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牛逼的人很早就開始牛逼了

牛逼的人很早就開始牛逼了

英雄出少年

這兩天,因為巴菲特慈善午餐,王思聰和孫宇晨兩人吵上了,兩個互懟對方是傻逼。

我對吵架毫無興趣,只想問一個問題:你知道第一個拍下巴菲特午餐的華人是誰嗎?

就是OPPO/vivo的幕後老闆段永平,就是小霸王和步步高的創始人段永平。

你知道段永平創辦小霸王遊戲機時多少歲嗎?只有28歲。

2006年,段永平拍下巴菲特午餐後,帶了一個20出頭的年輕人,一起去跟巴菲特共進午餐。

你知道這個年輕人是誰嗎?就是後來創辦拼多多的黃崢。

不僅僅是段永平、黃崢,我分析了一下現在的商界大佬,發現一個普遍性的現象:牛逼的人很早就開始牛逼了。

牛逼的人很早就開始牛逼了

比如,順豐創始人王衛,他創辦順豐快遞時只有22歲。

比如,美團創始人王興,他創辦校內網(人人網)時只有26歲。

比如今日頭條、抖音創始人張一鳴,他創辦「九九房」搜索時只有26歲。

比如,滴滴創始人程維,27歲就做到了支付寶B2C事業部副總。

比如,小米創始人雷軍,28歲就擔任了金山軟體CEO。

比如,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他在讀杭州師範學院時就開始嶄露鋒芒,不僅是學校的學生會主席,還擔任了兩屆杭州市學聯主席。

比如,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人家可是1992年江蘇宿遷的高考狀元。

比如,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人家可是1987年山西陽泉的高考狀元。

比如,萬達集團創始人王健林,「我在部隊成為正團級幹部時只有28歲,是幾十萬部隊當中最年輕的幹部之一。」

比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任正非雖是1987年創辦的華為,但他在1977年當兵時,就研發出了我國第一台空氣壓力天平,獲得了全軍技術成果一等獎。

看吧,牛逼的人,真的很早就開始牛逼了。

他們為什麼年紀輕輕就開始牛逼了呢?

因為他們通常具有五大特質。

特質1:擁有強烈的成功慾望

1987年,剛上武漢大學的第一年,雷軍讀了一本書——《矽谷之火》,此書講的是喬布斯等人創業的故事。

「看完這本書,我的內心就有一團火焰燃燒起來,激動得好幾個晚上睡不著覺。我在體育場上走了一遍又一遍,心情很難平靜,在操場里我奠定了一個夢想:日後一定要做一個偉大的人。」

於是雷軍戒掉了午睡的習慣,用兩年時間修完了大學課程,然後瘋狂地修鍊編程技術,他不僅席捲了學校所有類型獎學金,還拿到了兩次湖北大學生科研成果一等獎。

正因為這麼牛,他畢業後才被分配到了航天部某研究所。

儘管這份工作讓人艷羨,但雷軍卻越干越苦悶,因為這份工作承載不了他的夢想,所以他覺得非常痛苦。

1992年1月,他終於辭職,投奔了金山軟體公司,然後六年就做到了金山總經理。

2007年,金山在香港上市,市值6.26億港幣。這本來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但雷軍卻十分鬱悶,「我選錯了跑道,這個行業不可能做出很大的規模。」

所以在金山上市兩個月後,他竟然辭掉了CEO的職務。

辭職後,他過起了悠閑的生活,順便再做做天使投資。

不得不佩服雷軍的眼光,他參與投資的很多項目都發展得很好,如拉卡拉、UC、凡客誠品、YY、樂淘等等。

他就是天天躺著睡大覺,這些錢一輩子也花不完了。

但雷軍心裡那團火就是熄滅不了,那團火燒得他寢食難安:「我這麼勤奮,又不比別人笨,

為什麼我就成不了大事呢?」

他得出結論:我沒有選對風口。

於是他又開始折騰起來,四處尋找能承載他夢想的風口。2009年,他終於找到了,這個風口就是——移動互聯網。

2010年4月,雷軍創辦了小米。

「就要賭一把,傾家蕩產我也認了。」

這一次,雷軍賭贏了。

阿里集團湖畔大學產品模塊學術主任梁寧,搞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分析:成就最高的那批人,和普通人究竟有什麼區別?

在這次分析比較中,她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區別:成就最高的那批人,有一種特別重要的天分——擁有強烈的成功慾望。

比如雷軍,比如馬雲,比如王興,他們很年輕時就擁有強烈的慾望,希望自己可以改變社會改變世界,他們天天為不能改變世界而痛苦,於是這種痛苦驅使他們玩命去開拓去創新。

什麼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是慾望沒那麼強烈,痛苦也沒那麼強烈的人。

什麼是傑出的人?就是想要某種東西而得不到,便會坐立不安飲食無味的人。

為了得到這個東西,他們會玩命去拼搏去創造,不管付出什麼都可以,不管犧牲什麼都可以。

所以梁寧說:「痛苦是一種比快樂還重要的天分,巨大的痛苦會驅動一個人去做出巨大的成就。」

所謂成功,往往來自高於常人的慾望。

特質2:擁有說干就乾的行動力

1993年,丁磊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了頂好的單位——寧波電信局。

但丁磊幹了兩年後,覺得工作太無聊太無趣了,於是辭掉了人人羨慕的鐵飯碗,在一間8平米的出租屋裡創建了網易。

1993年,馬化騰大學畢業後,進入潤迅通訊做了一名編程工程師,月薪1100元。你知道1100元的工資有多高嗎?當時一般人的月薪只有100元左右。

但馬化騰並不滿足於此,1998年,當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邁過100萬大關時,馬化騰果斷辭去了潤迅開發部主管的職務,四處借錢創辦了騰訊QQ。

1996年,劉強東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外企工作,每月拿著4000元的工資,過上了高薪階層的生活。

但僅僅只過了兩年,他就不甘於寄人籬下,於是抱著存錢罐奔向中關村,租一個小櫃檯,創辦了京東。

1998年,張朝陽創辦搜狐後,到美國矽谷做了一個演講,台下的李彥宏聽得熱血沸騰,於是他辭去Infoseek主任工程師職務,丟下無數人羨慕的高薪工作,回國創辦了百度搜索。

2004年初,正在美國特拉華大學攻讀博士的王興,受美國Facebook的啟發,於是立馬中斷了博士學業,回國創辦「多多友」「校內網」。

1988年,大連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因負債149萬元瀕臨破產,區政府希望有人拯救這個爛攤子,但是沒有人敢接手,這時,在區政府擔任辦公室主任的王健林站了出來,「我接手了這個爛攤子,辭職下海創辦了萬達。」

…………

如果你分析一下現在的商界大佬,就會發現他們都擁有一種特質——擁有一種說干就乾的行動力。

當他們發現一個機會或趨勢後,敢於拋下現在的舒適生活,敢於不惜代價去奮力爭取。而我們為什麼如此平庸呢?

是因為我們缺乏這種行動力,總是猶豫不決瞻前顧後,就像顧城在《避免》中說的:

「你說,你不愛種花,因為害怕看見花瓣,一片片的凋落。是的,為了避免一切結束,你避免了所有的開始。」

在40歲生日這天,美團總裁王興說了這麼一句話:

真的極度渴望成功的人其實並不多,願意付出非凡代價的就更少了。

特質3:都是深度學習的機器

在創辦美團之前,王興經歷了數次失敗。

創辦多多友,失敗。

創辦遊子圖,失敗。

創辦校內網,失敗。

創辦海內網,失敗。

創辦飯否,失敗。

直到2010年創辦美團,才終獲成功。

有記者問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為什麼王興失敗了這麼多次,你還是要重倉投資王興?」

徐新說了這麼一句話:

「因為我們王興身上看到了三點。第一,他是一個深度學習的機器。第二,他非常誠信。第三,他非常節儉。」

王興真的是太愛學習了,比如,我們看到「又雙叒叕」四個字,可能不知道讀音就算了,但王興不,他不僅要知道第三個字念ruò,還研究了第四個字居然有四種讀音:zhuó、yǐ、lì、jué。

比如,他不是廚師,也不是雕刻師,但是他非要搞明白「砍、劈、剁、削、片、刺、捅、切、割、挑、剜、拍、插、撬、剖、格、擋、刮、雕、刻」等動作的區別。

王興買了3個Kindle,為什麼要買三個?就是為了在公司、在家裡、在出差途中,隨時隨地都可以閱讀。

王興有多愛學習呢?他在飯否上寫過一句話:「如果我一整天都沒看到、想到、或做過什麼值得在飯否上說的事,那這一天就太渾渾噩噩了。」

正因為王興超級痴迷學習,所以徐新才這麼看重他:「他做的很多業務,都不是第一個,卻能後來居上,把前人PK掉。」

如果你研究一下現在的商界大佬,就會發現他們都擁有一種特質——都是深度學習的機器。

比如劉強東,劉強東大學念的專業是社會學系,但他對社會學沒興趣,而傾慕新興的計算機技術,於是他天天坐公交車去研究所搶佔機位,學習琢磨編程技術,待到畢業時,他這個社會學學士,卻成了中國人大最好的程序員之一。

任正非也一樣,他念大學的時候是1963年,讀的是建築學,但後來因為找不到工作,他就自學了電子計算機、數字技術、自動控制等專業技術,於是這才有了後來的華為。

前段時間,一位網友爆料:我在高鐵上遇到了任正非,「任正非在我邊上現場辦公,全英文啊。」

十幾年前,在一次董事會上,任正非對副總裁們說了一句話:「將來董事會官方語言是英語,我自己60歲了還在學外語,你們這些副總裁就自己看著辦。」

看吧,這些商業大佬,沒有誰不是深度學習的機器。

深度學習能力,永遠是成功的根本。

特質4:都善於堅持

馬雲是個很堅強的人,他成年後就很少掉眼淚了,但在創業途中他大哭過三次。

第一次發生在1995年,那一年,馬雲去了一趟美國。

這次美國之旅,讓他有了一個意外發現——知道了互聯網。

回到中國後,他立馬辭職,創建了中國第一家商業網站——中國黃頁。

「我要向世界傳播中國的貿易和商業信息。」為了宣傳和推廣中國黃頁,馬雲去北京尋找政府支持,結果被一個個部門請了出去,「這人一看就不像個好人。」

計程車上,馬雲失聲大哭:「我希望中國人早點成功,不能再拖下去了。」

第二次,發生在1999年初,馬雲經歷了第三次創業失敗。

離開北京返回杭州之前,馬雲請團隊吃了一頓飯,那天下著很大的雪,他唱著《真心英雄》,跟大家抱在一起失聲痛哭。

第三次是發生在1999年10月,阿里巴巴發不起工資了,馬雲只好四處去融資。

找到聯想柳傳志,柳傳志婉拒了:「互聯網,我看不懂。」

找到金山軟體雷軍,雷軍拒絕了:「長得賊眉鼠眼,滿嘴跑回車,以前是干傳銷的吧。」

馬雲找了37次風投,但37次都被拒絕了。眼看著阿里巴巴就要夭折了,馬雲忍不住在夜裡失聲痛哭。

王健林創辦萬達時也一樣,在銀行貸不到款,萬達面臨倒閉。3年打了222場官司,9天9夜沒睡覺去求人。

「為了拿到這筆貸款,在走廊上一站就是一整天。

我想銀行八點半上班,我就八點去吧,站著,一直站到銀行下班。究竟行長是來了沒來?還是不在?沒人願意告訴我這個信息。

後來沒有辦法,我就跑到行長家樓下去堵人,看盡了各種臉色,當時站在走廊里的那種感覺那種恥辱,真的是太卑微太卑賤了。」

任正非也一樣,1992年,華為遭遇研發危機,如果挺不過這一關,等待華為的就只有倒閉。

任正非站在辦公室的窗邊,一字一頓地對屬下說:「這次研發如果失敗了,我就從樓上跳下去,你們另謀出路。」

但儘管經歷了種種磨難,馬雲、王健林、任正非等人終於還是挺了過來。

如果你研究一下現在的商界大佬,就會發現他們都擁有一種特質——非常善於堅持。

王興這樣說:

「做一個五年甚至十年不被外界認可的事,真的很難很難,但你必須要有耐心,當最後水落石出時,你就一騎絕塵了。」

王健林這樣說:「我經常講一句話:過去講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牆不回頭,我不一樣,我到了黃河心也不死,我可能搭一個橋我就過去了。撞了南牆也不回頭,我找個梯子我就爬過去了。」

馬雲這樣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見後天的太陽。」

特質5:都願意延遲滿足

大家都知道,頭條、抖音創始人張一鳴,是一個最擅長演算法的人。

但是張一鳴說過一句話:「在我的人生演算法里,最重要的一個詞就是——延遲滿足感。」

張一鳴幾乎每次接受採訪時,都會提一個詞——延遲滿足感。

他說:「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問題,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沒有延遲滿足感。」

2016年,李志剛問張一鳴:「你做了哪些關鍵決策,讓今日頭條從0做到了百億美金?」

張一鳴回答了這麼一句話:

「其實大部分重要決策,我在創業的頭三個月就基本做完了。但真正讓我把公司做大的,是延遲滿足感。」

張一鳴大學畢業後進入酷訊時,只是一個普通工程師,但一年後他就做到了公司高管。

他是怎麼做到的?因為他願意延遲滿足,

「第一個原因:我做事從不分你我。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後,對於大部分同事的問題,只要我能幫助解決,我都去做。所以我成長得非常快。

第二個原因是,我做事從不設邊界。當時我負責技術,但遇到產品上的問題,

我也會積极參与方案的討論。

很多人說,這個不是我該做的事情,但做這些事情讓我得到了各種鍛煉,這對我後來轉型做產品有很大幫助。」

2015年,BAT開出高價,欲收購張一鳴創辦的今日頭條,這個價格,相當相當誘人,一下就可以解決財富自由問題,但張一鳴說了一句話:「我創辦今日頭條,可不是為了成為別人的員工。」

不僅僅是張一鳴,如果你分析現在的商界大佬,就會發現他們都擁有一種特質——願意延遲滿足。

1998年,金山獎勵了雷軍20萬,雷軍把這20萬扔進股市,一下子賺了40萬。

但他竟然把60萬全捐給了母校,你知道嗎?當時他的月薪才只有1萬,但他竟然把這些錢全捐了。

朋友問他:為什麼啊?

雷軍說了這麼一句話:「股票上賺錢太容易,會讓人鬥志偏移。我必須要集中精力做應該做的事情。」

雷軍的延遲滿足能力真是強大啊。

任正非也是一樣。

000年之後,房地產發展得很快,於是部下給老任建議:「隨便要點地蓋蓋房子,就能輕鬆實現一百億利潤。」

但任正非一口就回絕了:「掙完了大錢,就不願意再回來掙小錢了。」

1998年,華為出台了《華為基本法》。基本法的第一條就是——「為了使華為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我們將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

中途,做房地產本可以爆發。

中途,做互聯網本可以爆發。

中途,做資本運作本可以爆發。

但任正非從不為這些誘惑所動:

「華為就是一隻大烏龜,二十多年來,只知爬呀爬,全然沒看見路兩旁的鮮花,不被各種所謂的風口所左右,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

正因為任正非有強大的延遲滿足能力,所以他終於等來了強大的華為。

底層操作系統決定一個人的成就

我為什麼要講商界大佬的這幾種特質呢?

其實我講的是一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

我特別認可梁寧的一句話:「比能力重要1000倍的,是一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

什麼是一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

就是如果把人想像成一部手機,這個人的精神結構就是他的底層操作系統。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精神結構,決定了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決定了他會取得什麼樣的成就。

商界大佬精神結構的特質就是:

擁有強烈的成功慾望

擁有說干就乾的行動力

都是深度學習的機器

非常善於死磕和堅持

願意延遲滿足

所以,如果我們想成為這樣的人。一定得先擁有這樣的精神結構。

「牛逼的人很早就開始牛逼了。」這話很有道理。

雖然有「大器晚成」一說,但羅馬絕對不是一天建成的。能夠「大器晚成」的人,往往是一個一直都很牛逼的人。

大器晚成也是成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子熟了 的精彩文章:

「相識20年,拉黑2分鐘」:成年人的友盡,一句話就夠了
林志玲宣布結婚:「44歲的我,嫁給了愛情」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