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蔡襄《入春帖》,自己頗具得意的「飛草書」

蔡襄《入春帖》,自己頗具得意的「飛草書」

蔡襄《入春帖》,草書,紙本,縱30cm,橫41.1cm,現藏於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1045年至1067年,這時期的蔡襄正值壯年,風華正茂,從福州任職5年後回到政治中心,仕途達到頂峰,與宋仁宗君臣相宜,書法亦成為「朝體」。此階段蔡襄集百家之長形成自己的風格,此時取法由唐入晉,欲在精神上追求魏晉的淡泊自然。

他認為:「書法惟風韻難及,虞書多粗糙。晉人書,雖非名家亦自奕奕,有一種風流蘊藉之氣,緣當時人物,經清簡相尚,虛曠為懷,修容發語,以韻相勝,落華散藻,自然可觀,可以精神解住房領,不可以言語求覓也。」這時的蔡襄頗具創造力,利用章草和飛白寫出自己頗具得意的「飛草書」。這一時期也是他創作的高峰期,有許多精妙作品,《入春帖》就是其中之一。

此帖用筆輕鬆圓轉,結構自由,並不是很講究法度。蔡襄對自己這類風格頗為得意,稱其為「飛草書」,亦稱「散草」「飛白書」。從其作品中就可看出他每落筆為飛草,筆隨手運轉,奔騰上下,其情緒波動躍然紙上。蘇軾也在題跋中贊同其的「飛草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墨匠心 的精彩文章:

翰墨視線:著名書畫家隋進文
經典碑帖:蘇軾《北游帖》

TAG:水墨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