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古至今,這一座建築一直是華夏文明的守護,西方學者卻一直抱怨

從古至今,這一座建築一直是華夏文明的守護,西方學者卻一直抱怨

在防止外敵,尤其是游牧民族的入侵當中,中國歷史上的歷代王朝,那可是想盡了辦法,針對游牧民族及中原地域特點,我華夏民族做出了一個驚世的舉動,那就是建造萬里長城,但是後來卻被一些人視作毫無用處的建築,甚至是到了清朝時期,著名的地方康熙都認為,長城無用,但是卻被西方的學者認為,因為長城的存在,才讓中華文明大幾率的保存了下來,將歐洲文明毀於一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不妨研究一下。

歷代中原帝國的疆域奇特,將北方築一條長城是最好的選擇。

在冷兵器時代,如果遇到強敵,或者說機動性很強的部隊,建築一座城牆,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防禦手段,畢竟在中國的歷史上,在面對北方游牧民族的時候,中原王朝無論是地形,還是生活方式,都是處於下風的,畢竟游牧民族的一場劫掠之後,對於農業國家傷害很大的。

放眼歷代王朝的疆域,你會發現,大多數的時候,中原帝國的疆域東至沿海地區,南到沿海地區和喜馬拉雅山交接處,西到喜馬拉雅山與河西走廊通往歐洲世界的交界處。

我們不妨分析一下,時至明朝的時候,那時候的大規模海戰才出現,也就是說,明朝之前的海戰幾乎很少,有人說南宋時候的海戰不是很厲害嘛,南宋時候的海戰確實有,但是那是少數,畢竟南宋在抵抗金國和蒙元的時候,所謂的海戰大多數都是在內河打的,也就是說,在很早之前,大海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天然屏障。

其次是南方,南方呢,除了一半方向為大海作為屏障之外,少部分為喜馬拉雅山山麓,還有一部分是通往安南(今越南)方向的除了大山之外,一部分道路幾乎都是叢林,再者說來,歷史上這些地方所出現的王朝縱然是中原帝國出現大戰亂,國家四分五裂的時候,這些地方的王朝都不會對中原王朝形成太大的威脅,至於西邊,則是大半處於喜馬拉雅山的包圍之中,也是天然的屏障,縱然有河西走廊,但是有嘉峪關和潼關堵著,完美的把中原王朝的屬地給包圍了起來,剩下的也只有北方了。

然而巧的是,一直沒有太多天然屏障的的北方,卻是一個天然的大草原,在這裡孕育了無數代的游牧民族,從商周開始,就對中原王朝形成了威脅,直到戰國時期,中原各王朝開始興建萬里長城,來抵禦這些機動性很強,破壞性很強的游牧民族,這其中尤為趙國時期的李牧將軍最為出名,首當以長城等等為據點出擊匈奴,讓游牧民族吃盡了苦頭。

秦始皇不懼勞民傷財,大力興建萬里長城,雖說害的天下怨聲載道,但是後世卻嘗到了甜頭。

縱觀中國的歷史,幾次著名的出擊北方游牧民族,哪次不是以長城為據點?霍去病衛青出擊匈奴,將匈奴趕進深山吃土,唐朝李靖出擊匈奴,活捉突厥可汗,除了宋朝沒有把握住長城被蒙元滅掉之外,明朝也是對萬里長城極為的上心,若無不是後來明朝後來內外交困,被吳三桂引清軍入關的話,哪裡還有那屈辱的200年

回首想想,最為經典的大漢帝國、大唐帝國,哪個不是在強大之中滅亡的,東漢時期縱然是三國混戰,北方的游牧民族都是躲的遠遠的,就說當時實力最帶的十數萬烏桓大軍,也不在白狼山被曹操的數千虎豹騎給衝散,單于被活捉,然而曹操對南匈奴等邊民安撫在長城之內,也是給後來的五胡亂華埋下了禍根。

同樣,當年李靖滅掉突厥之後,李世民將邊民安置在了長城之內,尤其是在河北安置了十數萬的突厥等游牧民族戰敗後的邊民,也是導致後來安史之亂的重要原因之一。

若這些人在長城之外的當年五胡亂華和安史之亂會不會重演?這個在我看來或許也是一個未知數,頂多還是個漢人政權的爭奪戰。

西方學著抱怨,都是因為長城,游牧民族啃不動中原王朝,反倒被中原王朝攆的四處亂竄,逃亡到歐洲,對歐洲文明進行了摧殘。

首先要說的是,歐洲沒有什麼大文明,有也是散亂的小文明,因此他們互相征伐,也是在那一小塊地方打的不亦樂乎,然而當匈奴等一些敢於與中原王朝對抗的游牧民族被中原王朝逼向歐洲的時候,以驅虎吞狼之勢,在百年的時間內,滅掉了歐洲諸多王朝,給歐洲的歷史造成了諸多懸念。

由此,不少的西方學者認為,都是因為萬里長城,這些游牧民族打不進中原王朝,反倒被中原王朝狂虐,逃亡到了歐洲,對歐洲進行燒殺搶奪,對歐洲的文明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歐洲文明的走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檀添香 的精彩文章:

數十萬囚徒組成的秦軍,成了號稱百萬義軍的惡夢?
大漢帝國那些事兒,戰神章邯再搶一人頭,不料大難將至

TAG:紫檀添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