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蹲便 or 坐便,哪種對身體更友好?

蹲便 or 坐便,哪種對身體更友好?

醫問醫答·第六期

生活中,總有一些健康話題讓你困惑:查出甲狀腺結節怎麼辦?懷孕能不能養寵物?早上洗澡和晚上洗澡哪個好......

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不如聽聽醫生怎麼說。

《生命時報》推出「醫問醫答」視頻欄目,邀請各領域權威專家,解答你的健康疑問。

排便是一件大事。

它能否順利完成,不僅影響全身代謝廢物的排出,更決定了肛腸的健康。

本期,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結直腸專業組主任醫師林國樂為你講解如廁的最佳姿勢。

戳視頻觀看

如廁有個最佳姿勢

從生理學上來說,肛腸角越大,直腸越直,排便就越順暢。

因此,從姿勢上來說,蹲便比坐便對身體更友好

在馬桶普及、蹲便變少的現在,學會下面兩招,讓坐便也能擁有同等的「順暢感」。

坐馬桶時,腳下踩一個小板凳,上身微微前傾,可以增加腹壓,有助於順利排便。

沒有小板凳時,雙肘抵在雙膝,雙手撐住下巴並微微用力托起,能起到刺激大腸蠕動的效果。

一套科學排便計劃

1

固定時間

研究認為,如果糞便不是太鬆軟或是太堅硬,人們從每天排便3次到每周3次都屬於正常範圍。

也就是說,排便有規律並不意味著每天都應該排便,而是自始至終保持穩定一致的習慣。

只有在排便頻率發生突然變化時,才應引起注意。

2

縮短時長

蹲坐時間太長,會給下肢血管帶來壓力,引起痔瘡。

每次上廁所時間應控制在5分鐘內,如果超過5分鐘仍無便意,應停止排便。

已有痔瘡的病人,排便時間不應超過3分鐘。

3

控制力度

排便太用力,易使腹部壓力增高,血壓驟升,可能誘發腦溢血、心梗,而這兩者都是誘發猝死的重要元兇。

4

注意專心

在廁所玩手機、看報,會分散注意力,讓便意更加不明顯,不利於排便。

此外,在廁所使用手機或書報會增加人們受到糞便細菌污染的可能。

5

堅持運動

排便後,有意識地做3~5次肛門收縮,能增強括約肌功能,消除疲勞。

兩招讓「菊花」更舒服

排便後是「菊花」養護的關鍵時刻,有助預防便秘和痔瘡。

按摩肛門

便後按摩肛門,可改善周圍局部血液循環。

每次大便後隔著材質較好的紙巾,在肛門部位按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交替按摩10~20次。

溫水坐浴

既可以洗凈肛門皮膚褶皺內的污物,還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對保持肛門的清潔和生理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本期編輯丨視頻攝製:羅榕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一起來認識千古良方玉屏風
跟中醫過個有「艾」的端午

TAG:生命時報 |