不逾矩。「起碼跳到五十歲吧」,她笑著說,「沒有退休計劃,不過得有退休巡演,上海必須是其中一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聽障孩子也能彈琴?鋼琴家宋思衡與先天聽障女孩四手聯彈傳遞愛
走過70年,新時代上海理論界要努力為黨和人民做大學問、做真學問、做好學問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