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請告訴孩子,學習的最高境界,就這4個字論語心得第11集

請告訴孩子,學習的最高境界,就這4個字論語心得第11集

論道,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替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請告訴孩子,學習的最高境界,就這4個字

人的一生都處於學習之中,那麼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呢?

孔子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

《詩經》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人們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比如聯想能力、觀察能力、合群能力等都能得到提高。

但是孔子說:一個人能夠把《詩經》背的滾瓜爛熟,但是交給他一個任務卻無法完成,讓他去外交談判,也無法順利交談,這樣的人即使讀的詩經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這裡強調的是——學以致用,做一個行動著的知識分子。當下處於一個變換的世界中,而且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更要求我們有知識變通的能力。

在愛迪生的實驗室里,曾經有一個人畢業於名牌大學,精通數學,是愛迪生的得力助手。

愛迪生在做實驗,忙不過來,順手將一個梨形的實驗瓶交給助手,讓他趕快去計算瓶子的容積,助手一下子蒙了,犯了大難。梨形容器怎麼計算容積呢?下半部分是圓的,上半部分是長的,實在沒有一個公式來計算。

過了很長時間,愛迪生髮現助手還在拿著各種計量工具計算,實在忍不住了,拿過梨形容器,在裡面裝滿了水,然後將水倒進量杯,告訴助手,這就是它的容積。

什麼是學以致用呢?這就是學以致用!真正的學問往往是在最簡單的地方。

在學以致用的時候,沒有哪個是絕對正確的,這裡面一定是有變通的。

孔子認為,變通是一個很高的層次。他說:「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論語·子罕》)

孔子說:可以一起學習的人,未必都能學到道;能夠學到道的人,未必能夠堅守道;能夠堅守道的人,未必能夠通權達變。

所以能夠將知識變通,孔子認為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即使已經有所成就的人,也未必能夠做到靈活變通。

我們遇事常說「權宜之計」,就是這個道理,遇到困難,要懂得變通,換一個方法,或者是換一種思路。堅持容易,變通難。這裡一定要先有變通,如果不能堅持,就會隨風倒,沒有原則。

堅持之後還能變通,才是難得。這是一個很高的境界,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呢?

有一對兄弟帶著一船的精美花瓶去大城市賣,但是天有不測風雲,竟然遇上了大風暴,兩人歷經千辛萬苦,總算保住了性命,只是那些精美的花瓶就沒那麼幸運了。

一船的花瓶都碎了,哥哥看後,坐在船上嚎啕大哭:「我們的辛苦都白費了,這些花瓶製作精美,圖案、花紋都精心製作,現在都碎了,到了城市裡,就算是修補、粘貼,我們也賣不出去了」

聽著哥哥的哭訴,弟弟上了岸,他發現這個城市裡的人審美品位都很高,不論是商店還是住房,都很重視裝修。回來之後,他將這些瓶子砸的更碎。哥哥不明所以,質問弟弟:「你這是幹嘛?」弟弟回答:「我們改賣裝修材料了!」

兄弟倆將瓶子碎片賣到了裝修材料點,因為瓶子本身很精美,變成碎片後,弟弟適當的加工,讓它很不規則,特別有藝術感,當地的人都非常喜歡,這些碎片作為裝修材料賣了一大筆錢。他們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權變的重要性,當精美的花瓶不復存在時,就讓他們變成精美的碎片,換個方式去賣,這不是換一種思維方式嗎?

很多情況下,轉換思路也是一種大智慧,這是學問做到極致之後才能獲得的一種智慧,也是一種權變。做任何事,都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只是思維方式不同。

當我們能夠轉變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時候,學習的境界就已經通達了,觀察世界的維度也就廣闊了。

但是真正想要做到融會貫通,沒有那麼簡單。

有一個弟子問老師:我們每個人都差不多,為什麼有的人心大,有的人心小?心大能有多大,心小能有多小?

老師和他說:「你現在閉上眼睛,在你的心裡造一座城池。」

弟子閉上眼,在那裡冥思苦想,想像出一座巨大的城池,裡面的事物應有盡有。

老師又說:「現在用你的心造一根毫毛。」

弟子照做,想了一會說:「我造好了」

老師開口問:「你剛剛造的城池,有那麼多東西,是用你的心造的嗎?」

弟子回答:「是」

老師緊接著問:「剛剛造的那根毫毛,是用你全部的心嗎?」弟子恍然大悟,他說:「我造這個毫毛的時候也想不了別的事啊。」

這就是人心,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要去完成自己的人生格局。有的人一生都在建造一座城池,裡面的亭台樓閣、花草樹木很美、遼闊無邊,可以有很多的計劃和夢想,可以安置自己的人生,經營一生的事業。

但是有的人困在了一根毫毛上,可能是工資、職稱、一次吵架、一次拌嘴、一場誤會,可能就這樣被絆住過不去,這也是付出全部心力的地方。

所以每個人可能遇到的事情相同,對有些人來說是小事,對有些人來說就是天大的事兒,思維方式不同,最後的結局也不同。

真正開始融會貫通的學習,都站在通權達變的高度上,這樣的高度,古往今來的知識都能為我們所用。學習的最高境界——學以致用,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高的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道 的精彩文章:

交友之道,終身受用曾國藩第3集
修行先修心,渡人先渡己!早課第59期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