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安信:一邊接連爆雷,一邊拿獎拿到手軟

安信:一邊接連爆雷,一邊拿獎拿到手軟

科技自媒體 / 沈氏三公子

是福還是禍,是禍躲不過。

針對5月22日上交所下發的《關於對安信信託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的事後審核問詢函》,安信信託在端午節期間進行了回應,且不論回復內容如何,單是這個時間點就選得令人佩服,人們忙著過節沒空關注,而經過小長假的消化後也可將市場衝擊最小化。

不過,這些處心積慮的安排並沒有創造奇蹟。

逾期產品高達25個,總金額超百億

6月10日,安信信託開盤即大跌,盤中一度跌停,當天收盤於4.31元,較前一交易日大跌9.83%,創下今年2月13日以來的最低點,較3月7日最高峰的9.60元蒸發了55%。

黑洞太大,讓人無法不恐慌。

在官方回應中,安信信託承認,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20日期間,該公司出現違約或延期兌付的信託產品數量有25個,涉及金額約117.6億。

安信信託未能如期兌付的項目數量如此之多,金額如此之高,遠遠超過了此前市場預期,甚至超過了去年的「雷震子」中江信託,後者逾期項目儘管35個,總規模也不過79億元。

安信信託違約或延期兌付的信託產品具體為哪些,最終投資標的是什麼,募資金額多少,進展如何,目前均不得而知,該公司在回復中試圖用《信託法》申請豁免披露具體信託項目詳細信息,上交所是否會堅持讓上市公司披露進一步信息尚有待觀察。

不管結果如何,安信信託與控股股東上海國之傑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實控人高天國之間是否存在關聯交易,始終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公開資料顯示,國之傑的主業是房地產,而安信信託此前已被曝出存在兌付危機的中民投董家渡項目、深圳羅湖城市更新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新農村發展基金集合信託計劃等均系房地產項目。

都說信託與銀行、保險、證券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體系,但作為一家專業的金融機構,安信信託在基本的財務管理方面似乎也不盡如人意。

5月初,安信信託發布公告稱,由於工作疏忽,2018年度財報有關賬務處理存在會計差錯,營收從之前的-8.51億元更正為2.05億元,前後相差逾10億元。

相對於康美葯業數百億的財務黑洞,安信信託的10個億差錯似乎有點上不得檯面,但紛紛擾擾的背後真的是這屆財務人員水平太差么?

一邊踩雷,一邊拿獎拿到手軟

在過去的三年間,安信信託連續凈資產收益率排名第一,2017年實現營收55.9億元,在68家信託公司中排名第一,凈利潤36.7億元,僅次於平安信託,排名行業第二,但2018年卻遭遇滑鐵盧,當年取得營業收入2.05億元,同比減少96.34%;歸母凈利潤-18.33億元,同比減少149.96%。

除了行業因素外,安信信託連續踩雷更為直接。

2018年9月28日,安信信託對截至2018年9月28日持有印紀傳媒股票對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計提減值損失,經核算,本次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9.91億元。

今年4月29日,安信信託再次對中弘卓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債權按100%計提減值損失,涉及金額為 5.49億元。

安信信託一邊爆雷事件頻發,一邊收穫著國內諸多知名機構頒發的眼花繚亂的各種獎項。

年報顯示,安信信託榮獲鳳凰網「年度最佳信託公司」、《中國經營報》2018金融發展論壇「新時代金融機構實體經濟推動獎」、《國際金融報》「2018國際先鋒金融機構」及「2018金融行業先鋒品牌」、《證券時報》「2018年度優秀信託公司」、《上海證券報》第十一屆「誠信託」卓越公司獎、《證券時報》「第十二屆中國上市公司價值評選」中國主板上市公司價值百強前十強、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2018年度信託公司」獎、《華夏時報》金蟬獎「2018年度信託公司」等多個獎項。

滿天飛的獎項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利益關係。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獎項評選活動大多發生於歲末年終期間,除了極少數含金量極高的評選外,多數都可以通過贊助拿到,主辦方通常會將各種權益打包成幾個不同等級的套餐,規格最高的套餐可能包括活動冠名、主論壇演講機會、多種品牌露出機會、晚宴等項目,價格高達100萬甚至更高,最低檔次的套餐可能只包括獎項,可能僅需數萬元。

獲獎企業不僅可以享受現場的權益,日常作為向客戶炫耀的資本也不錯,當然還可以發布一批獲獎新聞稿。

評級機構成昨日黃花,背書保留到幾時?

在安信信託的官方網站上至今還有極其華麗的公司介紹:

「安信信託(600816.SH)是中國唯一於上交所上市的信託公司,主體信用等級獲大公國際資信評估公司AA 評級,評級展望為穩定,也是首批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中國A股公司。」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被安信信託引以為傲的AA 評級的主體大公國際資信評估公司9個月以前已被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證監會給予嚴重警告處分,責令其限期整改,分別暫停其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證券評級業務一年。

被處罰的主要理由是大公國際在為多家發行人發行服務的同時開展諮詢服務收取高額費用,存在利益衝突,有違第三方獨立原則,甚至存在與關聯公司公章混用,評審委員會資質不符合要求,個別評級項目底稿資料缺失,模型計算存在數據遺漏等問題,令人觸目驚心,換句話說,大公國際存在變相的監守自盜之嫌。

當一家從業評定信用等級的信用機構自身毫無信用可言,怎麼可能對被評級的對象提供客觀、公正的評級服務?

事實上,自2014年以來到大公國際被處罰的2018年8月17日,國內一共發生了213起債券違約事件,大公資信評級攤上其中的13起。據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的《2018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信用評級機構業務市場化評價結果》,在國內5家信用機構的綜合評估中,大公國際排名墊底。

被監管暫停業務一年,大公國際的信用在一定意義上已經破產,隨之引發的大規模離職潮進一步表明這家信用評級機構也難以翻身。

大公國際已成昨日黃花,安信信託仍然扯著這樣一張大旗為己背書,是不是很荒唐?(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vivo回應發放5G牌照:首款5G手機已經進行入網測試
李宇春尚雯婕助陣:映客527星光夜慶生四周年 傳遞公益暖人心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