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通中」的趙小蘭,不僅是華人楷模,還藏著最後的中國式貴族教育
被「通中」的趙小蘭,不僅是華人楷模
藏著最後的中國式貴族教育
最近《紐約時報》發布了一篇報道,暗指美國交通部長趙小蘭和她的家族企業有「通中」嫌疑。趙小蘭立即駁斥了這種荒謬說法,說這是「一個謊言」。
很多事實證據擺在眼前,許多美國政界人士也紛紛站出來力挺,他們相信身為美國交通部長的趙小蘭,絕不會做出損害美國利益的事情。
在華人移民美國的200多年歷史中,趙小蘭無疑是一位優秀的楷模。這與她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趙小蘭的身上,藏著最後的中國式貴族教育。
趙小蘭一共與5個妹妹,全部畢業於常春藤名校,其中4人拿到了哈佛商學院文憑,工作之後,每位都是各自行業的翹楚!
當年老布希總統在了解到趙家的情況後,對自己老婆說,跟人家趙家的家長學學怎樣教育孩子,看咱們這兒子笨的,以後除了當美國總統,還能幹啥?
趙小蘭的父母是怎樣教育6個女兒的?這一家人又是怎樣移民到美國?在美國成為華人家庭榜樣的?這要從上個世紀,國共內戰開始說起。
年少得志不驕
中年落魄不餒的父親
趙小蘭的父親趙錫城,如今是美國著名的企業家。他的一生,因為1949年的那場歷史變革而被改變了航向。
1928年生於上海的趙錫城,18歲考入國立交通大學航海專業,畢業後到遠洋商船天平輪上實習,1949年,因為國共內戰,商船無法返回上海,無奈只能隨船來到台灣,並在台灣娶妻生女。
在台灣的趙錫城可謂少年得志,30歲的他參加了甲級船長特種考試,以第一名成績通過,晉陞船長,被譽為狀元船長。30歲的船長,這在行業內至今都是一個傳奇。
一般人混到這樣程度,早就心滿意足了,但他並沒有滿足於現狀,決定去美國闖出更大的事業。
趙錫城先是一個人在美國打前站,這一去就是三年,三年來,他和四個留學生合租一間小公寓,白天一邊打工一邊讀書,晚上只能睡沙發。
三年後,趙錫城將妻子和8歲的女兒,也就是趙小蘭接到美國,一家人居住在一間只有一個卧室的公寓里。全家人除了他自己,沒有人會說英語,他一天要打三份工,一份是在紐約招商局代表處做文職,一份是在一家航運公司做兼職,剩餘時間到一家中餐館做小時工,昔日少年得志,風光無限的狀元船長,練就了雙手端10個盤子的「絕技」。
工作如此忙碌,但只要一回到家中,趙錫城就把全部時間都花在了女兒的教育上面。
後來趙小蘭講到了那段時間父親的辛苦,由於剛到美國不懂英語,她只好每天把黑板上的所有內容抄下來,到了晚上,再由工作了一天的父親把所有內容譯成中文,讓她明白課程的內容;同時,父親還從ABC開始為她補英語。所以每天晚餐之後,趙家極少開電視,母親陪著孩子一起讀書,父親處理公務。
每逢周末,趙錫城和妻子會帶著孩子去戶外長知識。博物館、植物園、中央公園、帝國大廈、自由女神、科尼島……這些都是免費的觀光景點,但卻給孩子們打開了一扇扇了解美國的窗戶。
隨著趙錫城從聖約翰大學的MBA畢業,他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到後來自己成立的航運公司,全家人的生活水平也開始提高。首先房子從一居室變成了擁有大花園的別墅,家裡還請了管家。
但趙錫城對幾個女兒的要求依然嚴格,從不給她們成為嬌滴滴地大小姐的機會。不僅要打掃自己的房間,每到周末還需要幫助整理花園、草坪,檢查和清理游泳池。甚至家門前那條長達120英尺車道的柏油路面竟然都是姐妹們在父親指揮下自己鋪成的,吃苦耐勞的動手能力絕不輸給男孩。
可以說,趙錫城作為一個父親,給孩子樹立了「艱苦樸素、自強不息」的優秀榜樣。
相夫教女
終身都在學習的母親
孩子的成才不僅僅需要父親的榜樣,更需要母親的影響。
趙家的母親,名叫朱木蘭,出生於安徽滁州一個書香門第,知書達理,溫婉賢惠。
當初丈夫提出想要隻身闖美國,朱木蘭完全支持。和丈夫分別的三年里,她一個人肩負起了照顧孩子的重任。
隨丈夫來到美國後,她從一句英文都不會,到後來50多歲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畢業,不僅培養了6位有出息的女兒,自己還保持了終身學習的習慣,與孩子共同進步。
在趙家,朱木蘭負責制定家規。比如她規定,只要有客人來家吃飯,6個女兒都不能入席,而是守在客人身後,以非常恭敬的態度給大家上菜斟茶。
後來,趙小蘭當了美國勞工部的部長,回到家裡依然要遵循母親制定的這條家規,以至於有的客人起身說:「這飯我實在吃不下去了,因為,趙部長還在旁邊坐著」。
有人問朱木蘭,為什麼要孩子這樣做,她說:「我是教她們做Waitress,這何嘗不是一種訓練? 我的先生常對女兒說,人生做事好像開車,不是只能直走的,有時候必須左轉右轉。不要把伺候客人當做辛苦的事,當你們讀書讀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種休息嗎? 何況在這當中,可以學到許多待人處世的道理!」
即便是家庭條件富裕,孩子們也要承擔很多家務活,並且很小就要自己賺零花錢,趙小蘭上大學的錢,還是自己貸款,後來工作的時候慢慢還清的。
朱木蘭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管家是請來幫助父母的,不是幫助孩子。年輕人理當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則很難學會獨立!」
有時候女兒們在幹家務活累的時候,難免會有抱怨。這時候朱木蘭就會教育孩子:「家園、家園,這個園地是一家人的,每個人都有責任」。
後來趙小蘭回憶,說當時也不喜歡做很多家務,但現在想起來,很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
04
中國式貴族教育
造就了華人榜樣
美籍華人、暢銷書《我不是教你詐》的作家劉墉,曾經是朱木蘭的研究生同學,也有幸被邀請到趙家做客,親眼見過趙家的家教,他不無感慨地說:其實趙家的家教之道,就是「將中國傳統的孝悌忠信與西方社會的組織管理方法結合,既培養個人的獨立性,更要求每個人對家庭的參與,透過溝通後產生家庭共同意識,達成彼此希望的目標。
趙家一家人的成功,特別是六個女兒的成材,都離不開這種教育方式,這,就是中國式的貴族教育。
趙家人一開始都是從49年的大陸去到台灣的,他們身上那種民國知識分子家庭的涵養,在台灣得到了充分保留。
在趙小蘭身上,更是被這種「中國式」的貴族教育深深烙印,她既有中國女性的優雅端莊,又有美國人的獨立自信,並且對中國文化有自己的看法,比如美國人常說:「中國學生很安靜,沒有領導力」,趙小蘭回應的是:「我們的文化要求我們對尊重他人,保持安靜,但這不代表我們沒有領導力。」
在美國政界多年,當過美國勞工部長和交通部長的趙小蘭,誰敢說她沒有領導力呢?所有人在見到這位東方女性時,都會被她的「不亢不卑,帶有適度的矜持與華裔尊榮的氣質」所感染。這都是家庭長期教育的結果。
趙家這種「中國式的貴族教育」,不完全迷信美國主流、也不完全沉浸在中國傳統中,值得所有中國家庭學習。


※買國債就可以移民的歐盟國家,五年返還本金還能賺錢
※去日本「蹭醫院」蹭出一條產業鏈,精明的中國人,讓日本無計可施
TAG:海那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