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策離奇遇刺,真相併不簡單,是這兩個人聯手所為

孫策離奇遇刺,真相併不簡單,是這兩個人聯手所為

三國時期,英才輩出。有多少風流人物,都登上了歷史舞台,先後成為這個時代的弄潮兒。前有曹操一統北方,佔據中原地帶;後有劉備進取川蜀,據險地而守成。而放眼江東地區,江東小霸王孫策的風采,更是吸引了不少讀者的目光。

孫策早年時期,在袁術賬下效力,後來轉戰江東,僅僅用了三年時間,便統一了江東地區。令人遺憾的是,孫策卻在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4月遇刺身亡,一代英豪就此落幕,引來不少人的唏噓感嘆!對於孫策死因,在小說和正史中,都有著差不多的說法:吳郡太守許貢暗中聯繫曹操,意圖對孫策行不軌之事。事情敗露以後,孫策怒斬許貢全族。後來孫策在一次遊獵當中,許貢有門客三人,為主報仇,將孫策刺殺。

對此,《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注引《江表傳》中也有一些細節描寫:「獵日,卒有三人即貢客也。策問:『爾等何人?』答云:『是韓當兵,在此射鹿耳。』策曰:『當兵吾皆識之,未嘗見汝等。』因射一人,應弦而倒。餘二人怖急,便舉弓射策,中頰。後騎尋至,皆刺殺之。」

仔細分析上述經過,不難發現,這次刺殺事件有兩個明顯的疑點:一方面,刺客只是區區門客而已,既沒有人脈也沒有財帛,是誰給他們提供的這個方便?另一方面,孫策作為江東之主,其行蹤必是隱秘至極,區區三個喪家門客,如何能清楚的知道孫策遊獵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並且還能提前埋伏在那裡呢?另外,他們在有大軍鎮守的情況下,他們還能喬裝打扮成吳將韓當的手下,身上的軍服,又是誰準備的呢?

據《三國志?郭嘉傳》記載,「孫策轉鬥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將渡江北襲許。」在這樣情況下,如果孫策成功襲取了曹操老巢許都,那麼對後者來說,滅亡已是近在眼前。但是孫策卻在這個關頭,遇刺身亡,這也不得不讓人生疑。而仔細分析當時情況來看,曹操初聞孫策舉動之時,感到非常憂慮,但謀士郭嘉卻在此時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三國志?郭嘉傳》載,郭嘉對曹操表示:「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這世上,哪有這麼驚人的巧合?與其說郭嘉這番話是他的預言,不如說是一個預謀!郭嘉這番話其實是在暗示曹操,他有辦法,可以除掉遠在江東的孫策。既然有了計劃,那麼還需要一個執行計劃的人。此人,便是廣陵太守陳登。

結合當時情況來看,陳登謀害孫策的動機,也是很充分的。一方面,陳登和孫策積怨已久。孫策和陳登之叔陳瑀在這之前,便有過很深的摩擦,孫策還曾大破過陳瑀,俘虜了後者妻子手下接近四千多人。另一方面,孫策想要襲取許都,肯定要從江淮一帶經過。但不巧的是,這個阻擋孫策大軍北上的人,正是廣陵太守陳登。後者在江淮一帶經營多年,在當地頗有名望。據《先賢行狀》記載,陳登「甚得江、淮間歡心。」在此之前,陳登也兩次大敗過孫策,逼得後者出不了江東。因此,孫策面對廣陵郡,是志在必得的。

裴松之在給《三國志?呂布傳》作注之時,便引了《江表傳》中的原文:「廣陵太守陳登治射陽,登即瑀之從兄子也。策前西征,登陰復遣間使,以印綬與嚴白虎餘黨,圖為後害,以報瑀見破之辱。」從這裡能看出,正是陳登聯合了江東軍閥嚴白虎的餘黨,密謀將孫策除去。對此,東晉史學家孫盛也支持這個觀點:「陳登(離)間其(孫策)腹心。」

說到這,孫策遇害的真相似乎很明了了。正是因為孫策圖謀許昌的舉動,引起了曹操集團的忌憚。對此,擅長奇謀的郭嘉制定了計劃,交由陳登來執行。後者也聯繫到了江東內部,令江東軍閥嚴白虎的昔日餘黨來提供消息。因此,為許貢門客提供刺殺的種種條件,也都悉數準備就緒。恐怕是孫策自己也沒想到,正是他的野心,才引來了郭嘉和陳登兩人的聯手,一代英豪就此殞命。

參考書籍:《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法正濫用職權公報私仇,諸葛亮為何不管,原因非常苦澀
夷陵之戰失敗後,諸葛亮為何不談失利原因,反而提到法正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