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國兩制」在香港失敗?呸!台灣沒有「一國兩制」才失敗

「一國兩制」在香港失敗?呸!台灣沒有「一國兩制」才失敗

近期,香港修例引發島內關注,匯聚了一些灼見,也招來不少蒼蠅。有一種論調稱,從「反修例」可以看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失敗。我們很有興趣給提出和散播這一論調的黨派及人士上一課。

「一國兩制」在香港失敗了嗎?

6月12日,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在回應記者提問時指出,我們多次強調,「一國兩制」是解決香港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保持了長期的繁榮穩定,「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這是不可否認的一個客觀事實。

國台辦發言人的回應,言簡意賅,切中要害,但限於時間,未做展開。我們這裡很願意為那些忙於政治活動的台灣黨派及人士翻一翻具體的經濟數據。

香港1997年回歸祖國懷抱。從1997年至2017年,20年間,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從1.37萬億港元增長到2.66萬億港元;港股市值由3.2萬億港元增長到27.9萬億港元;財政儲備增長近3倍;外匯資金總資產增長近5倍;上市公司數目增長近3倍;股市資本總值增長8倍。20年里,香港獲外資直接投資總額增長超過10倍。除了外資,內地在港總投資規模增長23倍,香港在內地直接投資翻了兩番。

事實證明,「一國兩制」在香港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不僅成功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更保持了香港的長期繁榮和穩定。反觀尚未實現「一國兩制」的台灣,20年來的發展,難道配得上成功嗎?

2018年4月2日,台灣「立法院」第9屆第5會期「財務委員會」第11次全體「委員」會議中發布的「20年來(1998-2017)台灣經濟成長率、通貨膨脹率及人均GDP與新加坡、韓國、香港之比較。」報告中明確顯示,無論以PPP(平均個人所得成長率)計價之人均GDP,還是以美元計價之名目人均GDP,台灣都排在香港之後。

拿以美元計價之名目人均GDP這一數據為例,從總值上看,1998年,台灣12840美元、香港25653美元;2008年,台灣18131美元、香港31488美元;2017年,台灣24337美元、香港44999美元;香港人均GDP不但一直高於台灣,20年來,雙方差距更在不斷拉大(差距分別為12813美元、13357美元、20662美元)。

另外從人均GDP平均成長率來看,雖然20年總體成長率台灣(2.96)優於香港(2.63),但具體分析可見,1998-2007前十年,香港人均GDP增長緩慢,但到了2008-2017後十年,香港的這一數值已經反超台灣。也就是說,台灣贏香港,贏在了過去,香港贏台灣,贏在了當下和未來。

20年前,台灣是響噹噹的「亞洲經濟四小龍」,如今「四小龍」已經成為歷史書中的一個名詞。走下坡路的台灣人跟走上坡路的香港人說失敗?哪有這樣的道理?如果實現「一國兩制」、長期保持繁榮穩定的香港算失敗?那麼人均GDP被香港越甩越遠的台灣算什麼?

當前,2020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競爭激烈。面對香港修例一事,台灣政治人物很少就事論事,大部分在借題發揮。新黨副主席李勝峰在政論節目《少康戰情室》中表示,此情此景,恰如當年發生「太陽花」事件之時,沒人敢討論事件本身對錯,只有跟風起舞,以求自保。其結果如何,如今已顯而易見,台灣被民進黨綁架,錯失良機,繼續沉淪。

為了博眼球、博版面、搏熱度,參與選舉的候選人發言或要「嗆辣」、「重咸」,但罔顧事實、顛倒黑白地亂開炮,不僅無助於兩岸和平發展大局,更無助於良好政策的制定以及台灣自身困境的改善。

當然我們也應注意到,在民進黨當局的極力抹黑之下,「一國兩制」在台灣被嚴重污名化,這使得部分台灣民眾對於「一國兩制」存在一定的疑慮和恐懼。

對此,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也在發布會上明確回應,「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充分聽取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

如何「兩制」可以談,一個中國才是關鍵。急於跟風否定「一國兩制」的島內政客應該認識到,在統一這件事兒上,放棄「兩制」,等於默認「一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台灣網 的精彩文章:

韓國瑜辦公室被竊聽?孫大千提出七大疑點
兩岸快評:要警惕蔡當局最後的瘋狂

TAG:中國台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