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艦炮真講究,炮口得有套:我軍的最實用,緊急時直接轟掉

艦炮真講究,炮口得有套:我軍的最實用,緊急時直接轟掉

【揚基幀察站】

自從人類用上身管武器以來,就發現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煙熏火燎的管子,是比大刀長矛厲害多了,但平時也必須得費心維護。

雖然河馬對中古時代火炮的了解程度相對較少,但我也大體知道:哪怕是經常要把火炮與迷信連在一起的古代乃至近代中國,那些前裝大炮在被「穿紅戴綠」裝飾起來的同時,還是要抹桐油作保養的。

這種現代複製品的精確程度姑且不論,至少「穿紅戴綠」是早先實情

現代桐油……有防腐防水等功效,用於早期火炮外部與內膛維護,也是很常見

身管武器的殺傷力、穿透力與射程,固然給人類的戰爭形態打開了新的殺戮之門;但由於其早期使用的發射葯是黑火藥,發射後殘渣多、吸水,導致身管腐蝕嚴重。尤其是在前膛裝填時代,一端開口,另一端封死的結構,使得清理工作更加費事。

所以很早就有了給槍用的通條,而在給火炮配套的一整套裝彈設備中,就有清理殘渣,擦凈內膛的裝彈桿。

6個設備中,Worm和Sponge都是清理炮膛的

而到身管武器應用于海戰時,問題可以說是更加大條了。海洋的鹽霧環境對軍艦本身的影響,前兩天咱們在辱印的時候已經說過一回;金屬材質,而且在發射時被急劇加熱的槍炮在面對鹽霧時更是要接受考驗。所以在鋼鐵技術不夠好的時候,使用銅炮一是看重其應對膛壓的能力,二則是看重其抗腐蝕性能。

1940年,英國水兵在清理羅德尼號戰列艦的406mm主炮,看著好像還行?

隨著火炮技術的發展,雖然無煙發射葯的應用、以及後膛裝填似乎讓身管內膛的清理降低了一些難度,然而鋼鐵技術的進步也使得火炮倍徑越來越高,身管越來越長;這就讓火炮在海戰之外的維護保養更加複雜——光是擦炮管的場面,就極為壯觀。

1916年,美國海軍水兵正在用超長的通條擦俄克拉荷馬號戰列艦的356mm主炮炮管,其中拼接通條的各個節,還是維護工作中很重要的參考,畢竟身管太長,得一段一段擦

日本海自維護Otobreda 127/54艦炮時,通條上有標記位置,每一段擦10下,擦完拔出來一段再擦10下

這種齊心協力的壯觀場景,雖然隨著軍艦主炮回到了中口徑,逐漸消失,但是擦炮管(或者叫拉炮管)依然是海軍中數得上的重大「力氣活」。

我軍水兵們在擦拭一艘903型補給艦的76F型雙37艦炮

日本海自水手在齊心協力清理Otobreda 127/54艦炮炮膛

這種一個水兵單挑一門127艦炮(美國海軍女水兵在擦MK 45主炮的炮膛)的場景,非得有怪力不可

總之,和陸軍坦克兵一樣,海軍的炮手擦炮也是個大活兒。所以平時若把艦炮內膛不加保護,暴露在海洋環境下,日晒雨淋加鹽霧侵蝕,那也顯然是糟糕的失職行為。所以在下筆千言、鋪墊萬里以後,河馬終於要寫到本文的主角了:

炮口帽塞,Tampion!

當然這個拼法,和涉及海軍/航海的諸多英語詞一樣,有著相當大的亂來和混淆成分,也可以拼寫為tompion。至於tampion這個詞,相信英語比較好的朋友,已經發現了這個單詞有點熟悉——去掉字母i立刻就不正經了起來。

作為海軍家的孩子,炮口帽塞對我而言是非常常見的東西。在前後甲板,抬起頭來,就能看見100mm/130mm主炮上的炮口帽塞,上面往往還有個紅星。

非常常見的東西.jpg,此時的我家已經隨調到舟山,這是舟嵊小學的校服,當然了,紅星不對正是一種逼死強迫症的常態,左手敬禮就不好說是學誰了

小時候還有個疑惑,在各類紀錄片里「驚鴻一瞥」的西方風帆戰艦,有密密麻麻好多層的舷炮,那麼最下層距離水線那麼近,炮門不會進水嗎?而且炮管伸出去那麼多,難道要勇敢的水兵吊著繩索到舷外來拆炮口帽塞么?畢竟水兵吊繩索到舷外,是碼頭上維護艦艇表面塗漆常見的操作。

後來看的材料多了,才知道這個炮門平時會關起來,而火炮是發射時推出去的……當然炮口帽塞就摘掉了,並沒有高海況下掛著一串水兵在拆炮口帽塞的詭異場景。當然除了炮口帽塞,維護內膛的辦法,是用炮口帽塞,把少量橄欖油與一個圓球關進炮膛里,隨著風浪搖來晃去的艦艇能讓炮膛充分潤滑並防鏽

英國海軍「勝利」號風帆戰列艦的炮門、火炮與炮口帽塞

炮門關閉時艦內的景象,上面是吊床,滑輪和繩索是用來拉住后座的火炮,協助水手將其複位的,此時只需要一個靈巧的水兵就能拆下炮口帽塞

古舊時代的輕武器我可以說相當了解,但是重武器就真的所知不多,就不繼續跑題了。如果說,山貓可以從窗戶和雨刷來分析艦艇批次區別/改進狀況是他在海軍領域的特技;而我的一個奇怪關注點,則是炮口帽塞。

炮口帽塞,按照廣義和狹義的時間順序,可以分為三種流派,分別是「精雕細琢流」、「樸素流」和「(實戰)一次性流」。

炮口帽塞是一種設備,可以是木製、金屬制、帆布制、橡膠制或塑料制的帽塞,用於在平時保護火炮內膛不受異物侵入。炮口帽塞是無論什麼軍兵種的火炮,都有的設備,但是海軍艦炮上,帽塞本身發展成了一種藝術作品。

99A的火炮帽塞就比較樸素

像是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因為其海上力量歷史悠久,圍繞其武裝力量又有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它們的炮口帽塞,的確符合「藝術」的描述,相當繁複精緻。

1917年,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上381mm主炮的炮口帽塞,還真的是個女王坐像

1976年,英國12I型「利安德」級酒神女祭司號護衛艦上銅炮炮口帽塞

英國23型「公爵」級阿吉爾號護衛艦上的炮口帽塞

法國聖女貞德號巡洋艦上的炮口帽塞

就連英聯邦的小弟們,也或多或少繼承了這種炮口帽塞文化。

澳大利亞海軍澳大利亞號重巡的203mm主炮炮口帽塞

不僅僅是主炮,就連火箭深彈發射器上,都有帽塞。

火箭反潛深彈發射器上的帽塞

說起來,也是很有意思的一點——大約因為是世界海軍舞台上的後來者,美日俄中四國海上力量的炮口帽塞,在裝飾上就相對簡單,有的甚至沒有裝飾。比如中美俄三國,都用過五角星這個非常樸素的裝飾元素——就跟這三支海軍的軍銜袖章均以五角星作為裝飾元素一樣。

之前用過的圖片——053H2G型護衛艦雙37炮口帽塞

2002年的密蘇里號戰列艦上,其炮口帽塞上只有一個非常微小的星星,這種炮口帽塞,用英式英語來描述叫「unadorned」,樸素的

俄海軍1155.1型大型反潛艦的AK-130艦炮的炮口帽塞

956型的炮口帽塞,白色帆布套 手塗紅星是非常常見的

這也是一艘956型,可見毛子還換過新版炮口帽塞,圖案就是其雙頭鷹國徽;當然以英法的標準,這個圖案雖然複雜,依然是「樸素」流派的——因為並非艦徽

就算是比較能擺譜的舊日本帝國海軍,長門型戰列艦的410mm主炮炮口帽塞也就是一個黃銅塞子一個把手

長門型陸奧號戰列艦的主炮,可以看清這個炮口帽塞非常簡單

海自金剛型驅逐艦的炮口帽塞,更加樸素,沒有裝飾

不過,海自也有例外,在朝日型朝日號驅逐艦的炮口帽塞上就有這種海自徽章——當然這是交船儀式上的炮口帽塞,平時的朝日型也就是「樸素流」了

平時的炮口帽塞上,就只有個把手

當然,炮口帽塞在其他軍兵種也有應用,而其用途也不僅僅是保護膛內不受腐蝕。比如二戰期間,美軍駕駛P-51、F4U等戰鬥機的「老鳥」,就會用膠帶堵上機翼上航空機槍的槍口——相當於整流罩,開火前飛機會減小一些阻力,獲得更好的佔位機會;開火時,槍彈也可以輕鬆把透明膠帶轟開。

F4U的膠帶槍口帽塞

這種湊合的設計,放在同時期的海軍——至少是主炮上——顯然是不可接受的。遙想1914年薩拉熱窩事件後,訪德的英國皇家海軍艦艇緊急拔錨回國時,此時皇家海軍尚有閑暇,在臨行前向陪同的德國艦艇發出「今日為友,明日為友,永遠為友」的旗語,可以說風度翩翩、雅量非凡——即使後來雙方在日德蘭海戰打的頭破血流。所以,有個精緻美麗的炮口帽塞也挺好,反正只有到了打仗前才會取下,而且就算是在強調機動佔位的炮戰時代,誰也不差炮口這點阻力不是?

而現代海軍面對的情況就複雜的多,且不說西太平洋海上對峙的複雜形勢,就算是打打海盜,那炮口帽塞也完全可能出現「來不及拆」的狀態:因此,橡膠與塑料的炮口帽塞開始大行其道——比原本的「樸素流」還要貼近實戰的「一次性流」,而這也是和當代軍艦普遍裝備的多管高射速近防系統密不可分的。

「密集陣」的黃色塑料塞子

比如,「密集陣」近防炮有6個管子,美國海軍一般就用黃色塑料塞子塞住,啟動時完全不需要人員參與,直接開火,炮口帽塞直接崩飛到海里,也不影響工作(這玩意兒是全自動的,不給個停下來的指令就會六親不認地繼續打,比如日本海自的夕霧號驅逐艦的「密集陣」,還曾誤擊過美軍獨立號航母上的A-6攻擊機)。

近景看的更清楚

6個管子也不算啥了,除了國外的「卡什坦」、AK630M2和「梅羅卡」這類12管近防系統以外,我們的「萬發炮」H/PJ-11(俗稱1130)近防炮就有多達11個管子。如果每個炮口帽塞都和英法那樣精緻的話……估計每次開火前準備得好久,對海/對空部門的軍人會一邊卸炮口帽,一邊罵設計者的娘啊。

來啊!你來拆啊!

更有意思的情況是,人民海軍的炮口帽塞,還曾有個奇怪的「百舸爭流」階段。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的海軍造艦速度是相對比較慢的。而之前的76式130mm艦炮、79式(A/B)100mm艦炮,61式雙37mm艦炮,76式雙37mm艦炮,都有配套的炮口帽塞。

老163南昌艦130mm主炮的炮口帽底色是灰白色的

053H2型護衛艦和051G型驅逐艦均使用雙100系列主炮,從圖中看炮口帽的形制也相似

後來隨著人民海軍建設的大踏步前進,被軍迷們俗稱為「下餃子」的階段到來。快速提升的海軍總噸位,急速更新的武器裝備,給海軍人員結構及培養體系(尤其是熟練掌握業務的幹部與士官),乃至武器裝備配套設備,提出了一個不小的考驗。

隨著先進近防火炮的普及,我人民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的末端反導防禦能力有了極大提升。但是要給這麼多管子備的炮口帽,卻沒來得及跟上。

這種大的蓋子固然只需一次裝卸就好,但就沒法「一次性」了

而正如海軍軍歌里所唱的「愛護軍艦,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讓火炮炮膛暴露在海洋鹽霧環境下,是不可接受的。在這一時期,不等不靠的各艦單位開始自己想辦法保護炮膛,也就是自行訂造炮口帽塞。一時間,我海軍艦艇的炮口帽塞有各種各樣的形制。其中就有比較老派的海軍軍人,會去訂製帶有紅星的金屬炮口帽塞

在這艘停在香港開放的052D的H/PJ-45A-130-1上,考慮到當天下雨,河馬沒看到炮口帽塞還是感覺有點奇怪的

炮口帽塞看似簡單,好像有一些加工能力的廠家就能做。但是,因為炮口帽塞要牢牢地呆在炮口,防止煙霧水汽進入,更要保證不會隨著艦艇因為風浪橫縱搖輕易掉落,所以還出現過訂製的炮口帽塞不夠牢固,被用戶單位退貨的狀況。

而作為具體操縱、管理各型火炮裝備的艦艇對海/對空部門,部門裡的幹部們談起這些事兒也是感慨頗多。在那段過去不久的時光里,曾經有過各種形制的炮口帽,也有因為要等炮口帽,導致水兵們不得不提高火炮內膛保養頻率的情況……

還好一番忙碌之後,新型艦艇的炮口帽塞也終於敲定了下來——為了實現我軍「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實戰化戰備保障要求,我新型艦艇採取了橡膠/塑料炮口帽塞為主的形式。

使用樸素的橡膠炮口帽塞的H/PJ-26型76mm主炮

這種軟質橡膠/塑料炮口帽塞,在保證平時保護火炮炮膛的同時,還可以靈活應對各種情況。比如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即刻開火時,完全不需要水兵跑過去摘掉炮口帽塞,直接轟出去就行,不會損壞火炮和彈藥,也不影響精度。其價格便宜量又足的特性,也讓各類速射近防炮有了合適的炮口帽塞——緊急啟動時轟掉就行了,不用一個個拆了。

當然,「(實戰)一次性流」是高度實用化的思路所決定的。隨著人民海軍建設腳步的前行,海軍這一軍種代表的國家禮儀、大國形象的需求,也讓各艦開始配備專門的金屬炮口帽,上面有經典的紅五星。這種炮口帽的使用頻率遠不如橡膠/塑料炮口帽塞,但在開放、訪問等儀式慶典上,它卻能作為戰艦主炮的一個細節,向世界呈現我人民海軍的本色與品格。

即使按照英法的標準,我們的炮口帽塞一直是「樸素流」,但在我心目中,這是最好看,最讓人親切的炮口帽——要是有機會收藏一個就好了啊!至於剛剛說的這種金屬質帶紅星的炮口帽嘛……照片沒有找到,相信我,大家會有機會看到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揚基幀察站 的精彩文章:

TAG:揚基幀察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