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若恐龍逃過了隕石撞擊的劫難,它們會不會演化出「智慧」呢

若恐龍逃過了隕石撞擊的劫難,它們會不會演化出「智慧」呢

大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稱霸地球上億年的恐龍(確切的說是「非鳥恐龍」)徹底的銷聲匿跡了,成為古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團。上世紀末期,美國的古生物學家阿弗雷茲父子在白堊紀末期的地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銥——這麼高濃度的銥,人類僅僅在隕石中發現過——進而提出「隕石撞擊假說」。此後,尤卡坦半島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被科學家們發現,阿弗雷茲父子的「隕石撞擊說」得以證實:白堊紀末期,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非鳥恐龍的大滅絕,這一顆小行星的直徑在10千米以上,它在尤卡坦半島附近撞出一個直徑180千米的巨型隕石坑,其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萬億噸TNT當量。

除此之外,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認為,印度西部的德干高原火山也是非鳥恐龍滅絕的一大推手,滾滾岩漿從地下深處噴涌而出、造成了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火山活動,數十萬年的時間裡,流淌的岩漿淹沒了大約16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蒙古國的領土面積。如此規模浩大的一次火山活動,致使全球的生態系統日漸惡化,非鳥恐龍也不可避免的走了下坡路,加之小行星的致命一擊,飛鳥恐龍就跌入「滅絕」的深淵中。近日,一個科研機構邀請多位古生物學家、進化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向他們諮詢了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即飛鳥恐龍逃過小行星撞擊的一劫,它們會演化成什麼樣子?會不會出現「智慧」和複雜的社會關係網路呢?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托馬斯.霍爾茨(Thomas Richard Holtz)認為,如果那一顆小行星並未撞擊地球,那麼恐龍一族的命運也不太樂觀。大約3500萬年前的「新生代交替期」,一直生存繁衍的恐龍和大型哺乳動物會遭遇一系列的困境,由於南美洲大陸和澳洲大陸漸漸遠離南極洲、引發了海洋環流的變化,全球氣候也發生異變,平均氣溫更低、平均降雨量減少,熱帶雨林的覆蓋面積漸漸縮小、而灌木叢林地的覆蓋面積逐步擴大。為了適應這種新環境,食草類恐龍和哺乳動物會一同演化出適合咀嚼植物纖維的牙齒,它們口部和鼻部的生理結構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更有利於它們進食比較堅韌和粗糙的草。

進入260萬年前的「更新世時期」,地球的平均溫度更低,中、高緯度地區更為寒冷,哺乳動物們進化出了蓬鬆的皮毛,而恐龍一族進化出了豐厚的羽毛。與侏羅紀、白堊紀時期的恐龍相比,更新世時期的恐龍體形更小一些,可為數不多的巨型恐龍仍在繁衍生息。此時,陸生的大型恐龍、以及海洋中的滄龍和蛇頸龍等等會抑制哺乳類動物的生存和發展,比如大型食肉類哺乳動物和大型偶蹄類哺乳動物未能出現,不過,體型較小的哺乳類動物仍會蓬勃發展,比如老鼠、兔子、犰狳等等,它們會在恐龍的陰影中生存很長一段時間,直至人類出現。

隨著灌木叢林地的退化、以及草原的不斷擴張,一些靈長類動物適應了樹林之外的環境,漸漸演化為原始人類。這些原始人類從食物鏈的中下游起步,朝著食物鏈的頂端不斷邁進,他們的大腦越來越發達、越來越擅於團隊協作,而且他們還學會了使用工具和火。原始人類的發展壯大,導致了世界上一部分大型動物的滅絕,這一次滅絕的不是猛獁象,而是「活化石」一般的恐龍一族。也就是說,即便6500萬年前並無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今時今日也不會生存著霸王龍、劍龍、翼龍等等恐龍。

小考題:若人類的生物技術突飛猛進,你認為人類該不該復活恐龍?歡迎你留言討論。

(本號專註於科技前沿、歷史拾遺、奇聞異事和人物品鑒,還望你的關注和訂閱,萬分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讀百卷 的精彩文章:

抉擇可以多麼艱難?「三思」也不一定做出正確的選擇
人們對基礎研究仍有偏見?丘成桐認為,「重視」不該停在口頭

TAG:品讀百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