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女流慈禧無權無兵,肅順手握咸豐遺詔怎會成刀下鬼

女流慈禧無權無兵,肅順手握咸豐遺詔怎會成刀下鬼

對於甲午之敗,慈禧第一責任人,李鴻章第二責任人。最無聊的觀點是慈禧希望李鴻章打敗仗。同樣還有翁同龢不給軍費說,光緒不該打仗說,丁汝昌和鄧世昌導致失敗說,李秉衡和李鴻章權力鬥爭說。這些觀點我基本都在之前的問答中說過了。 今天主要談談慈禧在甲午戰爭中的作用。

(1)慈禧1881年後可以說是賣國行為居主

甲午戰敗上,李鴻章的責任在軍事上,清朝最精銳的部隊,武器最好、最受清廷信任的漢人軍隊、海陸兩軍齊備,最終因為貪腐、任人唯親,打仗不是逃跑就是怯戰,你作為總指揮難辭其咎。

慈禧則要負政治責任,光緒親政後,雖然力主打朝鮮戰爭,但沒有慈禧默許也不行。因此,慈禧起初和光緒意見一致,她是看不上日本的,因此,她想藉此機會與光緒黨爭,理由也不太充分。

慈禧是在黃海海戰,平壤戰役失敗後跑出來主張投降的,這時帝黨之爭的苗頭才看出來。戰前不說話,剛一戰敗就跑出來投降,符合晚清統治者的思想。

(2)李鴻章是帝黨打壓的人,但從1874年到1894年他都是後黨扶持的人,根本就不存在慈禧希望李鴻章戰敗

因為李鴻章貪腐以及治軍不嚴,特別重視淮軍忽視他人利益。

包括左宗棠在內的許多人都認為李鴻章是賣國賊、貪污犯,因此,帝黨對其印象不好,一直想削權。

然而,李鴻章一方面勢力大,另一方面有慈禧二十年的支持,將京津冀交給淮軍二十多年,可以說身家性命交給了淮軍,您說重視不重視?

(3)甲午戰敗不是敗在沒錢相反很有錢,不是敗在戶部,不是敗在山東巡撫,就是敗在慈禧和李鴻章二人身上

慈禧和李鴻章自1880年,慈禧徹底掌握政權後,其治國思想就和李鴻章基本一樣了。對內搞經濟,對外妥協投降。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清朝統治者的思想一貫如此,帝黨之爭不是主要思考點,慈禧就算還垂簾聽政也會投降。

其後,慈禧挪用軍費供自己享受,數額爭論比較大從幾百萬到幾千萬,但主流認定是兩三千萬。

但這個其實對甲午戰敗影響不大,你現在投入進去,西方也不會賣給你。

我們再看看,當時的中國對日本重視嗎?

不重視!當時的中國從上到下都在忙慈禧的生日,甭說李鴻章積極籌錢,懷裡揣著千萬軍費藏著,不給北洋添置武器。就是李鴻章掌控的輪船招商局還上敬了七十多萬兩。

您說,甲午戰敗賴誰? 不賴慈禧,不賴李鴻章,不賴封建體制能賴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翁同龢才是背鍋俠,推卸李鴻章甲午戰敗責任而編造的謠言
朱元璋稱帝31年里的4個端午節,一條完整治國管民的線索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