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高等教育進入智能化發展階段

高等教育進入智能化發展階段

摘 要:伴隨著全球化的逐步深入,高等教育經過精英化、大眾化、普及化三個階段後,為適應全球化4.0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高等教育正在進入智能化階段。高等教育智能化階段具有五個特徵: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個性化發展和充分發展的需要為目標;教學活動由傳統的教育者主導的知識灌輸,轉向由學生引導的知識獲得;教育的主導地位已讓渡於受教育者;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教育將成為高等教育的必修課;人工智慧應用於高校校園建設,進入智能校園發展階段。高等教育將在培養具有創新能力、邏輯思維、理性判斷和人格健全的人才方面大有作為。

關鍵詞:高等教育;智能化時代;全球化4.0;人工智慧

伴隨著全球化的逐步深入,高等教育已走過精英化、大眾化、普及化三個階段。以第四次工業革命為背景的全球化4.0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正在推動高等教育進入智能化階段。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及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認為,「如果說以往的全球融合是因為貿易壁壘的消失而發展,那麼如今的全球化發展則有賴於國家間數字和虛擬系統的互聯互通以及相關理念和服務的流通。這是全球化4.0的核心。」當今世界,全球化不會逆轉,而是不斷深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新經濟已然開啟,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高等教育的結合,將催生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動力、教育內容、教育渠道和教育技術方面實現創新、創意和創造,最終帶來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高等教育變遷的四個階段

人類高等教育起步於中世紀的歐洲,中世紀大學的主要目的為職業訓練,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專業人才。14世紀時,大學的師生來源於歐洲各個國家,超越了特定的民族和國家,初具國際性。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幫助大學褪去了宗教色彩,一洗大學就是「宗教的侍女和附庸」的傳統。19世紀初期,伴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現代高等教育煥然一新,在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過渡時期,西方高等教育進入精英化階段,西方國家出現了大學蜂群式衍生的現象。與此同時,人類進入全球化1.0時代。19世紀20年代,德國詩人歌德最早覺察到一個全球性的文學交流時代的來臨,他高呼「世界文學的時代已快來臨了。現在每個人都應當出力使它早日來臨。」[1]19世紀中期,馬克思從唯物史觀高度,第一次科學闡釋資本主義全球化本質及其內在邏輯,他認為「資產階級社會的真實任務是建立世界市場(至少是一個輪廓)和以這種市場為基礎的生產」。

19世紀中期至21世紀初期,人類進入全球化2.0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推動交通和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世界各國的交流更為頻繁,並逐漸形成了一個全球化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系,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被捲入全球化進程之中,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進一步確立。這個時代見證了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治理體系的形成,包括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現代高等教育經歷了從大眾化階段到普及化階段的發展。正如1973年美國教育學家馬丁?特羅在《從精英向大眾化高等教育轉變中的問題》一文指出的:「一些國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規模擴大到能為15%左右的適齡青年提供學習機會之前,它的性質基本上不會改變。當達到15%時, 高等教育系統的性質開始改變,轉向大眾化。如果這個過渡成功,大眾高等教育可在不改變其性質的前提下, 發展規模直至其容量達到適齡人口的50%。當超過50%時, 高等教育開始快速邁向普及化階段。」

20世紀90年代全球化逐步深入,由全球化2.0演進為全球化3.0,人員和資本在全球流動,產業鏈在全球布局,互聯網把世界變成了「地球村」。21世紀以來,隨著人工智慧以及大數據技術、雲計算等的發展,人類進入智能時代,全球化4.0方興未艾。2019年1月22日至25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以「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全球架構」為主題,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指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力量已經促成一種新經濟和新型全球化。[2]這種新經濟,即新型的創新驅動型經濟,它破壞並重組了無數行業,新經濟通過增加價值創造中知識的密度,正在實現非物質化生產,進而增強國內產品、資本、勞動力市場之間的競爭,也加劇了各國之間的競爭。

人工智慧、機器人、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生物工程等,已經成為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因素,科技已然成為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在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推進下,高等教育悄然進入智能化時代,新時代需要新的教育模式。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強調世界各地的社會都在經歷著深刻變革,變化的世界需要教育的變革;需要以新的教育形式,整合各種知識體系,在廣泛協商和取得共識的基礎上,培養尊重生命和人格尊嚴的價值觀,這是在多樣化世界中實現社會和諧的必要條件。

2018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強調,「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高等教育應主動擁抱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與挑戰,積極探索改革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模式,中國應努力成為全球化4.0的主導者和引領者。

高等教育智能化時代的特徵

全球化4.0和人工智慧等科技帶來的新經濟和新技術,將使高等教育產生巨大改變,高等教育的智能化已如晨光熹微,隱約可見。

從教育目標角度來看,全球化4.0時代,高等教育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個性化發展和充分發展的需要為目標。高等教育不再以知識傳遞與積累為主要宗旨,更重要的職能是張揚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提升學生探索新領域和發現新知識的能力,促使教育目標從知識的傳遞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轉變。

從教育者角度看,全球化4.0時代,教育者已經轉變為「人工智慧+教師」;教育的主導地位已讓渡於受教育者,教師不再是教育主體,不再是教育活動的控制者。從教學方式來看,人工智慧應用於教育後,通過計算機、網路、移動設備和強大的軟體創建工具與策略,提供多維的學習空間。教學活動由統一標準轉向了定製教學,依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方面的技術創新成果,機器人可以將碎片化的知識整理、歸類、篩選、聚合,做到知識的全域協同管理、方法的遠程精確投送,打破學科界限的融合貫通、情景模擬的模擬訓練,為各種教學對象量身定做,合理地制定教學方案。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結合,可以自動生成教學方案、自動集成備課建議、自動批改學生作業、自動形成質量分析。

從受教育者(或稱學習者)角度來看,全球化4.0時代,教學活動從以教學為中心轉向以學習獲得為中心,人工智慧技術將促使學習活動成為定製化、個性化的行為;教學活動由傳統的教育者主導的知識灌輸,轉向由學生引導的知識獲得;學習方式由群體學習轉向個體學習。智能機器人可以通過強大的海量信息自動搜尋功能拓寬學生求知問學的渠道,學生無須花費大量時間翻書查找和梳理知識點;學習活動不再是學生死記知識、背誦知識,而是整理知識、融合知識、應用知識、創新知識;不再只是通過課堂或學校來獲得知識,而是通過移動學習、混合學習、社群學習、開放式學習來滿足「精準化學習」的需求。

從教育內容角度來看,全球化4.0時代,世界經濟的複雜性和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全球性問題,已超越了由某一國家或民族獨立解決難題的歷史階段,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高等教育將更加註重學生全球意識的培養,以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為核心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教育,將成為高等教育的必修課。高等教育智能化時代的人才,必須擁有全球治理、全球共存、全球受益的價值觀。

從教育環境角度來看,人工智慧應用於高校校園建設,將把互聯網校園、數字校園推進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智能校園,智能校園以計算機、移動網路和強大的軟體創建工具與策略作為技術支撐,依託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一方面,知識傳授從封閉式走向開放式;另一方面,可以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有效判斷,對學生個體的動機加以鑒別,跨越式地提升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和適切性。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的最新報告顯示:到2030年,全球有8億多人的工作崗位可能被機器人取代,相當於當今全球勞動力的五分之一。[3]由此來看,未來高校必須建立一個整合教師、機器人和計算機網路、移動設備的生態系統,為學生提供一個以技術為支撐的人性化、個性化和智能化的開放學習平台。

高等教育智能化時代的人才培養

全球化4.0時代,以創新驅動型經濟為主流的經濟運行模式,是以人工智慧技術等為主體的新技術、新業態。以人工智慧技術為主導的生產力必然帶來生產方式的改變,廣泛應用的人工智慧技術將人們從大量簡單化、重複性、標準化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機器人的功能逐漸強大,人的勞動僅保留在那些個性化、複雜化、獨特性的工作之中。簡單來說,未來人的勞動是創新性勞動、創意性勞動、創造性勞動,是機器無法取代人完成的思維、情感和意識性活動。適應全球化4.0時代的高端人才,是研究型人才、創新型人才。

研究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更注重因材施教、個性化輔導。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的廣泛運用,為個性化教育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數據基礎,大數據可以全面捕捉每個學生的興趣偏好、學習習慣,智能導師輔助個性化教學、實時跟蹤與反饋的智能測評和教育數據的挖掘與智能化分析,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4]移動互聯網幫助在線學習成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式,從而刺激了在線教育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全球化4.0時代,高校的人才培養注重人工智慧在教育場景中的應用,將傳統課堂模式在人工智慧技術下重新演繹為多分支、多介質的個性化學習過程,提供即學即用的人工智慧環境,構建集成教學載體。未來,視覺情境教學將實現學習過程與實踐過程的有機融合,幫助學習者迅速掌握專業基本技能。

教育的本質是開啟人的智慧、化育人的心靈、傳承人類文明的社會活動。[5]高等教育不再培養具有同一思維模式、同一標準模式的「產品」,高等教育培養為就業而就業的職業性人才的時代必然結束。高等教育智能化發展時代,將在培養具有創新能力、邏輯思維、理性判斷和人格健全的人才方面實現新的突破。(作者:高金萍,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國際傳播的話語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德)愛克曼輯錄.歌德談話錄[M].朱光潛,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113-114.

[2]達沃斯論壇今日開幕 聚焦全球化4.0[EB/OL].(2019-01-22)[2019-04-02].http://www.chinanews.com/gj/2019/01-22/8735513.shtml.

[3]Mckinsey & company.Jobs lost,jobs gained: What the future of work will mean for jobs, skills, and wages[R].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2017.

[4]閆志明,唐夏夏,秦旋,等.教育人工智慧(EAI)的內涵、關鍵技術與應用趨勢—美國《為人工智慧的未來做好準備》和《國家人工智慧研發戰略規劃》報告解析[J].遠程教育雜誌,2017,35(1):26-35.

[5]劉文.人工智慧時代高等教育之變與不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3):1-5.

《北京教育》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以師生健康為健康中國打牢紮實根基
挖掘德育內涵 體現全面育人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