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神秘的四大隱士,不想出名卻天下皆知,其中一人推薦兩位奇才

三國神秘的四大隱士,不想出名卻天下皆知,其中一人推薦兩位奇才

三國時期,天下大亂,正是用人之際,特別是有才能的各路名士,更是各家諸侯所急切需要的核心人才,於是,在時代的召喚下,天下各地的才學之士紛紛出山,選定並終其一生輔佐各自的主公,姑且不問結局如何,起碼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在自己任期內發揮了聰明才智,有效的影響過各個時期的局勢,這使得他們的名字不僅大噪一時,而且也多為後人所熟知,他們付出艱辛而名利雙收,也算理值當然,然而,在同時期卻有這麼一類人,他們才學匪淺,卻不念功名,對雄霸一方各路諸侯的徵召熟視無睹,絲毫不為所動,其中最最著名的有這麼四人:司馬徽、黃承彥、龐德公,孟節。

司馬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三國演義中號稱「水鏡先生」的就是他,其最廣為熟知的事迹,恐怕還是他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這兩位絕世奇才,這也反映了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其有知人之明。這得益於他的廣泛學習,他不但精通道學、奇門,而且還精熟於兵法、經學,可謂是為飽學之士了,就是這麼一個大才之人,卻拒接外界邀請其出仕的做法。

原來,此公性情清雅,倦於俗務,對世間諸人諸事看得很明,曾經有一次,荊州牧劉表曾親自帶著任用他的心情去拜訪過他,可是居住在荊州境內的司馬徽卻非常清楚劉表的為人,心胸非常狹隘,毫無容人之量,像自己這麼才氣的人,如果在不知道某一句被傳到他的耳朵里,其可能一念之間就把自己殺了,所以,為了不招惹無端災禍,引火燒身,司馬徽常常緘口不言,更不對天下大勢說半句評語,以致劉表見了他之後非常失望,認為其並不像外界所傳聞的那樣才高八斗,而不過是一介普通小書生而已,他的見識、才能和普通人並沒有什麼大的差別,於是,司馬徽就用這種方法,避開了諸侯邀請自己入仕的機會,以後也一直沒有出山,生活頗為逍遙自在。

第二位有名的隱士便是黃承彥,黃承彥生活在襄陽地區,生活也是頗為自在,其最為人所熟知的身份,想必一定是其是諸葛亮的岳父,諸葛亮的名字在三國時期是最為的如雷貫耳,作為他的岳父,自然離不開諸葛亮的影子,其之所以能成為諸葛亮的岳父,這其中還有一段小故事,話說諸葛亮長大之後,欲為自己尋找一位相配的妻子,某日正好為黃承彥撞見,聊起此事,就說聽說正在尋找妻子,我正好有一個女兒,時當妙齡,待要嫁人,只是此女相貌頗為醜陋、而且皮膚還黑,有一點的優點就是她的才學非常高超,諸葛亮一聽才學高明,就滿口答應了這門婚事,黃承彥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諸葛亮的岳父,此後更是和女婿一起歸因,直到女婿出山,而自己仍不問功名,不過其名氣在當時卻是廣播於外的。

第三位隱士就是龐德公,此人也是極有才學,劉備就曾多次登門請教過他,而且態度非常恭敬,親自跪拜在龐德公的床前,以尊師稱呼之,儘管此公才氣很大,可是其卻是拒絕出仕最為徹底的一個,同樣是荊州刺史劉表,前去邀請他輔佐自己,可不是他不像司馬徽那樣裝瘋做傻,而是明確的告訴劉表自己不願做官的理由,劉表問他,你不做官,只能保全你自己一個人,可是這樣卻不能保全天下人啊?他卻用比喻告訴劉表,鳥就應該棲息在樹上,烏龜就應該生活在海底,我就應該躬耕于山野,物各有所求,人各有志,這是強求不得的呀,劉表聽完,已經明白他的意思,而且見他態度如此堅決,就不再強求。此公一生耕讀,才學頗厚,卻淡泊名利,哪怕因幾位諸侯競相請教問題於他而名揚天下,可是其內心卻平靜如水。

三國演義中第四位隱居的大明士乃是孟節,說起此人,或許對他不是特別了解,若說起他弟弟的名字,卻是無人不知了,那就是被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作為孟獲的哥哥,其一直隱居在山野之中,幾乎不與弟弟有所往來,而且其作為明辨是非的明士,非常敬佩諸葛亮的品格和才能,曾幫助諸葛亮討伐自己兄弟的軍隊。原來,諸葛亮率領的蜀軍深入南方不毛之地,軍士在行軍途中感到口渴,由於不知內情,而誤飲啞泉,將士們痛苦不堪,諸葛亮前去求救於孟節,孟節指出解毒之水之所在,從而使得全體蜀軍得救,對此諸葛亮非常感激,回到蜀國之後,諸葛亮欲封其為王,孟節堅辭不受,後又送來大批財寶,亦不受,可見其淡泊名利的精神、悠然自得的逍遙。

三國時期,雖然人人都在奮力爭權奪利,打得不可開交,很多人為此而死於非命,而以上四位隱士,看透時局,不願為俗務所累,亦不失為一種高明的選擇,生命得保無虞,山野生活也自有一番別樣的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上談賓 的精彩文章:

呂布被稱三國第一武將當之無愧,這兩個本領劉、關、張望塵莫及
俗語說「父子同席,距人千里;叔侄對飲,寸步難行」,有道理嗎?

TAG:史上談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