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二等代工商和富士康究竟有什麼差距?

二等代工商和富士康究竟有什麼差距?

談到電子代工廠,人們首先會想到代工大王富士康,他們的客戶包括蘋果、戴爾、微軟以及國內的小米、鎚子等等,產業園遍布全國二十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不僅在深圳、上海、鄭州、成都等大型城市建有廠區,還在蘭考、廊坊、鄂爾多斯等三四線城市開疆拓土,相信連郭台銘本人都很難記得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生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代工商都是非常神秘的,他們不會跑到電視上去做廣告,更不會拍一部電影,講述自己的奮鬥史,郭台銘早年最喜歡「悶聲發大財」,如此的經營策略使得外界對代工商存在很大的誤解,而如此誤解在九年前的墜樓事件發生後,達到了最巔峰,正因如此,富士康決定同媒體搞好關係,優勢、好的地方,向社會擴散傳播,不好的地方,利用社會監督來改善,他們的開放也讓更多的媒體人來探索代工商,驀然發現,這裡的學問還真不少。

強悍如富士康也僅僅是有一些名氣,相比之下,其他的代工商就更難以被公眾熟知了,加之,大家做的生意都是低端的,是勞動密集型的,更容易遭到誤解。

事實上,就代工水準而言,富士康絕對是一家獨大,第二梯隊的代工商,無論是在規模,還是在品質上都難以同富士康相抗衡,更富有戲劇性的是,歲月流轉,手機業的王者從摩托羅拉,變換成諾基亞,再到現在的蘋果,隨後又崛起華為、Vivo/OPPO、小米等等,但代工之王卻一直是富士康,第二梯隊的代工商和它之間的差距日益加大,竟沒有任何縮小的趨勢和可能,參詳其中的本質和原因,借鑒意義非常重大。

日積月累,代工規模是富士康的最核心優勢?

眾所周知,代工商是重資產企業,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包括土地、廠房、人工成本以及配套的網路、電力等等,作為客戶的品牌商如蘋果、戴爾等等,是絕不會提前付錢的,他們只會等到「出貨之後」的某個節點,才會把代工費打回來,所以,要想做代工生意,可支配的資本規模是非常重要的,而這也恰恰是富士康最具優勢的地方,如此優勢可不是僅僅靠幾個天才,或者一兩個好點子就能搞定的,而是需要三十年如一日地積累。

事實上,郭台銘早年創業的時候,有很多人就勸他投資房地產,可以很快地賺到一筆錢,但眼光獨到的總裁,早就意識到半導體、電子產品會在九十年代以及21世紀大爆發,於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模具生意。正是依靠80年代的第一桶金,富士康構建起自己的資本優勢,在接下來的二十年內,經常創造代工奇蹟:別人不敢接的大單,我敢;別人不敢答應的交期,我敢;別人不敢嘗試的新工藝,我敢...其良好的資本狀況以及不偏頗、不冒進的經營策略,使之處在一個完美的良性循環中,從而逐步甩開競爭對手。此外,規模增加,代工數量增大,設備、土地、車間的使用率會大大提升,人員的工作效率也必須跟著提高,最終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換句話說,富士康不僅做得大、做得快,還能做得便宜。

相比之下,第二梯隊的代工商就沒有這樣的資本優勢。首先,他們是後來者,資本積累短於富士康,這就導致了其先天不足,在規模和速度方面全面落後,同時,因規模無法最大化,二等供應商的資源稼動率也比較低,從而拉高生產成本,競價方面也不佔優勢;其次,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在選擇代工商時,也更看中企業的履歷以及規模,如蘋果選擇同富士康合作會更加放心,他們在9月份的時候,需要大量的出貨,代工商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源儲備來應對短期內的訂單飆升,顯然,第二梯隊的代工商常常沒有如此勇氣,於是,他們也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訂單,從而墮入可怕的惡性循環。

最後,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三十年來富士康只專註做代工,雖然偶爾也在嘗試電商和智能手機,但均是在不影響主營業務的前提下進行的,單純的經營策略確保其能集中優勢資源做大訂單,更不會對自己的客戶形成威脅,大家永遠都是好搭檔、好兄弟。

永續經營,富士康立志做百年企業?

除了資本規模的優勢之外,富士康獨到且富有遠見的經營策略也是促使其能快速領先競爭對手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在遵紀守法、永續經營方面更是有其獨到之處。

今年年初,郭台銘參加《回歸未來》的演講,展示了一些富士康的照片,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規模很大,他們搞了一個「萬人簽合同」的場面,標誌著富士康徹底進入法治經營時代。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富士康流水線工人的底薪雖然不高,但卻能按照國家法律足額地支付加班費,於是,出現「百分之九十的員工熱愛加班」的奇葩現象。另外,富士康在五險一金、納稅等方面也都是按照法律規定繳納的,看似短期之內會加重企業的經營成本,但長期來看,卻是不折不扣地「利己措施」。

平心而論,中國還沒有進入嚴肅的法制時代,大量的二等企業都不遵守勞動法,筆者曾有一片文章專門分析過該現象,在如此嘈雜混亂的環境中,富士康依舊能嚴格遵紀守法,除了顧及到自己大企業的聲譽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加便利地獲取來自地方管理者的支援,特別是在人力資源招募、出貨政策補貼、土地批文等方面。

要知道,企業繳納足額的稅收,對地方管理者是非常重要的,這筆錢可以盤活整個地區經濟,而五險一金的繳納,表面上是為員工繳納的,實際上會優先進入「管理者」的可支配金庫中,況且,富士康一直是用工大戶,創造就業的能力非常強,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給大量的平凡人、低學歷者,甚至殘疾人提供工作崗位,幫助地方管理者維護社會穩定。基於此,在其大舉遷徙內地之時,郭台銘所到之處,地方管理者無不夾道歡迎,某市委書記甚至親自拎著熱氣騰騰的餃子到總裁下榻的賓館,洽談合作事宜。總之,遵紀守法看似是「多交錢」的不智行為,但長期來看,收貨卻遠遠大於支出,也正因如此,富士康在最困難的時候,常常會收到很多來自上層世界的幫助,支持其「永續經營」。(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斯坦丁 的精彩文章:

從資產荒到財富慌,中國家庭的投資有哪些變化?
富士康為什麼不取消夜班?

TAG:康斯坦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