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名家書緣

名家書緣

名家書緣

名家書緣

千古文人藏書夢,名人大家也不例外。文壇大家與書都有著非同一般的親密關係,他們讀書、買書、著書、藏書,書中天地是他們從不曾失落的家園。名家藏書的故事,讓人如嚼橄欖,回味無窮。

魯迅先生是個嗜書如命的人。他從十五歲開始就抄書、買書、藏書。魯迅的藏書共一萬四千多冊。在魯迅的中文藏書中,線裝古籍佔了很大的比例,另外還有八十多部完整的叢書。魯迅藏書的主要渠道是自行購買,還有一部分藏書是托朋友購買,當然還有出版社和著譯者贈書,如北新書局、良友圖書等,都將一些新印的書贈送給他。魯迅所取得的文學成就,與其堅持不懈的藏書活動密不可分。

黃侃先生因為愛書被世人稱為「書淫」。黃侃不以為諷,反而極為喜歡。黃侃藏書達三萬卷之多,他以購書為樂,每月發薪水都要去買書,有時將一個月的工資全部用於買書。有一次,黃侃購《四部叢刊》兩千餘冊,耗資四百三十元;另一回,他一次性斥巨資一千六百元購買《道藏》。因黃侃購書如狂,夫人常為生計發愁,只能暗中向娘家求助。即便如此,黃侃還是不知足,他在詩中說:「十載僅收三萬卷,何年方免借書痴?」可見其愛書如命。

錢穆先生購書以實用為準,不為藏書而藏書,但有時也因書商不識貨而讓他「撿漏」。有一次,他在無錫小攤購得《竹書紀年存真》,是一本善本書,讓歷史學家傅斯年渴望多年而未得的珍本;還有一次,他以低廉價格購得《讀史方輿紀要》,一連高興了多日。他在北大教書的五年間,購置古籍超過五萬冊,薪水所得,除維持儉樸生活外,幾乎全花在買書上面。他的五萬冊書後來由一書商保留,最終不知下落。

胡適先生藏書很多,據說約有四十架書。胡適的藏書不作登記,都放在書架上,但需要的時候,應該到哪裡去找,他記得很清楚,隨手就能找到。他在寫作的時候,往往同時參考好幾本書作為資料,因此會同時把好幾本書放在書桌上,顯得很零亂,但他卻不允許任何人動他的書,傭人只打掃上面的灰塵,而不能移動它們的位置,因為一旦被移動,再找就要費時間了。胡適對自己的藏書雖然愛惜,但當別人有借於他時,他都會爽快答應。

郁達夫先生十三歲的時候,從嘉興回鄉,路過杭州,沒有去觀賞湖光山色,而是用僅剩的一點錢,買了一大堆舊書。從此,他養成了買書的習慣,並將這一習慣保持了一生。在新加坡,郁達夫買了三千冊英文書。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看中文書,連一本《辭海》也不買?」郁說:「九歲會作詩,十八歲赴日留學,讀的中文書數以萬計,專攻過《辭海》,現在應該多讀英文書了。」

藏書是大師之癖,然而藏書卻不是最終目的。名家藏書不是為了附庸風雅裝潢門面,在他們看來,好書就像一壇老酒、一壺清茶,藏之愈久,品之愈香。他們用讀書來傾聽,用寫作來傾訴,用藏書來積澱。通過這些藏書活動,也能窺視出他們質樸、天真的另一面。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藏書「五得」芻議
《唐詩三百首詳析》:一本好書半世情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