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靠賣股權賣出了凈利潤50億,彩電巨頭只能這樣自救了嗎?

靠賣股權賣出了凈利潤50億,彩電巨頭只能這樣自救了嗎?

老牌彩電巨頭康佳,只能靠賣資產和股票,才能活下去?

文 / 華商韜略 張凌雲

1

6月10日,康佳(股票簡稱:深康佳A)發布公告稱,擬向深圳華僑城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僑城資本」)轉讓子公司滁州康佳科技51%的股權,轉讓價格為6352.05萬元,剩下的49%作為長期股權投資。

買方僑城資本是康佳第一大股東華僑城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資產總額為224億元,2018年營收6.55億元,凈利潤6.46億元,現金狀況良好,擬於6月22日前以現金方式支付股權轉讓款。

簡單來說,康佳大股東的子公司成為了康佳子公司的大股東。

被出售的滁州康佳科技於2016年10月31日成立,其投資建設的滁州康佳科創中心項目用地已中標,合計約131畝,一期正在開工建設中,二期正在規劃設計方案,開發成本約為1.57億元。

因此,滁州康佳科技的房地產業務尚無營業收入。2018年營業成本為280萬元,凈利潤虧損210萬元,但是所有者權益賬麵價值達3768.67萬元。

在持續經營的前提下,滁州康佳科技的股東全部權益的評估價值為1.25億元,增值額為8686.33萬元,增值率可達230.49%。

康佳表示,如果股權轉讓能順利實施,剩下的49%股權長期投資產生的利得預計約為4256.3萬元。

此外,康佳曾向滁州康佳科技借款約1.21億元,這筆錢也會在股權轉讓的同時連本帶息地收回來。

康佳2018年的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為4.11億元,而通過「賣」子公司,2019年財務報表上一次性增加將近2億元的凈利潤。

2

不過,滁州康佳科技的增值率如此可觀,康佳為何不作長遠計、而要將第一股東的身份拱手讓人呢?

官方解釋是,為了保證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項目順利推進。

據悉,今年3月,康佳集團發布公告稱,擬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0億元。募集資金將用於償還銀行借款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償還銀行借款不超過20億元,補充流動資金不超過10億元。

而收購這筆非公開股票的正是僑城資本。此次非公開發行完成後,僑城資本母公司華僑城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康佳集團的股份比例將從原來的29. 999997%擴張至41.67%。

又是「賣」子公司,又是「賣」股權,康佳的情況到底有多糟糕?

康佳表示,債務融資雖然為公司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但也帶來了高額利息。據悉,2016-2018年,利息支出逐年遞增,分別為1.98億元、3.52億元和5.66億元。

此外,康佳面臨的短期償債壓力較大,短期借款本金已超過40億元。資產負債率也一直居高不下,高於同行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康佳期待在非公開發行後,能夠將公司資產負債率降低至63.36%,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提升至1.10和0.84,更接近於平均水平,從而改善公司的資本結構,提高抗風險能力與持續經營能力。

流動資金也是康佳的心頭病。

消費類電子業務、供應鏈管理業務和環保業務是康佳目前的三大業務,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對流動資金有極大的需求。

消費類電子業務普遍存在備貨壓貨回款難的問題,供應鏈管理建設也要佔用大量流動資金,2018年新涉足的環保業務主要承接政府PPP項目,更是周期長回款慢。

康佳表示,依靠現有業務正常開展所提供的營運資金已經不足以滿足公司發展需要。

為了維持公司發展康佳只好想盡辦法減輕負擔,瘋狂賣賣賣

3.

實際上,康佳沉迷於「賣賣賣」的補救模式不是一兩天了。

2014年,出售瑞豐光電,入賬3.3億元;轉讓康佳視訊、陝西康佳及重慶康佳,再次進賬2.3億元。

2015年,轉讓深圳康佳壹視界股權失敗,當年虧損達到歷史最大值,扣非後歸母凈利潤虧損11.3億元。

2017年,憑藉轉讓深圳康僑佳城70%股權以及崑山康佳電子51%股權,獲得了65.88億元的巨額收益,當年凈利潤高達50.57億元,相當於近9年的凈利潤之和。

2018年,出售安徽開開視界部分股權,獲利4.46億元;出售崑山康盛51%的股權,轉讓價格為2.81億元。

今年,除了滁州康佳科技外,壹視界15%的股權轉讓還在公開掛牌進行中,如果成功,投資收益預計約為9394.53萬元。

頻繁出售股權的背後實際上是核心業務能力的下降

康佳集團曾經穩坐家電行業老大寶座,連續5年蟬聯彩電銷量全國第一。然而,2011年出現首次虧損後,萎靡不振的康佳就再也沒能將業績提上去。

2016年,康佳彩電的市場份額跌至9%,基本上告別了第一陣營。2018年全球彩電的出貨量排名中,康佳甚至無緣前十,連後起之秀小米電視都超過了它。

當同行們都在加大研發和市場投入時,康佳卻選擇轉型去做看起來利潤更大的房地產,結果我們都知道了。

去年,康佳又高調宣布進軍環保行業,目標要在1-2年內實現年營收80-120億元。2018年環保業務營收30.21億元,僅佔總營收比重6.55%。

貢獻最大的仍然是老本行。彩電業務佔比達21.45%,靠電子產品原材料採購分銷渠道建立的供應鏈業務佔比61.46%。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30多年的技術3天就速成?整容還是毀容?
房地產「下半場」,真成了芒格都不敢碰的「萬億藍海」?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