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一群特殊的人,赤身養活京城十二萬八旗禁旅,卻最終被拋棄

清朝一群特殊的人,赤身養活京城十二萬八旗禁旅,卻最終被拋棄

在清朝通州到北京這一熱鬧非凡的地段卻有一批特殊的人。他們赤身裸體,穿著超大號的鞋,有人肩扛一個重重口袋,有人用獨輪車推著三個同樣的口袋。他們把這些口袋從一條條船上搬運到岸邊上,就這樣來來回回。

這些人大部分是山東人,就是他們維持了京城十二萬八旗禁旅、宗室成員和京官的俸糧。這些漕糧全部是從江南六省通過大運河一直輸送到通州。通州是個重要的轉遠點,漕糧在此處被早已等候的裝卸工陸續裝袋,一部分運往當地的三大糧倉,一部分運往通惠河的另一些船上。

然而,這些裝卸工最大的亮點就是身上一絲不掛,腳上穿著一雙特大號的鞋。官員怕他們偷糧食,規定不讓他們穿衣服。因為他們需要肩扛或用獨輪車推,自然被允許穿鞋。他們為了能帶出一些糧食,所以把鞋做的特大。當他們進入糧倉裝糧食的時候,自然會有一些糧食掉進鞋裡。這樣在他們把裝好口袋的糧食運到岸上時,同時也把鞋裡的糧食帶了出來。於是,他們在岸上把鞋裡的糧食弄出來,交給岸邊熟悉的人。每個人都希望多走幾趟,因為這樣不僅可以掙到錢,還可以獲得更多額外的糧食。

就這樣一宿下來,從鞋裡弄出來的糧食足夠他們吃一天的。有時他們鞋裡因為有糧食磨出了血泡,也捨不得把這些糧食扔掉,回家洗一洗還可以吃。這就是當時通州裝卸工的真實寫照。後來,可能感覺還是有傷風雅,才允許他們在前面圍上一塊布,但絕不能有口袋。

從通州到北京這條古運糧道上,過去有五閘二壩十三倉之說。由於通州比北京低,必須通過關閘蓄水才能使船順利運糧。因為船不過閘,此時糧食必須一船倒一船的運輸,而這些活都是山東的這些裝卸工做。有一部分,直接通過獨輪車把糧食直接運到城裡來。所以在通州到北京的一路上,熱鬧非凡,小商小販,攤位買賣比比皆是。可以說,因為漕糧的運輸,不僅讓很多辛勤的裝運工有了活計,還養活了岸邊的很多家庭。

更重要的是,京城中十二萬八旗禁旅每季的口糧都是這些裝卸工肩扛車推一步步運到城中的。當那些八旗子弟吃到這些口糧時,是否想到他們的每粒糧食都是如何來的。八旗子弟無勞而獲,也不會知道這些糧食如此來之不易。他們無所事事,每月拿著朝廷的銀子,每季吃著朝廷供給的糧食,只有提籠架鳥才能消磨無聊的時光。

每年大運河上四百萬擔的漕糧浩浩蕩蕩運到通州,在通州有三百四十萬擔的漕糧需要運往北京的糧倉中。這需要多少裝卸工可想而知。然而,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漕運改為海運,全國出現了大批的失業人員。以大運河漕運生活的買賣人,通州到北京的裝卸工人還有岸邊的小商販,他們不得不另謀生路。可想而知,不只現在科技發展導致很多人即將失業,就是在百年以前這種情況也曾出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四點通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林如海的一句話,為何能斷定其原型為曹雪芹祖父曹寅
康熙為曹雪芹姑姑指婚,一句話指明對方高貴的身份,可節制親王

TAG:歷史四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