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佟麗婭演個新戲就被罵?粉絲:人設不合我意,脫粉了!

佟麗婭演個新戲就被罵?粉絲:人設不合我意,脫粉了!

粉絲脫粉在飯圈已經不算新鮮事,但要說脫粉的原因,可謂多種多樣。有新牆頭了,要回歸生活現充了,又或者是熱情慢慢減弱了等等。這之中,還有因為愛豆的事業選擇脫粉的。

前陣子,很多章子怡粉絲指責章子怡選擇上真人秀迎合市場、也有很多謝娜粉絲因為謝娜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多次提到張傑而不滿,這之中很多人都稱自己很是失望,無法再繼續喜歡。

如今,佟麗婭也因為接了個電視劇而遭到粉絲脫粉,粉絲甚至還進行了回踩。

有新作品本來是件好事,怎麼偏偏一部分粉絲怒了呢?給大家總結下,這些粉絲朋友不能忍的點:

首先是番位。粉絲們列出之前官宣的文案,指出官方一直在模糊措辭,看似是一番。

(圖源:網路)

他們還總結了下佟麗婭取得的成績,提出佟麗婭做一番完全配得上。

(圖源:網路)

但慢慢的,佟麗婭還是居於人後,在曖昧不清的情況下,似乎成了第二位。

(圖源:網路)

於是他們認為,佟麗婭這是被壓番了。

但因為番位撕宣發之類的,也是比較常見的了,再怎麼罵也是罵出品方,粉絲們為啥脫飯回踩呢?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佟麗婭接的這個角色。

目前百度上的介紹是,佟麗婭飾演的這名全職太太,在丈夫出軌後,彌補裂痕,讓其重歸家庭。

可是有些粉絲看著劇情介紹和人物簡介,覺得「彌補裂痕」、「重歸家庭」等字眼怎麼看怎麼刺眼。

因為他們直接代入了佟麗婭的私人生活,認為佟麗婭演的不就是自己么,加上她沒有離婚,繼續和陳思誠生活著,更讓一些粉絲覺得,她這是自暴自棄接這種角色。

同時,連網傳搭檔男演員劉威今年60多歲,在粉絲口中也成了佟麗婭「墮落」的表現。

於是乎,各種指責的話都來了。

「掉番」是佟麗婭的錯

(圖源:網路)

接這個角色也是錯,是綠帽子戴上癮了

(圖源:網路)

甚至這樣就不配做獨立女性了……

(圖源:網路)

總而言之就是因為番位、搭檔演員,以及最重要的角色設定,佟麗婭被眾多粉絲視為扶不起的阿斗,後者便紛紛表示「告辭」。

而另一邊呢,這部劇的編劇發言表示,人設根本就不是百度里寫的那樣,也沒有什麼60歲的男人,並且劇中都是有主見的勇敢新女性,壓根沒有苦苦挽留的橋段。

但是粉絲們顯然不信這種說法,他們表示,簡介當然是片方給的,難不成還是粉絲做的?

不過針對網上的爭議,佟麗婭本人也進行了回應,表示流傳人設和劇本有偏差,並且指出對於演員來說,好好演戲才是第一位。

到底是個什麼劇情咱也不知道,咱就先不說,但是對於一個立體豐滿的人物,憑藉短短兩句話就開始下定論並且撕到演員身上,未免有些片面。

因為演員就是演員,有實力有演技的話,憑什麼不能選擇自己想要嘗試的角色?

對於佟麗婭來說,這是她的工作,比起部分人口口聲聲的好感、認可,藝術創作者還會考慮這之中的藝術價值、社會意義等等。

(圖源:網路)

就像有人說佟麗婭一邊立著獨立女性的旗幟,一邊又演繹被劈腿不出軌、挽回丈夫的角色,暗指佟麗婭自相矛盾。

我是真看不出來前者和後者有什麼衝突,飾演一個角色,是展示這個角色的經歷和內心,演繹一種人生。現實生活中就是有這樣的選擇,影視作品展現出來,不代表是在宣揚吧?

(圖源:網路)

只不過是擺給你看,是是非非你可以判斷,很多人會從中看到自己,也會有很多人可以有所啟發。

反正我看電影的時候,也會有「我就是這樣,我不要再像ta這樣」的想法出現。

也正是各色人物,以及他們對於人生問題的不同應對方式,才讓我們看到人生百貌。

(圖源:網路)

所以,這和扮演者有什麼關係呢?

你不能一邊拿「獨立女性」綁架佟麗婭,一邊又要她聽從你們的意見而不能擁有自己的人生以及職業規劃吧?被部分粉絲意見裹挾著去生活去工作就是獨立女性了是嗎?憑什麼?就憑你們口中所謂的好感和愛嗎?

(圖源:網路)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角色真的不討喜,角色的觀念完全錯誤的,你也不能將演員的私人生活拖進來大加指責吧?兩者有什麼關係嗎?

我不敢想像,在這種聲討浪潮之下,如果演員只敢接政治正確、形象偉光正的角色,會是怎麼個光景。

但其實這件事,我覺得讓人寒心的並不是粉絲脫粉,不喜歡了就離開,本沒有什麼好指摘的。

(圖源:網路)

可是有兩點,無法不讓人寒心。

第一是,在出軌這件事上,佟麗婭沒有錯誤,後續的離婚或者不離婚,亦是她的人生和她的個人選擇。

但是女性在面對出軌這件事上的選擇,竟然在方方面面影響她的人生,包括事業。

各種議論自然不止,普通人都會面臨,更何況是明星。從馬伊俐到佟麗婭,誰不是從被同情到被指責「活該」。

而有朝一日,她在職場上還要因此遭到非難,被所謂粉絲劈腿大罵說是要走綠帽人設。

(圖源:網路)

原來原諒出軌伴侶的人,就要和出軌者一同被釘在恥辱柱上嗎?就是她自己活該嗎?你們,何嘗不是朝受害者丟石頭的人呢?

而第二點,則是覺得當今娛樂圈,竟可悲到可笑。

誠然,一個好的演員是需要粉絲支持的,但是遠遠不止於此。

(圖源:笙井原櫻)

他(她)需要的,更多是用作品說話,是要努力引起大眾的情感共鳴,是能讓我們全家人在電視前看著,或笑或淚。

但如今有些人卻覺得,流量經濟可以也應該橫行娛樂圈。「演技好的沒粉絲戲多嗎?片酬多嗎?」這兩句話問出來,我不禁愕然。

這放在流量明星身上,倒也是普遍存在著的情況,畢竟每個領域的生長土壤和面臨的課題不同。

可是放在演員身上,說演技好沒有用,只有粉絲多才能有資源,有片酬。換句話說,就是演員得取悅粉絲,獲得粉絲的支持,才能有飯吃。

(圖源:網路)

按照他們的邏輯,就是首先得粉絲喜歡,這也就意味著以犧牲戲路為前提。要打造完美人設,哪能去突破,去接地氣,去扮丑演壞。

可是,如果真是這樣,無疑是病態的,粉絲滿意就能來錢了,誰去踏實做好作品?把這種說法當作真理並言之鑿鑿地質問著,我看著卻只覺荒蕪。

(圖源:me.me)

真正好的作品,是以靠粉絲撐起票房、收視率為目標嗎?再去問問有實力的演員,他們會以此為目標嗎?

他們想要的,是大眾認可的,打動大眾內心的作品。粉絲是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如果一開始,要按照粉絲的意願來,那麼人設不討喜,頭髮亂糟糟,演員面目難辨的小丑一角,怕是無人去演。但最後,他成為了一大經典角色。

(圖源:網路)

好萊塢帥哥湯姆克魯斯就不會顛覆形象,在《熱帶驚雷》中飾演一名禿頭且肥胖的製片人。

(圖源:網路)

莉莉·柯林斯也不會出演《骨瘦如柴》,因為暴瘦之下肯定要以身體健康為由進行抵制。

(圖源:《骨瘦如柴》)

更不用說有大量身體裸露、纏綿悱惻橋段的了。

可是你看看中外影史留下姓名的作品,真的是靠粉絲嗎?他們是靠作品,將一代又一代人,變成粉絲罷了。

說好演員沒有粉絲就沒有資源的言論,對於沉心做作品的演員來說,無疑是一種侮辱。

我希望這不是,也不會成為中國影視產業的普遍狀態。

我們總要對自己有些信心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報姐 的精彩文章:

8歲小男孩「黑化」變小丑,只為了擺脫霸凌的陰影
為了防止貓咪亂撓,人們把它們的爪子拔了

TAG:英國報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