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是神通?

如何是神通?

如何是神通?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2000年後,遵照母音老人的傳法囑咐,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

從宗教信仰的角度來看,神通妙用乃諸佛菩薩之特能,居地凡夫則無份。可是,在禪宗來看,事實卻不是這樣的。佛教經典所述神通之事,屬於佛教文化之表法——以奇特玄妙之形式,隱喻諸人當下之實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佛教是以宗教隱喻的方式表述的心性哲學。

禪宗不假宗教形式,直說佛教的「非宗教第一義」。從禪宗心學的意義上來講,何謂神通?答曰:無所不能為神,無所障礙為通。我們的妙明真心,隨緣起用,無所不能,所以說,我們的妙明真心是真神。我們的妙明真心,隨緣無住,無所障礙,所以說,我們的妙明真心是真通。我們的妙明真心,念念無住,法法暢通,即是神通。除此神通外,更無別神通。若在定中,見佛見魔,見鬼見神,且自以為是,在禪宗看來,這並不是神通,而是自家心中鬧轟轟。猶如「極想成幻,認幻當真」之人,此人不但沒有般若智慧,反而被「唯心所生的幻像」所障礙。

馬祖說: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謂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著相造境,認幻當真,即是污染。若無污染,即無系縛,便得自在。「本有今有,不假修道坐禪。不修不坐,即是如來清凈禪。如今若見此理真正,不造諸業,隨分過生,一衣一缽,坐起相隨。戒行增熏,積於凈業。但能如是,何慮不通。」

以下這段公案,也說明了什麼是「神通」。

麻谷與南泉至店。婆子沏好一壺茶,攜三隻杯子而至。婆子對麻谷與南泉說:和尚,有神通的可以吃茶。沒有神通的,免吃。(按:高推聖境,自甘劣小,乃修道人之通病。當時的麻谷與南泉,也落在此病里。婆子以「神通」之事,堪驗麻谷與南泉,說:「和尚,有神通的可以吃茶。」麻谷與南泉,果然又著在了神通相上,以為神通是悟道聖人的事,與自己無分,所以,面面相覷,吃不得茶。)

麻谷與南泉「面面相覷,吃不得茶」,正於此時,婆子說:「看老宿的用神通吃茶。於是,拈盞傾茶便行。(按:達道不疑之人,舉杯便飲,即是神通吃茶。運水搬柴,吃茶吃飯,若能暢通無礙,正是神通。你看那婆子逞神通,「拈盞傾茶便行」,更有什麼「神不通」之處?)

婆子以「神通之事」勘辨麻谷與南泉。於是,婆子送上三杯茶,然後說:請有神通的和尚吃茶。麻谷與南泉,果然著相,以為自己沒有神通,所以,面面相覷,吃不得茶。

自心本性,本來清凈。若人契合得這個「本來清凈」之體,則見聞覺知,舉手投足,儘是當人的神通。

學道之人,若能如是見得此理,如是合得此理,即是隨緣任運的自在人。

如何是神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生生不已就是不生,不生就是生生不已,這才得無生之妙諦
無毫髮之修正,無剎那之馳散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