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斬馬謖?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斬馬謖?

諸葛亮崇尚法治。為政之初,他就把「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刑法世輕世重」、「刑亂國用重典」作為指導思想。所以要實施這樣的策略,就不能用人唯親,憑藉人情處事。他作為一個領導者,面對如此慘重的敗局,必須有個交代。在當時,國內的反對派也不少,都看著諸葛亮,他不能帶頭違反,不然無法服眾。這個馬謖,也是諸葛亮力排眾議提拔起來的。資歷尚且,諸葛亮器重他,本身就盯著底下人的議論,所以當軍事失敗之後,他只好忍痛割愛,「戮謖以謝眾」,就是對眾人有個交代。

斬馬謖是《三國志》正史記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馬謖為先鋒失了街亭導致整個北伐計劃失敗,返回漢中後,諸葛亮斬了馬謖及一些相關將領,但是「馬謖自縛軍前」「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則是小說演義了。諸葛亮其實在軍事智謀上並不突出,他個性偏保守,不會像郭嘉、周瑜那樣計謀百出,但是他也有一樣法寶——治軍嚴格,無論是從政還是治軍,正史裡面給諸葛亮的評價都是賞罰分明。

諸葛亮斬馬謖可謂是千古傳誦。馬謖的伏法歸咎於他犯的軍法,但馬謖的死也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伏法。街亭失守讓北伐失敗,而後的六出祁山,皆是無功而返,最終老死於北伐途中,只能說時也命也。因為馬謖一時大意,讓此次北伐無功而返,不僅勞師動眾,而且也有損失,若不處罰馬謖,諸葛亮何以治軍、何以服眾。馬謖死後,諸葛亮還是很傷心難過的,他斬馬謖,並不是他和馬謖有仇,只是治軍獎罰之間的事,所以馬謖死後,諸葛亮亦曾親自去弔喪,並且還安撫、厚待馬謖的子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年輪唱片機 的精彩文章:

五虎上將趙雲的結局如何?
為何賣棗殺豬的關羽張飛有著頂尖的功夫?

TAG:年輪唱片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