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除了夜貓子和雲雀型,還有其他兩種作息偏好

除了夜貓子和雲雀型,還有其他兩種作息偏好

在19和20世紀之交,影響深遠的德國精神病學家Emil Kraepelin在病人中發現了一種奇怪模式。有些人喜歡早睡早起,而另一些人一到晚上就變得精神奕奕,天亮才去睡覺。


經過多年系統的臨床分析、心理學實驗和睡眠研究,他和學生提出了現已被普遍採用的概念:這個世界裡存在夜貓子型和雲雀型——兩種作息偏好。


今天,我們將這兩種偏好稱為時間型,但最新證據表明,至少還有另外兩種時間型。

雖然大多數人的時間型都處在「早晨—夜晚」光頻的兩邊,但大規模調查發現,在中間位置還存在其他幾種作息類別。


研究作者提出,除了雲雀或貓頭鷹型,還有人屬於「打盹」和「下午」型。


下午型早晚的時候昏昏欲睡,在中午和傍晚之間,警覺性達到頂峰。另一方面,打盹型通常在上午11點到下午3點間睏倦不堪,而在早上和晚上都很清醒。


多年來,心理學家一直試圖釐清時間型光譜的複雜性,同時,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類中存在三種甚至四種主要的時間型。

共有1305名參與者填寫了在線問卷,其中絕大多數是女性且相對年輕。


問卷包括基本的職業和個人信息,參與者通過答題確定自己基本的早晚作息偏好、晝夜節律和睡眠質量,以及某隨機時間點上的清醒程度(從「極度睏倦」到「非常警覺」)。


此外,全部問題都以正常夜晚睡眠和7:30 am起床為前提(這裡不是說假定參與者昨晚睡眠正常,而是說,參與者或許昨晚失眠了,但是他們總有不失眠和7點起床的時候,所以,只要上報那一天的狀態就可以了)。


通過統計分析,研究人員將反饋分為4類。


雖然有心理學家猜測,還存在一種全天精神的爆肝型,但新研究沒有找到相關證據。在後工業社會中,作者認為,大多數人屬於上述四種時間型中的一種,同時有30%的參與者無法歸類。

主要的局限性和值得注意的點,最大的一個是缺乏比較主觀和客觀睏倦程度的數據。另一個則是參與者的年齡和性別不夠均勻。


因此,作者承認進一步的研究需要校驗這四種不同的睏倦曲線,並找出可能影響其發育的生物,遺傳,心理社會或環境因素。


關於其他時間型的研究文獻很少,結果也各不相同;但正如現在我們所知,它們比我們曾經想像得要普遍得多。


該研究發表在刊物《人格和個體差異》上。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數字化升級的黑鷹上天了
實驗證實音樂對早產兒的腦發育有益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