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冼星海小傳:譜寫民族危亡的最強音,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冼星海小傳:譜寫民族危亡的最強音,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雪爪淤泥)

【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小傳:譜寫民族危亡的最強音,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114年前的今天,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生於澳門的一個貧苦家庭。 6歲,冼星海隨母親去新加坡,進入養正學校讀書。在學校軍樂隊他開始接觸樂器和音樂訓練。

1918年,13歲的冼星海進入嶺南大學(現中山大學)學習小提琴,開始正規的音樂課程。因為他吹奏單簧管很有韻味,由此得到「南國簫手」的雅號。

1926年春(21歲),冼星海考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靠在學校圖書館任助理員維持生活。

1928年,冼星海進入上海國立音樂學院,主修小提琴和鋼琴,後因參加學潮被迫退學。

1929年(24歲),冼星海去巴黎勤工儉學,在巴黎靠餐館跑堂、在理髮店做雜役等維持生活。 1934年(29歲),冼星海考入巴黎音樂學院高級作曲班,學習作曲兼學指揮。

1935年,冼星海畢業回國,投入抗戰歌曲創作和救亡音樂活動,創作大量群眾歌曲,並為電影《壯志凌雲》《青年進行曲》,話劇《復活》《大雷雨》等作曲,同時參與創辦立信會計學校(現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音樂訓練班,培養了一批音樂人才。

(在巴黎音樂學院的冼星海(前排左二))

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他參加上海話劇界戰時演劇二隊,進行抗日文藝宣傳。一次,冼星海參加了上海學聯到郊區救亡宣傳的活動。國民黨當局派保安隊到現場阻止學生,對峙時劍拔弩張。

一位青年詩人當即創造一首詩交給冼星海。冼星海懷著滿腔激憤,朗誦了兩遍,倚牆只用了5分鐘就寫出曲譜——「槍口朝外/齊步前進/不傷老百姓/不打自己人/……」這首《救國軍歌》當場在學生中唱響。

(冼星海宣傳抗日)

1938年9月,冼星海接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全體師生的邀請電報。他高興地對妻子錢韻玲說:「我們到延安去吧。」這年11月,兩人攜手來到延安。冼星海在延安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並在延安「女大」兼課。在魯藝,他負責音樂理論、作曲的主要課程,還教授音樂史及指揮。

在延安的一年半,他進入創作的巔峰期,譜寫了《軍民進行曲》、《生產運動大合唱》、《黃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經他譜曲的《黃河大合唱》,成了當時中國救亡圖存的最強音,堪稱中國最偉大的合唱作品!

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慶祝魯藝成立周年晚會上,冼星海穿著灰布軍裝和草鞋、打著綁腿指揮《黃河大合唱》,在場的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首長連聲叫好。更有許多人唱著「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走向抗日戰爭最前線。

(冼星海指揮黃河大合唱)

1940年5月(35歲),冼星海赴蘇聯,為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進行後期製作與配樂。臨行前,毛澤東在家中請他吃飯並餞行。

1941年6月22日,隨著蘇德戰爭爆發,該片製作停頓。他想經新疆回延安,卻因當地軍閥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斷而未成,被迫羈留於哈薩克的阿拉木圖。

(冼星海與魯藝合唱團女聲部成員)

在供應十分困難的戰時條件下,他相繼完成了《民族解放交響樂》(「第一交響樂」)、《神聖之戰》(「第二交響樂」)、管弦樂組曲《滿江紅》、交響詩《阿曼該爾達》和以中國古詩為題材的獨唱曲。

因勞累和營養不良,他的肺病日益嚴重。1945年初,蘇聯有關方面將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醫院接受治療。剛住進醫院,冼星海便開始創作管弦樂《中國狂想曲》。

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病逝,年僅40歲。冼星海被安葬在莫斯科近郊公墓,骨灰盛放於一灰色大理石小匣,匣子正中鑲著音樂家的一張橢圓形照片,周圍環繞緞制花束,下刻金色俄文:中國作曲家、愛國主義者和共產黨員:黃訓(冼星海赴蘇聯後用的名字)。

1945年11月14日,延安各界為冼星海舉行追悼會。毛澤東為他親筆題寫了輓詞:「為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致哀!」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377篇作品,營員「雪爪淤泥」的第31篇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象歷史 的精彩文章:

馮雪峰小傳:魯迅一生的「好朋友」,與毛澤東神交的「中間人」
70年前的今天,乞討要飯長到2米28的「籃壇巨無霸」穆鐵柱誕辰

TAG:萬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