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張充和 1914年生於上海,祖籍合肥,蘇州教育家張武齡的四女。出身官宦之家,只是到她這一輩已家道中落。她有三個姐姐和六個弟弟,丈夫是德裔美籍漢學家傅漢思(HansH.Frankei1916年-2004年)。在父親的影響下,四姐妹個個蘭心蕙質、才華橫溢,公數充和為最。弟弟們多是出自北大、清華的學者、藝術家。張充和在1949年隨夫君赴美後,50多年來,在哈佛、耶魯等20多所大學執教,傳授書法和崑曲,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她是民國時代重慶、昆明著名的「張家四姐妹」之一,集聰慧、秀美、才識於一身,是陳寅恪、金岳霖、胡適之、張大千、沈尹默、章士釗、卞之琳等等一代宗師的同時代好友兼詩友。她在書法、崑曲、詩詞方面的造詣,早在三十年代就曾在北大開班講授,享譽一時。她的書法各體皆備,一筆娟秀端凝的小楷,結體沉熟,骨力深蘊,尤為世人所重,被譽為「當代小楷第一人」。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對張充和的才學,梁實秋說她「多才多藝」;沈尹默說她的書法是「明人學晉人字」;波士頓大學白謙慎教授說:「她的書法,一如其為人與修養,清淡之中,還有一種高雅氣質。而這種氣質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少了。」中國書協副主席歐陽中石認為:「她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書家,而是一位學者。無論字、畫、詩以及崑曲,都是上乘,很難得。她一貫保持原有的風範,格調極高。像崑曲,她唱的都是真正的、沒有改動過的。書法上的行書、章草非常精到,尤其章草極雅,在那個時代已是佼佼者。」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晚年張充和

世間可下酒的東西有不少。為吃酒而吃酒的,炒幾盤葷或素的菜,或一碟花生米,已是好。風雅一些的,煮一壺月光下酒。作家董橋另得新趣,他說張充和的毛筆小楷漂亮得也可下酒。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張充和 楷書《酒德頌》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沈從文是張充和的三姐夫。《題鳳凰沈從文墓》為1993年張充和、傅漢思到鳳凰為沈從文掃墓時作。

張充和的書法的確好,結體沉熟,骨力深蘊,筆筆穩貼,字字生姿,清淡之中流溢高雅氣質。人們贊她是「當代小楷第一人」。又有人說,看了張充和那娟秀端凝的字,始知自己從未紮好書法根基。

那時候,顏真卿《顏勤禮碑》剛出土,她把新拓的拓片一條條剪出來做成字帖臨寫。後來,張充和每過幾年都要臨一次《顏勤禮碑》,直至暮年。

抗日戰爭爆發後,張充和流落重慶,在重慶她結識了書法家沈尹默,並拜沈為師。

沈尹默是個有趣的老師。他對張充和說:「我只教你方法,但你不要學我的字。」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題蔣風白《尋梅圖》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題蔣風白《雙魚圖》


這兩首詩詞作於1945年。蔣風白(19152004),著名花烏畫家,初名鴻逵,江蘇省武進縣人,1931年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潘天壽先生,1942年任教於四川國立藝術專科學院,1949年後曾任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蘇州工藝美術學校高級講師、蘇州國畫院畫師。抗戰期間,蔣風白流寓重慶,生活窘迫,以賣畫為生,老舍、汪東、梁實秋等均為其題畫捧場。張充和當時已有文名,也曾多次為蔣風白題畫。

收了個學生,卻不要學生學他,奇怪嗎?不奇怪。世界上有一個沈尹默已是好,不需要再複製一個沈尹默出來;要緊的是,幫助張充和找到張充和,使張充和成為更好的張充和。這老師了得。

沈尹默要張充和臨古人字帖,開了十幾種字帖給她,以博學眾家之長,吸收並融會貫通,開創自己的道。

許多年後,張充和談及沈尹默對她的影響時,這樣說:「他讓我把眼界放寬了。」眼界寬廣方能與眾不同。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尋幽》詩


這首七律作於1945 - 1949年之間。詩中的對句「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頗能反映作者的人生觀。作者還曾將這對句寫成隸書對聯。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結縭二十年贈漢思》其一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結縭二十年贈漢思》其二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結縭二十年贈漢思》其三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結縭二十年贈漢思》其四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結縭二十年贈漢思》其五


1968年,為紀念和傅漢思結婚二十周年,張充和作七絕詩二十首。詩前有小序云:「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十九日為漢思與余結縭二十載。時漢思因事去加州,十七日歸,余病兼甸,未能稍備尊俎。追思往昔,歷歷如昨,因枕上口佔二十絕以贈。」張充和為本書自選了其中的五首。第一首講到景山,當時沈從文住在北京,張充和借居姐夫家,也就是在那裡結識傅漢思。景山是兩人約會的地點。第二首提到北京城外的玉泉山。第三首提到的「三海」即中海、南海、北海,張充和、傅漢思曾聯袂在此泛舟。第四首第一句提到「霽晴軒」,原詩有小注云:「軒在頤和園中諧趣園後,自成一園。園中有住宅。一九四八年夏,楊振聲、馮至及兆姐等三家在此消夏。余住琴音閣,漢思住亭子上,下有山石流泉。」詩中還提到了傅漢思當時正在勤奮地學漢語,隨身帶著辭典不時查閱,但是,交談時辭彙依然不夠。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題鳳凰沈從文墓》其一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題鳳凰沈從文墓》其二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題鳳凰沈從文墓》其三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題鳳凰沈從文墓》其四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題鳳凰沈從文墓》其五

張充和書法好,但她寫字多為自娛,很少賣字。有人來求字,倘若礙於情面推拒不了,她會費盡心思打腹稿,醞釀多時才展紙搦筆寫了又寫,試了又試,直到寫出氣勢,排好布局,這才濃墨淡出,一揮而就。作家董橋稱她是「老謀深算」,又說她「寫字實難」。

難得如此「老謀深算」,如此鄭重其事,又如此自出機杼。

你去看當今書壇,有些所謂的書法家,提筆便是「觀海聽濤」「厚德載物」「天道酬勤」「上善若水」,翻來覆去地寫,寫得像是一次次在複印。真是隨意得無趣。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晞周集》1972年 紙本 24.2×16.5 其一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晞周集》1972年 紙本 24.2×16.5 其二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晞周集》1972年 紙本 24.2×16.5 其二

1970年,傅漢思邀請饒宗頤先生到耶魯大學研究生院講學一年,在此期間,為了不使饒先生在異鄉感到過於孤獨,每個周未,傅漢思、張充和夫婦都請饒宗頤到家中吃飯。張充和下廚時,饒先生便在張充和的書房寫寫畫畫,所以張充和家中存有不少饒先生那一時期的書畫。在耶魯大學客座期間,饒先生還填了不少詞,結為《晞周集》,其中有與張充和的唱和之作。張充和曾為饒先生詞《六丑·睡》譜曲,並以玉笛吹之,饒先生稱「聲音諧婉,極縹緲之思」。前輩儒雅風流,於此可見一斑。

《晞周集》由張充和以工整的小楷抄錄後影印出版。詞集最後一頁左下角有張充和落的款「壬子二月張充和書。」款後有一方張充和請周策縱先生刻的小印「今阿買」。「阿買」典出韓愈「醉贈張秘書》詩:「阿買不識字,頗知書八分。詩成使之寫.亦足張吾軍,」在這裡,張充和幽默地把自己比作替人抄詩的「阿買』。

中國高等學府第一位書法藝術教育博士生導師、書法家歐陽中石贊張充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書家,而是一位學者。無論字、畫、詩以及崑曲,都是上乘,格調極高」。

人人贊張充和字寫得好,張充和卻說雖然她對書法有種宗教般的熱愛,但她寫字就是為了玩玩。「我寫字、畫畫、唱崑曲、做詩、養花種草,都是玩玩,從來不想拿出來給人家看。」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晚年的張充和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雲龍佛堂即事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隸書對聯


張充和的對聯不多見,這是少數的幅。對聯的句子是張充和上世紀40年代作的首七律《尋幽》中的兩句,頗能反映她淡泊的人生觀。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臨蘇軾《黃州寒食貼》


《黃州寒食帖》是蘇軾的行書名作,內容是一首遣興的五言詩。1983年,張充和在舊紙上臨了此作,當時在耶魯大學歷史系任教的余英時先生見後十分喜歡,索取懸置家中。此件雖為臨作,但並沒有完全亦步亦趨,從布局來看,每行的字數和原作並不相同。原作點畫飄逸,張充和的臨作則顯得蒼勁,大概和所用紙張質地有關。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沈從文別集》題籤1992年紙本 18.5×11.5


張充和出生在個大家庭,張家不但姊妹兄弟多,而且從事文 字工作的也不少。三姐夫沈從文是名作家,眾所周知。二姐夫周有光,是語言學家,如今已經一百多歲,仍然著述不輟。張家親友的著作常由張充和題籤,比如說,周有光先生2005年在三聯書店出版的《百歲新稿》就是由張充和題寫書名。不過題籤最多的還是沈從文的著作。1988年沈從文去世後,不少出版社都重印了他的舊著。無論是他的全集,還是選集,或是紀念他的文集,大多由張充和題寫書名。上圖是她為嶽麓書社1992年出版的《沈從文別集》題寫的書名。為人題寫書名,張充和講究的是端莊,所以,她通常選擇楷書。

「薦讀」張充和:生活的智慧

小楷《道德經》冊頁(節選)

玩,不是無事可做、一事無成,也不是玩物喪志,而是認真地去做一件事情,做事,找樂,養心,自在。玩,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張充和玩書法,玩的是修身養性。書法是修身養性的佳品。一管柔軟毛筆,一個個漢字,在宣紙上,濃淡相間,縱橫交錯,滿紙煙雲,又取捨有度,鬆弛得當。這是在寫字嗎?是的。卻也分明是在寫生活的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