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識別群體欺詐的效能提升40倍,AI技術重塑銀行業

識別群體欺詐的效能提升40倍,AI技術重塑銀行業

金融科技並非單純的技術概念,而是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的產物。金融科技對當前銀行業的滲透和再造是全方位的,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金融科技將重塑銀行業

2018年年報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提及金融科技的次數分別達15次、21次、7次、64次、21次。招商銀行指出「唯一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和顛覆銀行商業模式的,是科技。」

在銀行的中後台,圍繞著風險控制和運營策略,金融科技同樣在發揮影響力,但如果我們只把視野放在當下,而非數十年間,這些可以稱為戰略轉折點的變化顯得過於低調了。對於當下的銀行業務人員來說——比如風控專家、零售業務負責人、IT技術部總經理等,他們深刻感知,面對虎視眈眈的互聯網金融,要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需要在成熟的風控體系、業務體系基礎上,引入新的技術力量,提升服務的精準性,降低服務成本,控制金融風險,為未來贏得市場。

現階段,AI本質上是機器通過大量的數據訓練做智能決策的能力。這為區別於FICO的新一代技術公司提供了發展契機。這些技術公司的創始者們,通常是習慣以信息化方式解決問題的AI專家。在互聯網企業里,他們搭建的搜索引擎日數據處理量在ZB(1ZB是十萬億億位元組)級別,相較之下金融領域只到PB級別(1PB是千萬億位元組),對於數據挖掘、用戶分析等早已駕輕就熟,因而希望將這種AI能力遷移到更多領域——比如有著數據化基礎,並且有意願為AI技術買單的金融機構;初創的金融科技公司面臨的挑戰在於,他們需要有大型的、真實的業務場景訓練機器,讓模型和產品能更加有效地解決金融問題。能夠和領先的銀行一起實踐,打磨產品,獲得成功案例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最重要的護城河。

一個高標準嚴要求的客戶,往往是最好的AI模型訓練導師。「最難的,是金融業務和AI技術要真正耦合。」氪信科技創始人兼CEO朱明傑說。三年多的時間內,氪信和「零售之王」招商銀行、「宇宙行」工商銀行,以「金融科技」大力投入著稱的建設銀行等,均展開了深度合作。它的第一個客戶是以服務小微企業聞名的民生銀行,這決定了其後的業務發展重心是與銀行等大型金融場景合作。成長於AI應用浪潮和金融行業信息密度突破臨界點的交匯處,氪信像是一個衝浪者,謹慎觀察著銀行轉型升級的風向水流,以技術的嫻熟對抗風險的不確定。

在金融業務場景中錘鍊高效解決方案

風險控制、金融交易、零售業務、監管等,是AI金融的主要應用場景。

在信貸領域,氪信智能風控解決方案發展最早、也最為成熟。儘管目前央行的徵信系統已採集9.9億自然人,但過去從未申請過貸款或信用卡,與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無信貸關係歷史,徵信記錄基本空白的人群卻接近十億,當他們想要辦理信用卡、信貸業務時,銀行需要通過非金融屬性數據進行分析判斷。過去的BI時代,數據系統面向人的規則建設和處理;AI時代,在線業務漸成主流,數據量激增,超出了人的經驗範疇和處理能力邊界,這些非結構化的、非金融的數據,恰是機器擅長處理的領域。依託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底層核心技術,氪信智能風控解決方案可提供預授信行內白名單、貸前准入、貸後預警、收益評分、信用卡激活促動、信用卡貸後調額、智能催收等多個場景的解決方案。

交易反欺詐是銀行面臨的又一大痛點。2017年,美國異常交易案件上報個數為101.2萬件,中國的這個數字為10265件,兩者相差100倍。銀行從業者面臨對於異常交易「抓不準(在交易反欺詐場景中,基於專家策略的可疑交易識別誤判率常達到90%以上)」和「抓不全」兩大痛點。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最新一次的反洗錢公告,對於異常交易的監管不力將導致銀行面臨從數十萬到上百萬不等的罰款。

AI技術可以助力銀行專家解決這個問題。基於規則的可疑交易識別和以個人作為主體的風控思路,導致了誤報率居高不下,而傳統的風控模型計算能力有限,無法識別複雜的洗錢團伙,也無法追溯較長期歷史數據,直接降低了欺詐識別效果。鑒於此,氪信提出了TAI異常交易監測解決方案,該方案已經在大型銀行經過驗證,使用半監督的欺詐賬戶識別模型體系和資金交易知識圖譜,將識別群體欺詐的效能提升40倍。

伴隨銀行越來越「互聯網化」,App已不僅是物理網點的補充,或者是一種電子銷售渠道,它已經成為銀行觸客的門戶。根據銀行財報,截至2018年底,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App下載用戶數均已突破3億,招商銀行和掌上生活兩大App的累計用戶數達到1.48億,「月活」代替「開卡數」成為銀行衡量業績的重要指標。問題隨之而來——如何將銀行App打造成為一個超級平台,並通過App來重新定義銀行的服務邊界?這讓AI的應用回到了熟悉的互聯網場景。氪信正在和一家領先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合作,提供智能畫像服務,其核心是將「客戶」當成「用戶」對待。

一般而言,體現價值的不是產品技術實現有多難,而是產品能解決多大的問題,為客戶帶來多少的價值。無論是甲骨文的分散式ERP系統,蘋果的iTunes,還是谷歌幾十億個同步搜索結果和視頻,最終都致力於解決大規模的、非常複雜的問題。在氪信三年多的實踐中,這些具有厚度的解決方案為它帶來了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等全程的AI合作夥伴,成為「AI 金融」的最佳註解。(CI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全天成交只有3手的股票
仙股再度批量出現,是殼股的價值邏輯變了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