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西風何限,自起披衣看。「點絳唇·五夜光寒」

西風何限,自起披衣看。「點絳唇·五夜光寒」

西風何限,自起披衣看。「點絳唇·五夜光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點絳唇·黃花城早望》

【清】納蘭容若

五夜光寒,照來積雪平於棧。西風何限,自起披衣看。對此茫茫,不覺成長嘆。何時旦,曉星欲散,飛起平沙雁。

①黃花城:在今北京懷柔境內。納蘭扈駕東巡,此為必經之地。一說在五台山附近。

②五夜:即五更。古代將一夜分為甲、乙、丙、丁、戊五段,此指戊夜,即第五更。

③棧:棧道。又稱「閣道」、「復道」。中國古代沿懸崖峭壁修建的一種道路。

④平沙雁:廣漠沙原上的大雁。

點絳唇,又名「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萬年春」等。明代楊慎的《升庵詞品》載:「《點絳唇》取梁江淹詩『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以為名。」最早見於南唐馮延巳《陽春集》。

這首詞寫詞人在異鄉漫漫長夜中難以入眠,故披衣起身出門,表達一種空對茫茫、無端寂寥的情懷。盛冬鈴《納蘭性德詞選》中說:「此詞寫月照積雪,雁起平沙,而人立西風之中,獨對茫茫長夜、茫茫大地,表達了一種空曠寂寞之感。情景相生,頗具感染力。」

詞題「黃花城早望」,黃花城在山西山陰北境黃花嶺後,地處雁北塞上,而距五台山差不多一天多一點的路程。據記載,清康熙二十二年,納蘭性德曾於二月和九月兩次扈從康熙巡幸五台山。而這一次則是受命去大同,途經黃花城宿夜,看到此情此景,有感而發,於是便有了此作。

這首詞在情景交融上營造得恰到好處。五夜指的是五更,也成為五鼓,現在指的是早上三點到五點那段時間。這段時間本是每天睡眠的最佳狀態,然而這首詞的時間恰是這個時間上,以時間的先入為主,點出失眠,以此直接寫出了情感的開端。五更十分,月光如水,寒氣逼人,曠野無盡,殘雪未消,與棧道齊平。北風不止,吹寒而來,薄衣何禁?獨自披衣起身,放眼望向這黑色的寒夜,唯見點點月色、殘雪白光。所見茫茫,情何以堪,不覺長嗟詠嘆。試問這漫漫長夜裡,何時才能熬到天明呢?天邊星辰,星星點點,好像漸漸淡去,怕這天也真快亮了吧?曠野上一隻大雁突然驚起,飛向那不知何方的遠方……

這首詞和納蘭性德的另一首詞《浣溪沙》很相似: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都是半夜難眠,起身獨立茫茫夜色中,殘雪未消,天寒料峭,月光如水,而在表達的情思上也很相似,前者「對此茫茫,不覺成長嘆」,後者「我是人間惆悵客」,都是表現寂寥孤凄的情感。由這一點可以發現,納蘭性德詞的另一種風格:納蘭性德善用開闊的意象表現內心的情感,將環境的空曠凄涼映照在情感上,將大的環境空間疊加在深沉而複雜的小的情感上,給讀者呈現一種極具藝術感染力的表現方式。這種風格在納蘭性德絕大多數的邊塞詞中都能多多少少地體現出來。

西風何限,自起披衣看。「點絳唇·五夜光寒」

納蘭詩詞

「最受歡迎納蘭詞容若公眾號 最具人氣的納蘭詞解讀」詩詞 | 納蘭詞 | 古文 | 唯美 | 短篇 | 隨筆

王國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納蘭詩詞 的精彩文章:

可耐暮寒長倚竹,便教春好不開門。「浣溪沙·欲問江梅瘦幾分」
早月多情,送過梨花影。「蘇幕遮·鬢雲松」

TAG:納蘭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