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蔡徐坤,敢不敢跟廣東人打籃球?

蔡徐坤,敢不敢跟廣東人打籃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新周刊

IDnew-weekly

作者詹騰宇

廣東這地方,到底住著什麼樣的人?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吃遍自然界的人、普通話困難患者,喜歡足球的,或許還會回答這裡是球迷大省。

比起這些標籤,廣東人愛打籃球,在名聲上似乎並沒有那麼響亮。

事實上,廣東人對籃球愛得深沉,在籃球場上的講究和執著,不比對吃食的少。

廣東人的日常離不開籃球:看球、聊球、打球,被高手打爆,練成高手打爆別人。

在廣東,每一個年齡段都有大量的籃球人群和相應的比賽,從一條村到一個省,從5歲到65歲,都有得玩。

廣東的高水平聯賽,通常被坊間戲稱為村BA

球員限制少、比賽接地氣。

騰訊企鵝智庫發布的《2018中國籃球產業白皮書》顯示,籃球已經成為中國第一運動,且呈現年輕化傾向。

20歲以下年輕人和25-35歲成年人兩個典型群體中,反饋身邊好友喜歡籃球最多的網民分別為52%和40%左右,在所有運動中排名第一。

而綜合職業隊戰績、民間籃球發展程度,廣東分明已然領先國內。

你能在一場廣東地方籃球比賽中,同時見到家鄉的老熟人和大殺四方的怪獸球員。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雜糅的運動體驗,卻也是廣東人習以為常的、這片土地性格中的一部分。

籃球在廣東

廣東人的早晨從慢悠悠的早茶開始,也從汗淋淋的籃球場開始。

小區樓下、村頭空地、學校操場里的嘭嘭聲,是廣東人再熟悉不過的BGM。

給廣東人一個籃框,他們能打到地老天荒。

從院子到村、區、鎮,再到市、省,再到CBA的各級聯賽,打籃球的廣東人總能找到自己參與籃球的方式。

NBA球星來中國做活動,必到廣東。

這裡的地級比賽參與人數多、觀眾多、水平高,本地高手頻出,三不五時還有黑人球員、專退球員、業餘大神來教小年輕做人。

想像一下:

你曾以一己之力率院籃球隊殺進全校聯賽四強,是遠近聞名的廣東某高校南區八號樓乞丐版庫里。

恰逢春節,你爸喊你回村參加籃球比賽。

你放下手中的泡麵微微一笑,可算輪到老子了啊

欣然收拾好行頭歸家,準備享用本村美少女(年齡介於5—55歲之間)的歡呼和對手的驚恐臉龐,彷彿自己是曾經的廣州七中校隊隊長吳亦凡或佛山林書豪鍾顯超。

賽前訓練,你剛換好戎裝準備秀兩個花式上籃做好一戰成名的鋪墊時,突然發現對方上來兩個極具壓迫感的老黑。

目測一個一米九五一個兩米零五,肌肉線條分明得像你爺爺留下來的紅木雕椅。

在你還沒反應過來怎麼回事時,他們已經往你堪堪能摸到的籃筐上面開砸:

戰斧,背扣,空接——在你想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的時候,已經吃了兩記in you face騎扣了。

不僅如此,你還發現對面有一兩個明顯不熟的男子:

那個梳辮子頭的少年過你們隊速度最快的人,彷彿在過清晨的馬路;

那個體格強健的大哥感覺沒怎麼用力,就讓你們中鋒啞了火。

你流下了不爭氣的眼淚:爸,我不打了,我想回家。

這就是廣東籃球,即使村裡的籃球賽場,那也是真正的江湖。

2019年年初,廣東省男籃聯賽在順德開打,男籃國家隊主教練李楠受邀到現場,化身粵吹:

我當運動員的時候就聽說過廣東的籃球氛圍非常好,業餘比賽非常多,很多退役的運動員都在這些比賽中再度找到自己的位置

以及,他提到了廣東籃球歷來紅火。

但真正了解的,是雅加達亞運會上,由東莞草根球員組成的中國三人男籃勇奪冠軍。——

不好意思啊韓國隊,你還記得去年亞運會三人籃球比賽絕殺你們的那個廣東小夥子么?

當時代表三人籃球國家隊出戰雅加達的四名隊員里,有三人來自我要上奧運全國三人籃球擂台賽冠軍隊東莞麻涌。

分別是東莞麻涌鎮宣教文體局職工肖海亮、廣州體育學院老師黃文威、廣東工業大學在校生曾冰強。

其中,肖海亮打過NBL聯賽,黃文威和曾冰強則同出於東莞四中和體校體系。

他們時常在基層民間比賽授業,讓廣東民間籃球的面目變得愈加清晰。

廣東籃球,真正在民間

三人籃球國家隊的成功,只是廣東籃球整體發展的一個很小的切面。

它只能證明在這片籃球的土地上可以產生高手,但廣東籃球顯然有更多玩法。

彼時站在中國三人籃球隊身後鼓掌慶祝的籃協主席姚明,對民間體育有許多精闢見解。

他早在出席2019年籃球世界盃預選賽抽籤儀式時便提及兩件事:

一是打好2019世界盃拿到東京奧運會入場券;

二是強調廣東省的民間籃球運動模式已經初步成型,非常值得借鑒。

姚明論述的重點是:每個地方都有不少籃球愛好者,但有效的組織起來進行一場正規、統一的比賽,那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了」。

運營方既要接地氣又要專業,並不容易——而這正是廣東籃球興盛的深層次原因。

打個比方,東莞擁有CBA霸主球隊,但這在東莞人的籃球生活里,只算冰山一角。

東莞市總共有5700片籃球場、57座多功能體育館,市聯賽男子甲組比賽達到省級水準,下設三級聯賽,迄今打了16年。

最近一屆吸引了32個鎮街、60多支隊伍、200多場賽事和十餘萬觀眾觀看。

僅大朗一地每年舉辦國際、國內以及鎮內賽事愈千場,市聯賽、鎮聯賽、村聯賽之外還有企業聯賽、機關聯賽、青少年聯賽。

大朗是東莞本土常年王者,而南城則請到了前國青教練王懷玉。

「在東莞,從幼兒園到臨退休的人都有比賽可打」,此言非虛。

能炒熱氣氛,能提振面貌;下能溝通鄉里,上能輸送人才。

好玩,且有意義,有職業化與商業化的想像——這不就是民間體育最好的模樣么?

我們喊了那麼久的體育重在民間,廣東籃球是一個活生生的好例子。

廣東人打的,不只是籃球

體育在民間的蓬勃發展,大城市其實不如小城鎮有優勢,因為小城鎮的資源人脈集中,滲透快,傳播廣。

對地級市的各個區而言,籃球是一個躋身全市話語體系的途徑,是展示城區形象的重要部分;

對村落宗族而言,籃球則非籃球那麼簡單,它是各個村之間充值較勁的工具。

從這個角度看,村裡人眼中的籃球與龍舟相差不遠。

十來個大老爺們一邊大喊一邊揮汗如雨,全村人站在兩旁高聲吶喊助威,全然是嘉年華式的活動。

比賽組織得好,群眾喜聞樂見,無論看熱鬧還是看門道都能得起歸宿。

許多鄉賢報答故鄉也就有了落點,經濟與情感都可以通過籃球為紐帶不斷循環。

為什麼是籃球?

因為其他運動類型很難有這種便於開展又容易激起情緒的特性。

比如乒乓球場地也多,但場地太小、觀感憋屈,容納不下觀眾齊聲吶喊的澎湃熱情;

足球所需的人則太多,技術過於精細,更重要的是場地限制過多。

2019籃球世界盃由中國8個城市聯合舉辦,其中廣東佔了四個,廣州、東莞、佛山、深圳,絲毫不出奇——這是廣東這麼多年來籃球基礎建設的自然成就。

甚至因為小兄弟們太過強悍,老大哥廣州在省內籃球界反而不佔優勢。

三支CBA球隊分別來自東莞(廣東東莞銀行)、深圳(深圳馬可波羅),以及前身是佛山龍獅的廣州龍獅籃球俱樂部。

而龍獅一半主場在天河體育館,另一半主場在佛山南海。

南方籃球,福建和廣西的村鎮聯賽也極為紅火。

但論及職業隊成績和城市籃球基礎建設,與廣東不可同日而語。

一個月前,廣東東莞銀行剛剛直落四局拿下新疆重奪CBA總冠軍,史上第九次奪冠。

但這在以吃飯睡覺打籃球為日常的廣東人眼裡,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因為底子好,老廣很淡定:前些年宏遠丟了冠軍,我們就再拿回來啊。

宏遠奪冠的重要程度,很難說會比咱們區在市聯賽進八強了更重要——

你拿冠軍我也打,不拿冠軍我也打,無論如何我們都愛籃球,沒區別的。

說到底,廣東籃球厲害在哪?

看著玩,氛圍好;

打著玩,場地多。

要進階,有教練;

要進隊,多選擇;

要對抗,多得是高水平比賽;

想看球,從你所在地區的隊看到職業隊都有大把選擇——一項運動發展至此,

被譽為國內標杆實不為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OT男人 的精彩文章:

這世上竟然有胖子穿比瘦子穿更帥的衣服?

TAG:HOT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