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安石為了教訓蘇軾,出了一上聯,結果成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

王安石為了教訓蘇軾,出了一上聯,結果成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

王安石和蘇軾我們都很熟悉,北宋的一對冤家。雖然二人在政見上不合,但二人經常一起喝酒聊天,吟詩作對。

說政見不合,其實也不算,蘇軾並不反對變法,他只是不贊成王安石的激進變法,一刀切的變法。所以,蘇軾多次向王安石說,他的搞法是錯誤的,不能那麼激進。但王安石我們知道,是個拗相公,也就是我們說的很頑固,一旦決定的事情,無人能改。

王安石為了教訓蘇軾,出了一上聯,結果成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王安石自神宗朝推動變法以來,蘇軾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王安石的批評。蘇軾參加制舉,在制策中全面提出了自己對朝政的看法,眾考官都欣賞東坡的「文義燦然」,將其列為高第。而王安石以知制誥的身份卻斥責蘇軾之文為「全類戰國文章」。

熙寧二年,蘇軾上疏論貢舉之法不當輕改,神宗非常欣賞其主張,當天接見後想讓蘇軾修中書條例。而王安石則竭力阻攔,并力薦呂惠卿擔當此任。

王安石為了教訓蘇軾,出了一上聯,結果成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

總之,二人經常交鋒,不過即便是蘇軾在怎麼說,他也不會改變自己的初衷,還是執行下去了。誰叫王安石是宰相呢?

當然,這絲毫不影響二人之間的詩文之交。

王安石為了教訓蘇軾,出了一上聯,結果成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

在才華上,二人也可以說不相上下,王安石和蘇軾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學家,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相比而言,蘇東坡有些恃才傲物,有些時候不把身為宰相的王安石放在眼裡。

據說有一次,蘇軾去相府找王安石,當時王安石正在午睡。蘇軾就去書房相候,忽見案上有紙,上有詩半首。蘇軾讀後笑道:「這個死老頭,江郎才盡,如何這兩句詩卻是胡說八道。」

王安石為了教訓蘇軾,出了一上聯,結果成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

原來那兩句詩題的是: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軾讀完後說,菊花哪裡有滿地的,於是他順手續詩兩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王安石為了教訓蘇軾,出了一上聯,結果成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

在臨行的時候,王安石親自來送他的這位好友,半路上王安石突然想教訓教訓蘇軾,於是出一上聯讓蘇軾對。

上聯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王安石為了教訓蘇軾,出了一上聯,結果成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

蘇軾在黃州待了很久了,第二年的重陽節的時候,一連颳了幾天大風。那天風定,蘇東坡至後園賞菊,大吃一驚,原來此地菊花與北方不同,花瓣落了一地,枝上一朵也沒有。

王安石為了教訓蘇軾,出了一上聯,結果成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

這時,蘇軾終於知道自己的不足,還是自己見識不足啊。當時還自以為是改亂改王安石的詩。

後來蘇軾回京,還是沒對出當年王安石給他留的一個下聯,而那個下聯至今也沒有人對出來。據說後來明朝有一個人游九溪蠻洞的時候,突然半路上忽然想出了下聯,那聯是:九溪蠻洞,經過中洞五溪中。

不過我並不看好這個下聯,為什麼呢?

王安石為了教訓蘇軾,出了一上聯,結果成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

平仄沒對準。這個「中洞」 不是一個地方專有名詞,而『半塘』 是真地名。其次,這個「中洞五溪中」有問題。上聯的「七里」的一半剛好是三里半。而下聯的「九溪」的一半卻在第五條溪那裡,而不是四溪半,這就對不上了,儘管第五條溪在中間。但是下聯不是以里數來計算,而是以「溪數」來計算的。

王安石為了教訓蘇軾,出了一上聯,結果成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

再者說上聯說「行到」,下聯說「經過」,是合掌了。整條下聯就是山寨跟風之作。所以我認為它沒對好,其他的對聯都是平仄沒對好。

因此,這個上聯至今都沒有下聯,也就是千古絕對,雖然「九溪蠻洞,經過中洞五溪中」是目前看到最好的下聯,但依然無法做到一致。

那麼,你對得出下聯來嗎?

朋友,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