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西澳大利亞發現了鑲金真菌

西澳大利亞發現了鑲金真菌

投稿:Dragoon
原文:https://www.abc.net.au/news/science/2019-05-24/fungus-containing-gold-discovered-in-western-australia/1114323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0006-5


在西澳大利亞的金礦廠里有一種毛茸茸的粉色真菌。這種真菌會用金納米顆粒裝飾自己。然而她可不只是喜歡打扮——這種真菌可以幫人採集各種金礦,包括地下礦藏,下水道污泥乃至電子垃圾。


這種真菌發現於Perth東南130公里處的寶汀頓(Boddington)郡,屬於尖孢鐮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一種。相關的研究論文於2019年5月23日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

「在金礦區的土壤里你可以發現有很多真菌」該論文的作者,地質微生物學家,CSIRO 的Tsing Bohu這麼說。Bohu博士和他的同事們從實驗和成像兩方面探究了寶汀頓地區的富金土壤中的真菌,發現該種真菌可以通過產生超氧化物來氧化金單質,也可以混合這種溶解的金與另一種物質來將其還原為固體金。被還原的固體金此時以納米顆粒的形態存在。Bohu博士說:「我們觀察到了金在該種真菌表面的沉積。」


真菌和金協力合作
但這種真菌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這裡面肯定有潛在的好處」 Bohu博士說,「我們發現這種「拜金」的真菌比其他的真菌長得要更快更大」。Bohu的研究團隊提出的理論是:沉澱下來的納米金顆粒是真菌消化碳基食物的催化劑。他們還提出,我們有希望將這種真菌用於指示貴金屬礦藏,幫助礦業人員縮小鑽探的氛圍。


Monash大學的地球化學家Joel Brugger稱,這一發現揭示了真菌在將金單質從地下深處提取到地表這一過程中的貢獻。金形成於地面幾百公里下超高溫(500℃)的環境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侵蝕作用(水土流失)將其從地底提升到能被開採的淺層地表。儘管如此,其地下礦藏的深度仍然有幾十到幾百米深。Brugger教授認為這正是這種「拜金」真菌能有所作為的地方。他稱Bohu博士及其同事已經展示了一條「討喜的金礦通道」:真菌氧化金單質,金失去電子變得更容易被溶解,從而可以被地下水帶上地表。Brugger教授最後補充說:「這一真菌可能在提高金的流動性方面至關重要。」


一種無害的開採方式?
這一研究也給瑞士納沙泰爾(Neuchatel )大學的微生物學家Saskia Bindschedler留下了深刻印象。研究真菌與金屬相互作用的這位博士說:「酷斃了,超新穎,數據看起來很不錯」「論文有一點我特喜歡——不只有細菌能氧化金屬。」她尤其喜歡的一點是,Bohu博士及其同事記錄了一種前所未知的生物地化循環過程,把生物學,地質學和化學聯繫在了一起。Bindschedler博士稱,從這種「拜金」真菌中淘金是有可能的:「這可能是一種更加綠色環保的淘金方式」。她本人對使用微生物從電子垃圾和下水道污泥中開採銅銀金等金屬非常有興趣。

但不要急著現在就去這種鑲金真菌里淘金。首先你基本上看不見這種小東西,更不用說只有3納米左右的納米顆粒了。根據Brugger教授的說法,探測技術的開發也需要一段時間。與CSIRO團隊的工作類似,Brugger教授專註於研究金屬與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並參與開發了基於細菌與金的相互作用的勘探系統。這一系統在淘金熱失去資金支持前達到了概念驗證階段。


除了微生物,礦業也在探索其他「低影響勘探工具」,包括膠樹葉(gum leaves)和白蟻丘。 這些東西都可以貯藏痕量金單質,說明其地面下可能會有更大的礦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中國發現首例白化大熊貓
一隻引發法國熱議的公雞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