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已經有能力製造四代機,為什麼還沒吃透蘇27?根本沒必要

中國已經有能力製造四代機,為什麼還沒吃透蘇27?根本沒必要

在蘇聯解體前夕,蘇-27戰機是最優秀的戰機之一,對我國的戰略及戰術價值也是相當巨大。在引進蘇-27之前,中國的空中力量漏洞百出,而在擁有了數百架蘇-27和蘇-30戰鬥機之後,中國才開始擁有了真正現代化的空軍。蘇27的引進一下子使我們以地空導彈為主的防空體系具有了主動抗擊敵人的能力,另外也使我們的設計力量有了一個優秀的教材。93年到貨的100多架加上國內自產的蘇27,我國現在估計有300多架蘇27。

在蘇27的基礎上,我國研發了殲-11B,但對蘇-27做了「很大的改進」,其中包括減少雷達反射面積,加強機身結構,提升火控雷達性能,新型電傳作業系統和玻璃化座艙。其實早在蘇-27的引進之初,中國就把蘇-27的國產化作為引進、發展中國航空工業的一個重要目標。但是有人提出,如今的中國已經有能力製造四代機了,為什麼還弄不好蘇27的結構和飛控?難點在哪裡?

蘇27的研製過程我們必須敬畏,但總體方向卻不值得效仿。蘇27在試驗和飛行中暴露缺陷、修改設計增重補救的循環一直貫穿著蘇27整個家族的前中期發展歷程。整個飛機修改的數量之多之頻繁,樣機製造了20多架,多架機毀人亡,在人類的航空史上幾乎絕無僅有。我國從不全盤照抄國外的設計,或多或少總會進行一些技術改進,所以我國生產的蘇—27與俄羅斯原產的是有很大不同的。

全面引進的生產線和技術資料足夠我們本土化。關鍵在於從引進這一型戰機開始,中國改變了研發和生產規範,之前沿用蘇聯的研發生產規範,生產出來的飛機,機體壽命短、強度低、可維修性差、飛機減重比不足。不過中國也沒必要完全吃透蘇27啊,哪怕F22在手也沒必要完全吃透。設計理念,飛行數據,氣動布局等大致的東西學會了就可以了。幾十年前的東西了,總有很多過時的。在當今的軍事裝備需求下,持有把蘇27吃透這種完美主義好奇心完全沒必要,抓住發動機短板這個主要矛盾才是真格的,中國不可能過度停留在舊技術難點太久,新技術運用也需要時間磨合,何況不可能仿製一模一樣的裝備,走向自主研發才是唯一道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參閱 的精彩文章:

拉鏈那麼方便!為何我國軍服總是喜歡配扣子?只因這點太重要
飛行員若在訓練中因為機械故障摔了戰機,空軍地勤會被懲罰嗎?

TAG:軍情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