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54年前榮登《人民日報》:我國首例人造心臟瓣膜手術成功為患者延命三旬

54年前榮登《人民日報》:我國首例人造心臟瓣膜手術成功為患者延命三旬

「長海醫院心臟外科研究組從一九六三年三月開始進行人造心臟瓣膜的研究工作,他們經過兩年零三個月的反覆實踐,在今年六月十二日成功地為一個嚴重的心臟病患者許淑寶安裝了我國自行設計和製作的人造心臟二尖瓣瓣膜。」

這是1965年《人民日報》對我國首例人造心臟瓣膜手術連續多日報道的其中一篇。在當時,這種手術放眼世界也還只有少數國家能夠實施,中國純憑一己之力完成,無疑值得大書特書。患者許淑寶手術後痊癒出院,之後又走過了近30個春秋。

人造心臟瓣膜是具有天然心臟瓣膜功能、可植入心臟內代替心臟瓣膜使血液單向流動的人工器官。當心臟瓣膜病變嚴重而不能用瓣膜分離手術或修補手術恢復或改善瓣膜功能時,則須採用人工心臟瓣膜置換術。

人類對人造心臟瓣膜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並在20世紀中旬取得了突破。

公認首個進行人造心臟瓣膜手術的是美國外科醫生斯塔爾(Albert Starr)。他在16歲就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就讀,不過這並非因為他太天才,而是因為正值二戰,美國學校為將要奔赴戰場的男青年開設了速成班。

雖然等他上完2年速成班,再熬到畢業時已經22歲,二戰已經結束,但他又趕上了朝鮮戰爭。於是斯塔爾決定前往前線,當一名軍醫。然後僅在他職業生涯第1年,他就完成了超過1000起手術。豐富的手術經驗,使他一離開軍隊就得以進入開心手術領域。

當時這個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人工心臟瓣膜,雖然美國人已經在1950年代發明了「心肺機」,可以在心臟手術中為病人供養,但這僅給了外科醫生修補瓣膜的機會,「如果不能修復它,就沒有替代方法,無路可退。所以,沒有人造瓣膜的瓣膜手術是一個非常危險的遊戲」。

直到有一天,斯塔爾接待了一位性格古怪的工程師,名叫愛德華茲(Lowell Edwards)。斯塔爾說:「他是個怪人。可是我發現他是個了不起的發明家,名聲遠揚。他退休了,有大把的時間。他想發明一個人造心臟。」

斯塔爾說服愛德華茲縮小他的研究範圍,集中精力,研發一個代替心臟冠狀瓣膜的機械裝置。冠狀瓣膜控制心臟里的血液流動。

他們當時使用的是非常新潮的聚酯纖維材料「達克隆」,雖然這種材料後來被稱作「的確良」,主要用來做衣服,但在60年代,達克隆在心臟移植手術中廣泛使用。他們還採用了特氟隆和一種有彈性的硅膠,叫作硅橡膠。他們的裝置含有一個在前後活動的籠子里的球體,交替讓血液流入或者堵住血液流入。

在狗身上取得越來越多成功後,他們第1次在一名30多歲的婦女身上成功實施了手術。接著在1960年代早期,斯塔爾的手術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到1981年,全世界置換人造瓣膜的病例已達35萬人之多。

人造心臟瓣膜發展到今天,主要是在材料上出現了分別。目前的人工瓣膜有2大類:一類是全部用人造材料製成的稱機械瓣;另一類是全部或部分用生物組織製成的稱生物瓣。

臨床上使用機械瓣膜分成雙葉瓣和單葉瓣。進口瓣膜一般為雙葉瓣,國產瓣膜為單葉瓣,即傾斜圓板型瓣膜。傾斜圓板型瓣膜是一枚圓板呈門樣開閉,比球形瓣膜可多獲得中心主流,流體抵抗也小,圓板由不能脫落不銹的軸栓巧妙的支撐著而進行開閉運動。圓板是由在石墨上塗碳處理的熱碳抗血栓性能優異的材料製成,在抗血栓方面比球形瓣膜優異。

雙葉瓣是兩枚半圓形瓣膜由折葉支持而開閉的,比傾斜圓板型瓣膜進一步增加了開口面積。雙葉瓣的血流為平流,有效開口面積相對更大些,單葉瓣為偏心血流,另外雙葉瓣的雜音普遍比單葉瓣要小。

生物膜有同種瓣膜、異種瓣膜和組織瓣膜三種。同種瓣膜是冷凍保存的人體大動脈瓣膜,現在認為其抗血栓性,抗感染性較好;異種瓣膜是把豬的主動脈瓣膜用戍二醛固定,70年代起進行臨床應用。臨床隨診已證實,生物瓣膜比機械瓣膜抗血栓性優秀,但容易導致鈣化,機械強度方面不如機械瓣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另類藝術!一台筆記本電腦彙集世界上最危險的6種病毒,賣了130萬美元
最高搭載GTX 1650顯卡!三星Notebook 7系列筆記本送上兩大「驚喜」:好、貴!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