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九一八事變,張學良若全力抗日,能堅持一年?

九一八事變,張學良若全力抗日,能堅持一年?

九一八事變,張學良若全力抗日,能堅持一年?

文|布衣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為借口,炮轟瀋陽東北軍大本營,這就是有名的「九一八事變」。面對日軍的咄咄逼人,手握重兵的張學良卻主動選擇放棄抵抗,白白地將東三省送給了日本人,引起了國人的憤恨,甚至有人要求張學良以死謝罪。

那麼,張學良為何不願意抵抗呢?有人說他是為了保全自己東北軍的實力;也有人說他膽小怕死,害怕日軍;甚至有人說是蔣介石給他下達的命令;然而,晚年張學良接受採訪時說,要求東北軍撤退的是他自己,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對日軍的侵略野心估計不足,並認為打不過日軍。

張學良當時的東北軍真的打不過日軍?若是他全力抗日到底,能堅持一年時間嗎?咱們來簡單分析下情況。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東北,工業發展能力在全國,乃至整個亞洲地區都是屈指可數的,張作霖在此長期苦心經營了許多年,花費了大量金錢從歐洲引起製造設備,在他的兵工廠中,每月就能生產出100挺重機槍,4000多支十三式步槍,還有輕型機槍等武器。

張作霖還很有眼光地從歐洲引進了坦克,組成了一支坦克師團,以及當時很先進的東北航空大隊,海軍力量也很雄厚。相反,當時侵佔東北的日軍僅僅有5萬人,張學良那時軍隊近30萬人,加之熟悉的地形和裝備,完全可以與日軍決戰,先不說最終勝負如何,但堅持一年時間還有很有很大希望的。

九一八事變之後,張學良帶著幾十萬人退到了關內,損失的飛機有260架次,各種艦艇超過20萬噸,其他武器裝備幾乎全部給了日本人,更為嚴重的是,日本侵佔東三省之後,佔領了東北大量的礦產資源,而這正是日本國內最為缺乏的。

張學良不抵抗政策造成的後果,還不僅僅是物資和領土上的丟失,在氣勢和心裡上更加嚴重。日本人都沒有想到,他們會那麼輕而易舉地佔領的東三省,這個日軍造成一個錯覺,就是中國很好佔領,加重了帝國主義侵略的野心,日本人變得更加囂張和肆無忌憚。

日軍佔領東三省後,以此為根據地,開始瘋狂地向中國其他地方侵略,後果之嚴重,完全超出了張學良當年的估算。綜合情況來說,如果張學良當年全力以赴地抗日,東三省堅持一年問題不大,而且也會改變此後長達多年的抗日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布衣談史 的精彩文章:

得知國民黨被趕出聯合國,蔣介石作何反應?
張學良病逝後,他的子女今何在?兒子航天專家,女兒會7國語言

TAG:布衣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